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喆 《海南金融》2005,(10):46-4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韩国政府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和经济改革,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中,韩国最早走出了危机的影响。自1997年底接受IM F资金援助后,政府投入大量公共资金,改革与银行相关的法律,出台一系列改革方案,并以5家银行退出、引入外资股东为始进行银行结构调整。近年来以稳定外资,有偿增资为主进行结构改革、补充,整顿过去的改革措施,积极推进银行的治理,在银行改革方面颇有建树,其金融改革的核心是重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救援条件,即IMF向成员国提供的救援贷款所附加的一揽子政策条件,自创立开始便不断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的受援对象变为发展中国家之后更是如此。通过对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代表的多次地区金融危机的分析,从不同层面剖析IMF援助条件的本质,进而引发在新世纪国际金融援助模式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孙立芳 《金融论坛》2000,5(8):58-61
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对东亚四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金融乃至整个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为了防范和摆脱金融危机,东亚各国纷纷对本国金融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克服金融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欧美金融业的购并浪潮相比,东亚四国的金融购并具有自己的特点,如,政府积极参与购并活动、金融购并以同业合并为主、合并类型多属收购性质、金融业重组和企业重组同步进行等;同时,东亚国家在历史习惯、文化传统、发展模式和经济条件等方面与我国有众多类似之处.深入了解各国金融业的购并重组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学界和金融学界对金融危机进行了多视角研究。结果发现,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危机爆发前都有共性之处,即巨额银行不良资产。这些国家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层面均比较脆弱。基本面的脆弱性给其带来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外部压力,即巨额短期外债,尤其是用于弥补经常项目赤字时,将使本国经济难以靠短期资本的持续流入来维系。只要资本流入减缓或逆转,经济和本币都可能遭受重创;二是内部压力,即薄弱的银行监管导致了银行尤其是资本金不充足的银行过度发放风险贷款。当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银行的不良贷款就引发了银行危机。为了化解银行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以亚东南亚诸国也开始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例如,日本的“桥”银行,韩国的资产处置局,泰国的金融机构重组管理局,印度尼西亚的银行处置机构和马来西亚的资产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5.
张磊 《新金融》2006,(3):30-3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救援条件,即IMF向成员国提供的救援贷款所附加的一揽子政策条件,自创立开始便不断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的受援对象变为发展中国家之后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于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代表的多次地区金融危机的分析,从不同层面剖析IMF援助条件的本质,即它是美国金融霸权的具体,进而以马来西亚模式为契机呼吁在新世纪世界对于金融援助模式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1977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亚洲银行业的脆弱.而要建立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为强势的经济复苏奠定基础,合并重组是关键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IMF对寻求其援助的国家都采取了“放之四海而皆准”(onc-size-fits-all)的财政政策方法吗?即在每一个场合都要求紧缩开支?IMF计划中的财政条款应该对饱受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困扰的国家大规模的产出缩减负责吗?为什么这些计划在阻止发生危机的亚洲国家资本流出方面显效如此缓慢?IMF的计划降低了增长,损害了穷国的利益吗?为什么一些国家要长期依赖本应该是临时性的IMF融资援助?  相似文献   

8.
赵鑫 《西南金融》2012,(7):23-27
出口导向型经济是日本制造、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和中国崛起等这些亚洲经济奇迹的共同特色.在亚洲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的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水平形成了对比.这些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大多采取了先贬值后升值的汇率政策和汇率干预手段,其经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对比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在历次金融危机时期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及所采取的非常规汇率政策,并与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以期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仅仅几年时间,中国已经从一个收受巨大援助的国家,变成提供发展援助的大网之一。从中国国内《金融时报》收集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和2010年,中国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同意向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企业提供1100亿美元的贷款。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银行各机构在大约同一段时期提供的金融援助(世界银行为了应付全球金融危机而发放了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重组并购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琤  宋诚 《海南金融》2009,(7):24-25,34
本文研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的拉关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的金融机构重组并购事件,发现金融危机与金融机构重组并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重组并购存在多方面的特点:金融危机中的并购以问题金融机构的重组为主;政府在金融危机的并购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危机中换股、零成本收购等非现金收购较多。这些特点揭示了金融危机促使并购交易的市场壁垒和交易成本下降。但也增加了金融机构并购的风险,对于我国金融机构抓住机遇开展并购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宏观·国际     
《投资北京》2012,(6):9
亚洲危机援助基金规模翻番东南亚国家及其主要贸易伙伴中国、日本和韩国日前同意将一个地区金融危机基金扩大一倍,增加到2400亿美元。这个名为《清迈倡议》的基金由一系列货币交换协议组成,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一个安全网络。该基金约80%的资金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  相似文献   

12.
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评析亚洲金融危机来势很猛,且有向全球发展的势头,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界均非常重视,都在议论,关于危机原因也出现了多种看法,其中有代表性的看法为以下几种:一种看法认为亚洲金融危机是亚洲经济模式的特有产物,说明亚洲经济模式已经落后,需要...  相似文献   

13.
韩国的金融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经济遭受巨大损失。韩国政府为化解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经济问题,采取了许多积极应对措施,如金融机构重组、加强金融机构管制、优化银行资产结构、改革资产健全性分类标准等。韩国金融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警惕全球金融危机重走回头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中国外汇》2010,(13):63-63
自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8月爆发,并于2008年9月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危机的演进大致分为两个方向:方向之一是从金融机构危机演变为主权债务危机。主要原因是各国政府没有采用债务重组的方式来应对危机,而是采取了政府对金融机构实施各项援助的方式,这使得坏账负担从金融机构转移到政府财政;方向之二是危机中心由美国转移至欧元区。主要原因是欧元区是一个实施统一货币政策的松散财政联盟。部分政府债务过高的南欧国家不能通过货币化解决财政问题,也不能通过本币贬值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成立是亚洲经济货币合作发展的一个环节,这不仅是亚洲应对金融危机的方式之一,也是亚洲金融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亚洲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强劲反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亚洲国家在1997年金融危机中的经验使它们能更好地经受住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但同时,大量的资本内流也引起了人们对通货膨胀(通胀)和市场波动的担心。特别是随着美国和欧洲实施低利率政策,国际投资者将他们  相似文献   

17.
亚洲经济需要新的增长引擎 2008年第四季度,香港、新加坡、南韩和台湾等地区的GDP年率下降15%左右,出口年率下跌了50%以上,亚洲新兴市场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跌幅相当于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情况。亚洲过度依靠外国资本导致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此次过度依赖出口触发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8.
亚洲经济需要新的增长引擎 2008年第四季度,香港、新加坡、南韩和台湾等地区的GDP年率下降15%左右,出口年率下跌了50%以上,亚洲新兴市场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跌幅相当于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情况。亚洲过度依靠外国资本导致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此次过度依赖出口触发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救助法律制度中的公共资金援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资金援助是金融危机救助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整措施和制度安排.全文在比较分析欧美等发达国家公共资金援助制度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金融危机公共救助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公共资金援助授予条件必须建立在客观标准之上,坚持最小成本原则,政治因素绝不能作为救助问题金融机构的借口和理由,同时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公共资金救助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内外因素交困 相似的一幕又发生了,1997年的时候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发生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其实我国通货紧缩的情况已经比较明显.只是我们当时自己没有意识到,这次的情况也很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