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此次《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增设催收非法债务罪。一审稿采取具体列举的立法模式,突出立法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但就增设该罪必要性仍引发了不少争议。二审稿删除"并以此为业的"的罪状描述,扩大了刑事制裁的范围,立法者就如何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展开了激烈讨论。最终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二审稿做了部分修改,进一步限制入罪的门槛。本次刑法修正案增设该轻罪填补了此前无法全面保护非法催收非法债务侵害之法益的漏洞,由此建构了一套规制非法催收非法债务行为轻重有序的刑罚体系。但仍面临与民事法律、行政法律衔接不畅、入罪要素"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等的解释难题。  相似文献   

2.
<例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的保护法益,既非"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亦非公民的"宪法隐私权",而是"公权主体"及"公权(益)关联主体"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有.正如此,该罪对许多涉及被害人更为隐秘信息或隐私的严重侵害行为难以规制,而对于公权主体以"合法"形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职务行为更是无能为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法益宜调整为包括但不限于"宪法隐私权"的"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公民与个人信息及隐私相关的重大利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走私犯罪已历经《刑法修正案(四)》、《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八)》共计七个条文的三次修正,所反映出的立法不完善可见一斑。目前走私犯罪在体系结构、罪名设置、量刑规定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建议以各种走私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利益及其危害程度,作为规范走私犯罪结构体系的前提与依据,完善罪名设置,均衡刑罚配置,保障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实现。《刑法修正案(八)》取消走私犯罪4个罪名的死刑适用尤其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死刑废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违法发放贷款罪是《刑法修正案(六)》修正的刑法罪名。尽管其构成要件较为简单,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凸显出一些问题,影响了该罪的司法适用。本文以本罪的立法沿革解读为切入点,对本罪的犯罪构成作了深入分析,并对实践中罪与非罪、直接故意违法发放贷款以及违法发放贷款并兼施受贿行为等司法认定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希冀为该罪的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全国商情》2010,(1):16-17
两院发布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增加“组织、领导传销罪” 2009年10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入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其中,“两高”罪名补充规定《刑法修正案(七)》第4条在刑法第224条后增加1条,作为第224条之一,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行为入罪。  相似文献   

6.
《全国商情》2010,(2):16-17
两院发布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增加“组织、领导传销罪” 2009年10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入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其中,“两高”罪名补充规定《刑法修正案(七)》第4条在刑法第224条后增加1条,作为第224条之一,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行为入罪。  相似文献   

7.
危险驾驶入刑的原因既有现实的压力、民意的要求,还因为我国对于危险驾驶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增设危险驾驶罪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同。单独设立危险驾驶罪,对人民的法益提前予以保护,符合国际刑事立法的潮流,也符合刑法的法益保护的法治原则,体现出刑法对民生的保护。而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以来的一些关于危险驾驶的案例和数据看来,危险驾驶入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也基本上达到了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间信息交流愈发便捷,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也因自身所具有的价值有遭受到侵害的风险性,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概念出发,结合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论述现行刑法对于本罪保护的不足之处,结合域外的法律经验,提出在立法中需要采取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传销作为一种邪教经济,不仅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且也给社会的稳定注入了不稳定因素。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组织领导传销罪,说明我国严厉打击非法传销的决心,但该罪在规定具体的犯罪行为类型方面还不够全面,应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八)》第26条、第27条和第28条对刑法第151条、第153条和第157条作了修改,对走私犯罪的刑罚配置、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行为方式以及数额认定等方面进行了修正。这些修正体现了世界刑事立法轻刑化的发展方向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严密了刑事法网,加大了对走私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本次修正对走私犯罪死刑废除的个罪取舍上过于激进,也未能消除原有走私犯罪法条之间的冲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类型化立法问题,因此,走私犯罪的刑法规制还有待后续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八)》适当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者基本未适用过的部分走私犯罪的死刑刑罚,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也符合“少杀、慎杀”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取消死刑的同时,《刑法修正案(八)》调整和完善了走私犯罪生刑刑罚结构,保持了刑罚调整的科学性;修改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要件,加大了对“蚂蚁搬家”型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使走私犯罪的刑事立法更趋前瞻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2.
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罪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加的罪名,由于理论界和司法实务当中对本罪的理解众说纷纭,加之立法不健全,给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认定造成了很多困难。本文对本罪的几个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立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违法发放贷款罪是《刑法修正案(六)》修正的刑法罪名。尽管其构成要件较为简单,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凸显出一些问题,影响了该罪的司法适用。本文以本罪的立法沿革解读为切入点,对本罪的犯罪构成作了深入分析,并对实践中罪与非罪、直接故意违法发放贷款以及违法发放贷款并兼施受贿行为等司法认定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希冀为该罪的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刑法修正案六,对原刑法第312条作了修正,两高旋即出台了《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正式确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这一罪名。本罪作为赃物犯罪的基本罪名,在司法司法中应用较多,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该罪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法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偷逃税收罪是各国刑法分则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经济犯罪。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条专门针对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的偷税罪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修改。同时,鉴于德国刑法关于逃税罪规定的精细、操作性强等特点,本文在对照我国新旧刑法异同的基础上,着力进行了中德刑法关于逃税罪的比较性探究,认为德国刑法值得中国刑法逐渐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非法开办倒卖手机卡、银行卡提供犯罪帮助的"两卡"行为涉及对个人信息的非法利用,是电信网络诈骗盛行的重要根源。目前的规范框架下相关罪名难以对部分行为人适用,与刑事政策目的相悖。为严密法网,应从侵害个人信息的视角出发,重新看待这种涉及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并寻找适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来规制其不法的法律空间。  相似文献   

17.
《全国商情》2009,(11):92-93
Q1:2009年10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这个司法解释已于2009年10月16日起施行。据了解,此次“两高”出台的司法解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对刑法的罪名作出了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18.
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企业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我国《刑法修正案(六)》规定了虚假破产罪,该规定为打击虚假破产犯罪奠定了刑法基础,真正从刑罚的高度对债权人的利益给予保护。我国虚假破产罪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仍有缺失,本文对虚假破产罪的概念、要件及立法实践等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遏制虚假破产犯罪提出实践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食品监管渎职罪。本文旨在通过解读本罪的构成要件、分析本罪的司法认定,对如何完善、运用该罪名以更好地解决食品监管渎职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法没有对男性遭受性侵做出明文规定,检察机关对此类犯罪的,往往只能以其他罪名提起公诉或因无相应立法规制而作无罪处理。随着男性性侵案日益受到关注,社会各界开始把目光投向这片男性侵权保护的“真空地带”,纷纷呼吁对现行《刑法》进行完善,将男性被性侵害行为纳入“强奸”、“猥亵”罪的规制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