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1.3亿,约占总人口的10%,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巨大的,特殊的消费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也将推动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发展老年产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同时应了解清楚影响老年产业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国人口年龄结构相继进入老龄化年代,21世纪将属于老年人的世纪。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深居简出的传统生活中走出来,走向大自然,走向各景区,去健身、疗养、怀古、排寂……,老年旅游逐渐成为一股消费强流。  相似文献   

3.
老龄化的加快使日本政府和社会更加关注老年护理支持现状和对未来的预测,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是依靠老年人长期护理供给系统来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长期护理供给系统的实行在缓解日本养老护理矛盾的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而私人保险的介入又对公共长期护理供给系统起到了冲击影响,对日本长期护理供给系统模式的探讨,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老年旅游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无限的市场。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对于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的可行性,并探讨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和营销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结构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并有加快的趋势。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使得大量关于老年人健康的产品的消费量迅速增加,老年旅游产品亦然,形成了独特的"银色旅游市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和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促使我国老年人走出家门外出旅游,因此银色旅游市场的开发及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我国老年人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和银色旅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得出健康开发银色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希望对我国银色旅游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南省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开始凸显。老年人口的增多对经济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更加突出。本文基于海南省老年人口比例、旅游经济总收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老年人消费需求效应与人力资源供给效应两方面引入虚拟变量对模型进行分段,实证分析海南省老龄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增长速度处于历史上最快的时期,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按照国际通行的“60岁以上为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或66岁以上老人占7%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的标准,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学家预测,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为13.39亿,与此同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2后仍将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国人口年龄结构相继进入老龄化年代,21世纪将属于老年人的世纪.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深居简出的传统生活中走出来,走向大自然,走向各景区,去健身、疗养、怀古、排寂……,老年旅游逐渐成为一股消费强流.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老龄化趋势逐渐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也成为重庆人口发展的趋势。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对于我国老年地产的发展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如何避免老年住宅开发建设中遇到的风险,开发出更适合老年人居住需求的住宅产品,成为房地产市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口增多对重庆经济、社会影响的分析,及对现有的养老机构供求分析,叙述了开发老年地产这一新兴地产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并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是目前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21世纪将成为老年人的世纪。从新中国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情况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速状态。截止到2001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35%。而且,在今后的40年里,老年人口数字将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1世纪中期我国60岁以上的人数将会超过4亿。老年人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且旅游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活动,也日益成为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老年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原有的需求市场,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从而为市场提供了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际标准,一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以上,就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并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已迈入了银发时代.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养老资源短缺等问题,人口红利的消失阻碍经济的发展,如何有效实现人口的二次红利,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老年资源的开发并非一蹴而就,老年人再就业过程中面临思想观念的束缚、就业岗位的稀缺、就业渠道的单一以及法律的缺失等问题。本文对当前老年人再就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为打破老年人再就业的困境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际规定,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老年人口占10%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人己达1.3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己成为老龄化国家。上海的老龄人口已达18.1%,比北京现在的老龄人口14.7%要高出3.3%个百分点,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省市。上海老龄问题己不可忽视。上海老龄化的特征1、老龄化速度快,劳动力老龄化系数不断提升。从世界人口发展的角度看,老龄化从“慢”到“快”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而医学的高度发…  相似文献   

14.
赵超  余晓洁 《南方农村》2011,27(4):94-94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于今年8月24日表示,按照国际通行的老龄社会标准.中国从1999年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老龄化正在加速。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口急剧增加,空巢老人日益增加,生活质量降低,对老年照护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而社会能够向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却会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老年人照护资源供给严重不足,未来老年人照护资源供求将长期维持供不应求的趋势。互助养老是通过普通居民间相互的帮扶与慰藉解决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供给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目前养老金不足的难题。互助养老是应对老龄化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际标准,一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以上,就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并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已迈入了银发时代。应对这一严峻形势的良方之一,就是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以及养老救助和综合保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再就业逐渐成为现实需要,互联网的使用加快普及,逐渐走入老年人的视野中,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和交往渠道。本文基于CHARLS(2018)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互联网使用对于老年人再就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社会资本在其影响机制中起到中介作用,年龄作为调节变量发生作用。国家应当通过互联网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等渠道促进老年人再就业,从而在老龄化社会到来之际提升老年人的社会适存度,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同时提升社会再生产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依照国际上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老龄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社会生活,如何解决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入手,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以大连市开创的居家养老模式为例,系统地介绍家庭养老院的运作方式、管理体系、运作效果。并提出完善居家养老模式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老龄特点、养老模式与养老保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城乡老龄化社会特点与问题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200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增长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而中国只用了27年,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列入了世界最快国家之列.上海市2004年底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260.78万人,比上年增6.11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28%.  相似文献   

20.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是每一个老年人的追求。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从当前养老问题现状,分析探索较好的养老途径,即由国家、个人、社会积极参与的养老模式,特别是理财养老的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