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曼 《经济导刊》1998,(6):67-70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重组上市已是国企改革一条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我国的国有企业重组上市主要有4种模式:整体重组上市、分拆重组上市、聚合重组上市和买壳上市。其中,整体重组上市和分拆重组上市是较为基础的“造壳”上市模式,早期的国有企业上...  相似文献   

2.
境外上市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自1993年,我国国有企业开始到境外上市融资,根据证监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02年11月,共有74家境内企业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其中:通过发行H股单独在香港以及同时发行H股、ADR在香港与纽约等多地同时上市的公司为72家,仅在美国与仅在新加坡上市的各1家。以上数据只统计了在中国注册的股份公司到境外上市的数据,我国国有企业通过在香港等地的窗口公司上市(主要是指在港的红筹睃公司)的数据并未统计在内。综观近十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境外上市的模式,根据上市公司注册地以及  相似文献   

3.
陈品亮 《经济论坛》1999,(24):20-21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然后以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的有关业务及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大量企业谋求上市筹资。但由于拟上市的公司数量众多,管理层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有限及为保证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对企业上市严格控制。按照现行“额度管理、限报家数”的原则,每年新上市的公司不过200多家,这就造成有上市要求的企业与能够上市的企业之间存在极大的缺口,上市资格成为稀缺资源。另一方面,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有许多上市公司败下阵来,沦为“空壳…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企改革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要促使其真正转机换制,重组上市是一条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我国的企业重组上市主要有四种模式:整体重组上市。分拆重组上市、聚合重组上市和买壳上市。其中,整体重组上市和分拆重组上市是较为基础的“造壳”上市模式,而聚合重组上市和买壳上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壳”上市模式。一、整体重组上市整体重组上市是较为简单的重组上市模式,指将被改组企业的全部资产投入到股份有限公司(原续整体重组)或吸收其它权益作为共同发起人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整体重组),然后以之为股本,再增资扩股,…  相似文献   

5.
后股改时期整体上市已成为国企产权改革的重点。国企整体上市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整体改制后,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二是借助其控股的上市公司,以吸收合并或资产重组的方式,实现经营性资产的整体上市。目前代表性的整体上市基本模式主要有TCL模式、武钢模式、百联模式、中软集团模式和建行模式。本文对整体上市国企提出了新的监管思路和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上市选择判断与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企上市的现状描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有的企业已从初期的小企业逐步发展为现在的上市公司。上市融资让不少民营企业尝到了甜头,于是众多的民营企业把上市定为其奋斗目标,导致这样的现状:①上市需求大于上市供给。我国的证券市场表现为上市需求远远大于上市供给,股权融资成为当今企业融资的首选和普通选择方式。上市的供给和市场容量绝对不平衡,国家不得不对上市实行计划额度控制,股权融资市场出现了在国家额度分配下的“虚幻均衡”。②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良莠不齐。如果把民营企业入主的上市公司分成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两种情况来分析,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平均每股收益、  相似文献   

7.
程凤朝 《经济论坛》1997,(22):30-32
注册会计师在国有企业改组上市中的作用及工作程序一、注册会计师在公司改组上市中的作用公司重组上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中介机构涉及到券商、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律师,即“三师一商”,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文件在整个公司申报股票发行的文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相似文献   

8.
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体上市是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及其实控制人行为,解决资本市场深层问题的"治本之策"。文章在分析目前集团公司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及整体上市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定向增发、吸收合并、要约收购、购买相关资产等是整体上市的主要途径,并对两种上市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整体上市:意义、战略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祥  卢平 《生产力研究》2007,(5):111-112,125
整体上市是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行为、解决资本市场深层问题的“治本之策”,是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化建设与发展的历史选择。整体上市在战略上必须处理好与国有企业改革、投资者权益保护、市场稳定等方面的关系。定向增发、吸收合并、要约收购、购买相关资产等是整体上市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组上市的资产评估问题□程凤朝崔宏一、资产评估对公司上市的重要作用1.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由于我国组建的股份公司绝大多数是在原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实行机制转换而设立起来的。在产权关系发生变化,资产进行重组的过程中,国有资产部分也和其他资产一样,...  相似文献   

11.
目前,民营企业以改组上市和买壳上市的方式开拓融资渠道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资本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壳公司”的选择一直是上市公司所关注的问题,针对“壳公司”特性,主要从股权结构、股价变化及业绩变化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简要的统计分析,旨在为民营企业提出融资上市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5日,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在主要政策措施中,《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改制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3.
“红筹上市”是目前国外创业资本参与我国创业投资最通用的一种运作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红筹上市”运作模式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及对我国创业投资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由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整体上市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体上市”是相对于“分拆上市”而言的,股权分置改革后整体上市将积极推进。本文着重论述整体上市的基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期对整体上市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模式是指按照国有企业改制的具体形式对被改制国有企业的改制内容,程序设计的大体框架。六种改制上市模式对照性的改制主体——国有企业而言具有很强的可选择性,这种可选择性极易导致政府与改制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文从分析比较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模式入手,对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模式选择过程中政企利益冲突的表现、原因进行了理性思辨,并针对政企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祝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110-11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到全流通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加速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目前,非整体上市问题是全流通时期面临的最大制度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选择应用企业整体上市模式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我国企业换股吸收合并整体上市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国企业在进行整体上市模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改变监管思路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股市的承受能力,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等多方面出发,对整体上市、分拆上市、联合上市、买壳上市上上市模式作了细致的利弊分析,认为机构分拆上市是目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最佳方案,而买壳上市也是一个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廖锴  牛尧伟 《资本市场》2006,(10):31-33
<正>新股发行的无风险套利模式由国航的临阵瘦身而遭遇重创,其中考量的是发行企业、保荐和承销机构的定价能力和公信力。国航8月份的上市之旅可以说是充满了忐忑和波折的。8月9日.国航在发行公告中称.如果网上发行仍不顺利.承销团将包销剩余股份.国航将成为新老划断后第一只需要包销的股票;8月14日.虽然国航最终  相似文献   

19.
王国刚,现任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 副主任、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实施制定主要参与人之一,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博士生导师。曾任华夏证券副总裁等职,主要从事资本市场、企业金融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已发表《中国证券业的理论与实务》等著作24部,主持过“青岛海尔”、“江苏春兰”等40多家企业的股份制改组、股票发行和股票上市工作。 中国建设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谁?是企业。 进入WTO后,外国企业在中国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市场,是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未来。 振兴中国民族经济要靠谁?要靠中国…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组上市是重要途径。 首先,重组上市优化了企业的资产结构和组织结构。上市公司要使投资者能够接受,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大多数国有企业不具备整体上市的条件。要上市,就要先重组,把优良资产与非优良资产分开,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分开,优良资产和主营业务进入上市公司;同时,上市公司与存续企业的财务、人员、机构也必须分开,各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与重组前的原国有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