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日在汇率升值中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9月,“广场协议”以后,德国马克、日元对美元升值幅度都很大。但德国和日本的表现大不相同。德国在汇率升值过程中避免了金融动荡与危机;而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泡沫,导致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三次大型危机的处理实践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日本央行在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和日本大地震中果断出手,成功发挥了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能,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应对危机时“药效强劲”,业务连续性管理对维持金融体系正常运转尤为重要,而宏观审慎监管作为事前风险防范政策同样不可缺位。日本先于我国步入人口红利拐点,而货币政策无法扭转日元强势和经济长期颓势,应通过结构性改革政策发力,改革进程中货币政策则是避免经济硬着陆的缓冲垫。金融监管当局应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首要任务,实施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樱子 《国际金融》2009,(3):20-23
金融危机虽然并非源自日本,并且日本受到本次危机的源头——美国次贷危机和楼市衰退的打击相对较轻微,但日本目前面临的是"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日本出口因全球需求下滑以及日元大幅升值而受到严重冲击,并导致企业投资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近一个世纪内严重金融资产价格危机的回顾,从金融自由化、货币政策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分析危机产生原因,进而对我国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中如何防范与应对金融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雯芳 《时代金融》2009,(5X):75-76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而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界就曾爆发过另一场与住房贷款有关的"储贷协会危机"危机。这两次危机的发生都与金融监管不当有着相当大的关联。我国应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出现类似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6.
日本金融监管机构在危机中实施的金融监管及危机后采取的宏观审慎监管,使得日本银行业受损较小,且在较短时间内就得以稳定并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7.
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是银行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也正在向银行危机演变,所以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对全球银行产业的运行产生了巨大冲击。研究显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冲击,欧洲、美国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旧格局已经瓦解,欧洲、美国、中国、日本共同主导的全球银行产业竞争新格局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下的国际资本流动趋向与对危机发展的认识和判断关系密切,也影响美元汇率走势。如果次贷危机影响继续扩大,资金应该从发达国家流出,到主要经济成长体国家。一般来说,发生危机的国家资金会流出而不是流入,因此,目前大量资金流向主要成长经济体,如印度、中国、东欧、亚洲一些国家等,乃至在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之外的国家,这些国家因资本流入增加,货币应该是  相似文献   

9.
《理财》2009,(6)
目前,日本企业的业绩随着全球经济减速而恶化,不少企业都通过减产裁员来应对危机。为了稳定和促进就业。日本正在推动一种“工作分享制度”。所谓工作分享制度,就是指通过调整或缩短员工的劳动时间。让员工分享工作岗位,共同承担工作责任,分享工作收益,保证大家都有工作可干而不至于失业。这样做既不会给企业增加额外的成本,又能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吉林金融研究》2012,(1):F0002-F0002
盘点2011,全球经济可谓跌宕起伏、忧喜参半。一方面,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欧洲债务危机恶化、日本大地震及由此引发的核泄漏危机、北非战乱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不仅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  相似文献   

11.
张玉 《时代金融》2013,(11):11-12,18
本文选取香港、日本和新加坡股票市场指数,建立GARCH(1,1)模型刻画其波动性;然后采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分别对三个市场的收益率序列和波动率序列是否发生传染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危机中存在日本和新加坡股票市场之间收益率和波动率的溢出效应,即存在金融传染,传播路径为新加坡到日本;而日本、新加坡与香港市场间不存在传染机制,只存在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主权债务危机的性质和路径不同于次贷危机,且英国、美国、日本等欧元区以外的发达国家拥有较为灵活的汇率体系与发达的债券市场,高债务问题相对更可控,欧债危机向外蔓延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3.
贾真 《金融博览》2011,(3):80-80
投机和泡沫是很早就有的经济现象.从早期著名的南海泡沫.庞氏计划.郁金香狂热.到日本的泡沫经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热,甚至包括现在的互联网热,都可以发现其踪影,而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更是将这一经济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信用卡》2008,(6):77-78
2月19日,在次贷危机中遭受重创的花旗集团下属的花旗日本(Citibank Japan)发布公告称,将转让位于日本东京的大楼(包括土地与楼宇),转让对象为摩根士丹利投资基金。公告还声称,转让日本总部大楼的目的在于有效改善公司财务状况,降低持有房地产资产的风险。转让大楼后,花旗日本将以租赁方式继续在楼内办公。据悉,  相似文献   

15.
发达经济体消化政府债务、降低负债率是紧迫而又长期的问题。美国财政悬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日本逐步暴露的债务风险等一系列的债务问题正在困扰发达经济体,过度印钞和过度信贷不可避免地成为解决债务危机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美国资贷危机已引发全球性的连锁反应,导致信贷危机从美国扩散至全球。我国的主要国际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各大银行也相继加大了风险管控,导致我国部分企业陷入流动资金不足、资金链断裂等困境。  相似文献   

17.
张锐 《中国外资》2011,(7):18-21
9级强震,在无情地吞噬日本国民生命和财富的同时,也使危机之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之路变得异常坎坷与曲折,更加严重的问题还在于,基于灾后重建的巨量资金需求,日本政府将在增发公债之路上走得更远,原本负债累累的日本财政和主权债务可能爆发重大危机。  相似文献   

18.
日本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1月,日本三洋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公司、德阳城市银行四大金融机构在短短一个月之间相继倒闭,使日本金融步入了危机的泥沼。日本的股票、外汇、债券三大市场跌幅很大。今年4月份的月经济报告中指出,目前日本经济处于停滞状态,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其影响不仅在日本国内,而且波及到全球。  相似文献   

19.
次贷危机与主要金融危机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亦对金融市场影响深远。本文将次贷危机与美国80年代的储蓄信贷机构危机、北欧90年代金融危机,30年代大萧条和日本90年代银行危机等主要金融危机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并得出政府救市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余明  余熳宁 《中国金融》1998,(11):36-38
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日本的经济状况是影响东南亚各国能否尽快走出危机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对于日本经济的走势,我们不得不予以极大的关注。同时,日本这两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于我们处理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关问题亦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一、日本经济是否陷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