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1980年到1994年的700个国有企业样本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法和 Malmquist 指数法,以生产率的增长为指标,考察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绩效。与样本企业中的最佳实践企业相比,我们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普遍较低。尽管生产率增长引人注目,但这一增长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而不是通过提高技术效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国企生产率增长的概率明显高于小型企业。最佳实践企业存在于沿海省份的大型国企当中的概率也比较高。工资激励和职工学历对于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开工率通过影响技术效率可在短期内影响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1980年到1994年的700个国有企业样本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法和 MALMQUIST 指数法,以生产率的增长为指标,考察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绩效.与样本企业中的最佳实践企业相比,我们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普遍较低.尽管生产率增长引人注目,但这一增长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而不是通过提高技术效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国企生产率增长的概率明显高于小型企业.最佳实践企业存在于沿海省份的大型国企当中的概率也比较高.工资激励和职工学历对于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开工率通过影响技术效率可在短期内影响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1980—1994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京海  刘小玄等 《经济学》2002,1(3):521-540
本在1980年到1994年的700个国有企业样本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法和Malmquist指数法,以生产率的增长为指标,考察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绩效。与样本企业中的最佳实践企业相比,我们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普遍较低。尽管生产率增长引人注目,但这一增长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而不是通过提高技术效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国企生产率增长的概率明显高于小型企业。最佳实践企业存在于沿海省份的大型国企当中的概率也比较高。工资激励和职工学历对于生产率的增长有显的促进作用,企业开工率通过技术效率可在短期内影响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及降低交易费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宏观层面有利于营造公平环境和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在中观层面有利于激励产业技术创新和加速技术扩散,在微观层面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中国2011—2020年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等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其作用会因所有制、所属产业、所处城市的差异而略有不同。数字经济能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化是数字经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作用机制。因此,应以国有企业为示范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以高技术产业为龙头带动技术进步,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提升数字化普惠水平,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健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运用投入为导向的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12-2016年长三角25个城市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2012-2016年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值由0.5750下降至0.5339,均未达到有效状态;从地区效率值看:浙江>江苏>上海。Malmquist指数分析表明,长三角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全要素生产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值分别为1.0437、1.0142、1.0531和0.9788,其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高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技术进步速度较慢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城镇化和人口规模与长三角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人均生产总值则呈负相关。因此,要充分利用管理技术和规模经济投资的优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长三角地区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制造业中的国有企业为样本,考察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无论其比例是否达到绝对控股,都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销售规模、利润率和出口,并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国有企业绩效的作用渠道包括明晰产权、技术外溢、海外市场和移除政策性负担。混合产权明晰的私人资本能够明显改善国有企业绩效,混合产权较不明晰的集体资本则没有显著效果;混合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资本能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显著提高;混合外来资本能够促进出口的显著增加,但是不能减低企业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对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是从供给方面展开的,本文试图从需求角度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原因。理论上看,总需求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技术选择、规模经济效益和要素的使用效率等途径引起生产率的变化,国际贸易则通过促进分工深化、产生技术溢出等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然后,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结果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效率的作用很小。在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就总需求和国际贸易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发现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显著,出口对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进口显著地促进了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是低效率的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益明显改善。一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主要源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而不是效率的提高。本文分别考察了竞争性和垄断性行业国有工业企业的效率表现,得出如下结论:在竞争性行业中,国有工业企业与非国有工业企业在财务效率和技术效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垄断行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效率,并不断保持着较快的技术进步速率。因此,所有制对于企业微观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是以国有企业微观效率的提高为坚实基础的,认为国有企业效率低,利润主要来源于垄断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30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进行了绩效评价。从DEA结果来看,30家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只有8家上市公司达到DEA有效,上市公司整体绩效一般;从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看,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2011~2012年窗口期间的增长率为-4.8%,技术进步率下降是造成TFP负增长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重视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现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数字经济对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探讨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首先,数字经济整体上可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且在进行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较为稳健。其次,从全要素构成来看,数字经济促进技术效率提升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无论对于技术效率低的地区还是技术效率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均能促进其技术效率提升。最后,数字经济整体上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不显著,只有技术进步本身较高的地区才能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带来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2007-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的前沿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五年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快速,为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前沿技术进步率基本一直呈现正增长,成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一直呈现正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因此,提高技术进步将是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所在,同时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的技术效率水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98,自引:6,他引:198  
颜鹏飞  王兵 《经济研究》2004,39(12):55-65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测度了 1 978— 2 0 0 1年中国 3 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 ,并且对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研究价值在于对中国经济研究者提供先进的分析工具和研究平台 ,并为有关部门提供接近现实的经得起检验的数据加工库以及政策依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总体来说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 ,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提高 ;由于技术进步减慢 ,1 997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递减 ;根据技术进步并不能做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判断 ;1 992年以前中国经济出现了效率的趋同 ,1 992年以后追赶效应消失 ,技术进步成为各个地区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易兰广  胡梅梅 《经济地理》2019,39(6):154-162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对湖南上市公司在2014—2017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评价,并从区域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企业特征三个层面实证检验湖南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显示:①总体而言,湖南上市公司在2014—2017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上升和实现技术进步两个方面。②区域经济和金融支持对湖南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指标影响显著,其中区域经济对技术进步指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金融支持对其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③主营业务的增长是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采用2001—2016年沿海省市面板数据,测算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线性和非线性角度研究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大幅波动后趋向平稳的状态,年均增长率为2.85%,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指数而非技术效率指数;科技创新对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助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越过门槛之后,对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会更加显著。在海洋经济同样步入新常态背景下,必须坚持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干预技术选择从而影响经济绩效内在机制后,通过DEA方法测算出我国省际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了我国技术选择与经济绩效、财政支出与技术选择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结论。论文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财政支出影响下的技术选择是阻碍经济绩效进一步改善的原因之一,并提出了应完善政府财政决策监督机制及政府官员升迁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预计2017年经济增长仍较为平稳,增长为6.5%。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在中高速增长区间,正逐步迈向中高端发展。中国经济迈入中高端发展的关键就是两个效率提升。第一个效率提升的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直接决定了工资水平提升速度,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就难以进行人力资本的深化。第二个伴随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对企业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的综合反映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视为内生增长比重的测量。中国当前两个效率提升都难以达到预期,甚至出现了下滑趋势,挑战依然严重。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在保持经济平稳的基础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效率提升模式的重塑,推动中国经济进入中高端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莫氏(Malmquist)指数法,研究了1978-2009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成的时序特征及其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绩效。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8-2009年的3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中国农业仍然保持粗放型发展方式,目前主要处于低度粗放型阶段。在未来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中,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7—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BM—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效率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区域效率存在差异,表现为“中部>东部>西部”特征;从全国视角出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是由技术进步决定的;从区域视角出发,东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中部地区受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影响,表现为“东部>西部>中部”特征。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优化区域布局结构、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改善投入产出结构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然后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从溢出渠道看,技术效率效应大于技术进步效应。与制造业FDI相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大,且制造业FDI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渠道来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二者溢出渠道不同。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动力因素呈现地区分化特征,中东部地区主要有生产性服务业FDI、RD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人均资本存量、制造业FDI和贸易开放等,这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玲玲  孟令杰 《技术经济》2011,30(8):100-105
基于2006—2009年我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6—2009年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仅为4.3%,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1.6%,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2.7%,技术进步已失去其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性优势地位;我国工业发展需注重同时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否则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