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改造问题是当前加快城市化发展的热点问题,而城中村的土地问题乃是制约城中村改造和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解决城中村的土地问题,适应城市化要求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搞好城中村改造,解决土地问题,是引领城市向城市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的利弊分析,试图探索建立一个有效的城中村改造的土地制度,并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城中村改造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为我们实施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中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改造制度缺位、政府角色错位和改造目的迷失三方面。建议通过制度创新与优化来破解集体土地改革的难题,从顶层设计着手完善"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城中村土地利用方式;从民主法治建设入手理顺政府权责,增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感;从细节关怀体现城市共享,树立正确的城市化观念,以民生社保为抓手促进人的城市化,最终实现城中村改造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融入城区,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使得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并没有被完全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于是,城中村具有着农村和城市的双重特征,在改造过程中面临着土地产权不清晰、集体资产处理难、社会管理较复杂、流动人口安置难等问题,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造成本会越来越高,这势必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进入高速城市化阶段,城中村改造将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当前,城中村改造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其焦点在于利益分配非均衡性。本文以高度城市化地区城中村全面改造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利益均衡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从现有的改造模式来看,很难在实质上进行大范围的城中村改造。本文对城中村问题进行剖析,总结当前的改造模式,提出一种改造的新思路:将城中村改造与公共租赁房建设相互结合,实现资源共享的共赢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改造城中村则是城市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任务。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在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负效应正日益显现,越来越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2008年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部署并在省会率先启动了"三年大变样"工作,掀开了省会城市化的新篇章。本文通过对城中村改造工作方法研究分析,力求把握城中村改造的背景动因、主要方法、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发展权配置模式,可以为城中村改造中农民权益的补偿制定相对公平合理的标准。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土地发展权作为理论基础对深圳市两个城中村的土地发展权配置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提出农民享有的合理发展权的计算方法。研究发现,"自由改造模式"中村集体与村民分享的土地发展权比例高于"征地模式"的比例,前一种模式村集体与村民获得了64%,后一种模式则获得了51.4%。现实中不同改造模式村民的利益没有达到均衡;城中村改造中政府干预越少、市场化程度越高,村民享有的发展权越多。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在城市化建设初期,城中村发挥过许多积极的作用,但作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城中村在土地利用规划、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和人文建设等方面都与现代城市建设形成了强烈的差异和矛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掣肘。在对城中村进行科学管理和改造的过程中,借助土地利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中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导致城乡土地二元制结构下的"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特有现象,因为其事关广大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共同关注。城中村现象日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如何破解"城中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难题,如何规范"城中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要素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如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获得最大的合法利益,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考察郑州市"城中村"土地改造的基础上,拟对相关难题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事物。"城中村"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因此,城中村拆迁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特别是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解决拆迁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经营好"城中村"土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新海 《中国土地》2003,(11):40-41
“城中村”土地很值钱,“城中村”改造苦于没钱,打通两者间的鸿沟,关键在于注入经营理念,积极显化“城中村”土地资产,以规划引导这些土地得以高效合理利用,并使农民得以分享城市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及其改造:一个“三农”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用"城市的眼光"看待"城中村"及其问题,把"城中村"归结为城市问题.本文将"城中村"定义为制度意义的农村,将"城中村"作为一个特殊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是突破"制度瓶颈".  相似文献   

14.
对『城中村』改革改造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扩展时期。“城中村”,处在城市扩展的前沿地带,它与城市化的质量、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现代化、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极大,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所谓“城中村”,是指城市建成区和建设区中的农村或城市规划区中的农村。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土地租金剩余”的结果,是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城中村“土地租金剩余”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研究结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土地管理中的二元结构状况,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的征收范围,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物权保护,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正>城中村改造对推进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手段,合理解决城中村居民在住房、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城镇化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了解城中村改造中居民权益现状,笔者对南京和昆明两市的部分城中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城中村"涌现,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发展隐患。因此,在新时代、新矛盾面前,做好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城中村所占用的城市空间的改造,既要符合原住民生活模式又要能反哺城市发展,实现真正的城乡一体化。文章以徐州市城中村为样本,运用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理论来探索建立城中村改造的可持续城乡一体化模式,希望为城中村的改造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力资本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合理的推论,认为要有效实行城中村改造,关键在于农民教育,应当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城中村农民能力内生化,愿意并能够进入城市生活,最后就城中村农民教育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 城中村 " 改造研究 -- 以广州市天河区珠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中村”已经成为政府、学术界、媒体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以广州市天河区珠村为例,分析了“城中村”的形成原因、改造困难。根据珠海市和广州“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及其特点,探讨了珠村的“城中村”改造设想。  相似文献   

20.
曾学龙  张煜权 《南方农村》2011,27(5):52-54,59
外来工对城中村有感情,多数人支持城中村改造并对改造成果感到满意,他们期待保留城中村的特色,希望进一步整治城中村的社会治安,希望城中村改造后居住条件改善但房价不会太高。外来工的期盼说明政府应进一步改进对城中村的公共服务.建议加强政府与外来工的沟通.关心和重视外来工的实际需要,以城中村改造的成果激励外来工为城市发展再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