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建波 《魅力中国》2010,(4X):125-125
卡夫卡《变形记》中人变成甲虫这荒诞、变形的情节让读者在体验、联想中震惊和信服,其原因是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  相似文献   

2.
徐杰 《理论观察》2008,(2):129-130
学界一直认为《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本身,是对异化的逃避和反抗,最终的结果是受到惩罚而失败。格里高尔变形与否,都摆脱不了其死亡的必然性:其变形是合理的变形,其死亡是合理的死亡。从格里高尔的死亡里我们能看出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情结和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变形记》以独特的文笔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一个由人变甲虫的荒诞故事,蕴涵以"三化"为主的多重含义。一是现实揭示及表现的异化,从社会学角度揭示了异化的社会现实,把虚幻的现象与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中人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二是绝望反抗心理的外化,从心理学角度揭示了绝望反抗心理的曲折外化,变形的外化同样也是格里高尔对自己的放弃和逐绝,选择绝望的反抗最终获得"自由"。三是人生价值的内化,格里高尔存在一种绝望意识,而要克服这种绝望,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不是抱着消极的心态看待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温文华 《魅力中国》2014,(21):87-87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套。老舍《茶馆》反映的三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旧社会的缩影,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通过对《茶馆》的解读,领会作品借助小人物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其“葬送三个时代”的主旨,从中感悟老舍在幽默中沉淀的深刻的悲剧意味。本文拟从《茶馆》作品中小人物命运,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现实性分析其悲剧性的内涵与原因。由此体味《蔡馆》独特艺术风格的和精巧的艺术构思即作品的艺术之魂。  相似文献   

5.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小说中最荒诞也最具“黑色幽默”性质的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所象征的总体题旨,即社会和人类存在的荒谬性。小说以荒诞隐喻真理,寄托了作者对自己所描绘世界的深深厌恶和绝望。  相似文献   

6.
《晃来晃去的人》是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力作,小说描绘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犹太美国人的生存状况,小人物试图追寻自我和人生的意义,历经心灵的流浪却始终可遇而不可求,在荒诞世界中进退维谷,处境艰难.本文拟借助存在主义理论对该作品进行解读,试图从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挖掘其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以期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高韬 《环球财经》2009,(6):60-62
最近网上爆出强帖《三国中一个牛逼小人物!!》。 威风凛凛的蜀国五虎将里面,居然有两位是败亡于一个不让人注意的小人物之手。这个人就是吴国潘璋手下的部将:马忠。  相似文献   

8.
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公款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然而,在发票上做文章仍不在少数,发票也上演了一幕幕“变形记”: “变形”一:巧立名目.一些单位或个人消费的款项不能通过财务制度报销,于是采用开具礼品、食品、耗材等类型发票的方式报销. “变形”二:化整为零.当消费金额过大时,为了避免引人注意或超标准消费,采取开具多张小额发票的方式进行报销.  相似文献   

9.
王博 《东北之窗》2014,(19):14-14
正富大龙成名已久,典型的演技派。谈到这次参演《大连故事》,富大龙表示,他饰演的角色齐飞云是北洋水师旗手,经历了甲午海战和旅顺大屠杀。"这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他原本是一个爱国志士,但他与一个日本女子相爱,使得他对日本这个民族爱恨交织,最终走进了一个模糊地带。"富大龙说,《大连故事》是一部"大"戏,恰恰里面的角色都是小人物,但所有小人物都能起到以小见  相似文献   

10.
将主人公田志文把挪死车“权当……是一个乐子”当真,全然未顾及“乐子”背后是小人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苦恼,以及底层经验丰富的刘庆邦为小人物生活无奈鼓与呼的动机,这无疑是失真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怨女》一直以来被看作是《金锁记》的改写,作品中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虽有密切的关系,但却有着各自鲜活的形象。作者运用特有的女性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两位经历相似却又具有不同悲剧命运的“小人物”,七巧与银娣。七巧身上所展示的苍凉已然上升到了一个时代的悲剧,而银娣则揭示出作为一个“普通人”最原始的悲哀。作者借用七巧与银娣的一生揭露了在漫长封建时期作为丈夫附属品的女性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杨鑫钰 《魅力中国》2014,(6):103-104
原型批评法是解读《末世爱情》的一把钥匙。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发掘出这个貌似通俗爱情故事的外壳下隐藏着的一个宏大神话结构。即“失去家园—重建家团”的神话原型。同时,在这一结构框架内,谊小说中出现的意象符号和人物形象均具有鲜明的指向性。此外,采用原型批评方法解读《末世爱情》还能发掘出该作品看似荒诞、不连贯情节之间存在的深层逻辑。  相似文献   

13.
李明凤 《魅力中国》2011,(17):102-103
史景迁的《王氏之死》是作者早期注重历史个案考究,“复原”中国清初山东社会底层概况,再现了当时山东民众的生活样貌的一部关注底层人物命运的史书。该书试图运用尽可能真实和完善的史料向我们展示17世纪山东郯城县底层小人物的生存样态,用形象具体的人物作为鲜活的样本来阐述这些被忽略所遗忘的小人物的生命轨迹,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李惠然 《魅力中国》2013,(31):103-104
塞万提斯所创造的《堂吉诃德》竞竟是一幅“逗人发笑’’的光怪陆离的荒诞漫画。还是一曲“可悲可叹”的理想主义的祭歌?他究竟是为了像他自己反复申明的那样“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还是蕴藏着“揭露与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教会”的更深一层动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审美倾向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说法”。也许正是《堂吉诃德》的这种多重品味,导致400年来众多评论家们喋喋不休地争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5.
吴飞 《上海经济》2005,(6):30-32
国有企业需要决策者和管理者用“心”、“脑”、“神”进行管理,就会打破所有制决定效益的神话,成为市场上最具活力的赢家之一。——范宪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于1990 年,由国内最早生产轮胎的原国家一级企业——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和上海正泰橡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改编自梁晓声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影视作品《人世间》收获了艺术与市场的双丰收,在赢得普遍赞誉的同时,又在首届CMG国剧盛典中荣膺“年度大剧”,并以4奖7提名横扫金鹰奖。观众不仅被往昔岁月中家人、邻里、师生、朋友们真挚温暖的守望相助之情深深感动,也同样被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牢牢吸引。毕竟那是我们几代人共同的回忆,每一个东北人都能在《人世间》中看到自己家庭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倘若服装设计与科技相结合,会出现怎样的惊人效果?在一场名为《可变形衣服》的服装秀上。出现了这样的天桥景观:模特身上的衣服面料或收缩或伸长.由一种设计形式缓缓变为另一种设计形式。这一幕幕“变形记”让观看过这场秀的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中,各种人物之间充满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种矛盾,不少人物的语言代表着曹雪芹的思想观点.我们似不应该忘记,《红楼梦》中只出场了一次的一个小人物——冷子兴,他是曹雪芹对社会矛盾、腐朽制度批判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现代美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美学、接受美学、结构美学、荒诞美学对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约瑟夫&#183;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进行了解析.认为在约瑟夫&#183;海勒笔下,描述了一个荒诞世界发生的荒诞事情,对现实进行了无情地讽刺.站在现代美学的角度,该书的艺术魅力回味无穷,以喜剧写悲剧,以荒诞写现实,在世界文坛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浅论荒诞     
杜晓宇 《魅力中国》2010,(32):381-381,385
在一定程度上,荒诞是人类理性发展的结果,更是人类现代理性的富有超越性的关学总结。本文从人类理性发展的角度对“荒诞”的源起进行剖析。当荒诞艺术达到成熟之后,“荒诞”中的异化对象成为了审美客体,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相对稳定的审美结构和处理方式,也是一种特定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一种强烈愿望的呼唤响彻人心的最深处,其审美情感与“悲剧”的审美快感有共通性,在抗争中提升人的主体人格和生命价值,以实现精神境界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