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地看,在福建经济发展中,沿海与山区的长期不平衡对全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体水平提高产生了持续性的不利影响。宁德虽位属沿海,但在发展布局中长期居于山区板块,处于“边缘化”位置。近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开始全面试行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并本着协调发展的原则,重构区域布局,这为宁德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明确定位,从而正确选择发展路径,通过自身发展促进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通过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自身发展,这对宁德而言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师军惠 《辽宁经济》2022,(11):40-44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阶段开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局面,并为之提供了发展新机遇。深度融入省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娄底面临的重要选择和重大机遇,本文在分析新发展阶段娄底深度融入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现实基础和面临的主要困难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新发展阶段娄底深度融入省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下好规划“先手棋”,打好“材料谷”成为娄底服务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重要引擎”的主动仗,找准发力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融入省域经济发展,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叶飞文 《开放潮》2001,(3):36-38
如何增强福建经济发展后劲,这是关系到福建前途和发展地位的重大问题,只有找准切入点,按照优化配置资源的合理布局生产力原则,实现产业和生产力最优组合,形成沿交通干线经济主动脉聚合生产要素的产业发展主体框架与聚阵开发布局,重新构造福建的产业优势和结构优势,才能增强发展后劲,我们认为,要先练内功,内增素质,才能外树形象,拓展福建产品在省外市场占有率和产业发展空间。内增素质的切入点是尽快构建“四小时经济圈”,通过现代化交通体系。缩短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小城市、农村乡镇、沿海经济繁荣带与内陆山区之间的交通时间和经济距离,大力提高中心城市增长极对次中心城市、小城市增长点对中心城市的经济支撑作用,促进沿海经济繁荣带对内地山区的经济扩散和递度推进,通过“四小时经济圈”串联增长极和增长点,承载生产力布局,由此将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和生产力布局的纵深拓展,推进增长极带动增长点的跳跃式增长,形成能够连接点、线、面、体,联动沿海和山区,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正>浙江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点在山区26县,山区26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就在于产业发展。通过山海产业协作,提高山区造血能力,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换,筑牢山区共同富裕之基山海产业协作实现共同富裕(一)海洋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有助于带动山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浙江建设海洋强省具有较好基础。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海洋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据2020年初步统计,全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9200.9亿元,比上年增长5.3%,占GDP比重为14.2%。2020年,全省沿海7市(杭州、绍兴、宁波、嘉兴、舟山、台州、温州)GDP总量增长至51621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由81.9%增长到82.8%。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沿海海岸带地区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全省域推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洪峰 《山东经济》2005,21(2):95-99
本文在构建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分析技术对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对17个城市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和分类。在分析评价结果后,对当前山东省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坚持效率优先,实施积极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市场导向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发挥政府能动调控作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理论与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过程,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建立在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的。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及九设区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就福建省本世纪初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文章借鉴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在分析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我国现行区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山区经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沟域经济的提出,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北仑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分析,提出了适合北仑山区发展的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空间关系组织架构;进一步从区域发展权的视角阐释沟域经济发展的内部驱动机制;并针对北仑沟域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石建平 《福建经济》1991,(4):12-14,35
为实现九十年代我省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不仅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也要优化区域布局,努力提高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在我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遵循正确的地区经济布局的指导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沿海与内地经济协调发展;调整和重塑区域分工格局,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是“八五”到2000年我省区域经济布局中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推进闽台经济合作增强“海西”建设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益华 《开放潮》2005,(2):82-83
2004年初,卢展工书记即在省“两会”上正式提出“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发展新目标。福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福建要建设对外开放、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闽台两岸经济合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受科技创新滞后影响,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同发达省份比较还存在不小差距,表现在经济发展模式落后,产业结构失调,对外贸易及开放程度不够等方面。应构建科技创新与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体系,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新区域经济增长极,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发挥临港产业集群的龙头作用,培育新的示范区域,实现沿海区域经济提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区域旅游经济亦是如此。浙江省作为我国旅游大省,凭借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旅游经济规模已居中国第五位。纵观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历程,浙江旅游经济地区发展极不均衡,这不仅体现在各地区的旅游产业地位差异,也表现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对浙江省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无疑是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探讨其成因,以期为浙江省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山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增强山区经济发展后劲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本文在阐述福建山区水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福建山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快山区水利建设步伐的对策建议,以期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山海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洋经济与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昭侠 《改革与战略》2010,26(12):90-93
从当前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战略态势的视角,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观察和解析:全球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亮点;许多国家都把海洋开发定为基本国策,加紧调整或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加大海洋开发和管理力度,试图在未来的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从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国家意义的层面,探讨江苏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取向: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落实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填平沿海洼地,实现国家沿海经济版图连续完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家生产力布局。  相似文献   

15.
国际化大生产定位与福建“山海通道”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福建经济发展后劲,建设海峡西岸的繁荣带,省委市政府提出了“三条战略通道”的构想,其中第一条便是“山海协作通道”,目标是要通过“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加大对山区开发力度,加快向海洋发展步伐,山海联动,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作者认为,“山海通道”的定位不应拘守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沿海支援内地”的思路,而应是置于国际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之下,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发挥山海资源禀赋的优势为平台,以加入WTO之后的国际化大生产力为战略定位,从市场、产业、区域、制度各方面进行山海对接,才能使山海通道具有更强的流动性、拓展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姚在魁 《辽宁经济》2011,(11):48-50
沟域经济是指以山区沟域为地理空间,实现山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山区经济发展新模式,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并引导沟域经济向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文化创意与自然景观融合的正确方向发展。本溪发展沟域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7.
总部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弘 《开放潮》2006,(4):39-4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环节。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总部经济理论正是基于区域不均衡发展基础上,利用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寻求区域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实现区域之间合理的产业和功能分工,从务实的角度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战略思路。总部经济既是对信息网络下出现的“总部——生产基地分离”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概括和提升,同时也是区域间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区域经济不协调的问题。区域经济的不协调有着合理性的一面,总体而言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的经济不协调发展将会限制国民经济的全面、稳定、快速发展,因此,国家的有效调控尤为重要。财政是国家实现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财政政策的选择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南沿海在本文中特指北起大连、环渤海湾、山东、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及海南的滨海地区。这一区域历来是中西文化荟萃、华洋居民杂处之域。这种文化特质成为推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文化相对繁荣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东南沿海市场文化的形成东南沿海市场文化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受来自欧美包括日本及东南亚经济文化思潮的影响,经过近一百多年尤其是近二三十年的浸润、冲击和改造,其中一部分已渗透到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东南沿海文化的形成过程又是以大量中原人及闽越人长期共处融合发展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七山一水两分田”,广大的山区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华东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的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山区经济发展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全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