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RALS)"的数据,通过对我国失能老人的照料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揭示出我国失能老人的生活现状并针对供需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有13.02%的老年人由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表现为失能状态,需要他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随着年龄的增长,失能的可能性加大;农村照料需求高于城镇,女性的照料需求比男性高出2.33%。大多数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照料为主;机构照料资源匮乏,结构失调;社区照料更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于失能老人自身特征及我国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应建立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社区照料和机构照料相融合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残疾人托养照料是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托养照料起步阶段,浙江省探索走出了残疾人托养照料模式,在回顾这一模式形成与实施的基础上,开展了浙江省残疾人托养照料模式评估,对浙江与上海、北京、江苏、福建、广州等地残疾人托养照料模式进行比较,最后从对策建议的角度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现代社会风险程度加剧,老年残疾问题日益凸显。在我国机构照料和社区照料供给严重不足、且老年残疾人对照料服务支付能力低下的基本国情下,家庭照护成为老年残疾人照料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家庭规模缩小与家庭结构改变,家庭对于老年残疾人的照护能力逐渐削弱。老年残疾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老年残疾加剧了老年人残疾人对家庭的依赖程度。因此,如何完善老年残疾人家庭支持政策以提升家庭照料能力,完善家庭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当前社会政策需要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试图从老年残疾人家庭政策的概念界定、发展状况、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这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年残疾人家庭支持政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4.
充足的老年照料服务人员供给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的关键。基于“护工荒”的现实,从老年照料服务人员供给与长期护理保险的关系、影响老年照料工资报酬因素两个方面梳理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发现,理论上长期护理保险可以通过增加机构、个体的支付能力来提高老年照料工资报酬,扩大老年照料服务人员供给,但已有来自部分国家的经验证据并不都支持上述结论。此外,照料行业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规模不经济等)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工资报酬被低估,出现“工资惩罚”,而这可能是长期护理保险较难增加老年照料从业者供给的关键。据此,结合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方向,建议未来的公共政策要聚焦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待遇给付、照料质量监督以及照护机构高效发展等方面,以提高老年照料工资报酬水平,缓解“护工荒”。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征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残疾人保障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也应该看到,残疾人在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障碍。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残疾人就业、教育、康复权利,全面推进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对于改善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婷婷 《金卡工程》2009,13(11):96-96
就业权作为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在残疾人权利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保障残疾人就业权不仅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残疾人平等权的必然要求。针对残疾人就业权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建立残疾人就业权法律保障机制。树立新型残疾观,采取倾斜性保护措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这些都是完善残疾人就业权保障机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就业保障问题应该更加受到重视和关注,可以说我国早就把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到社会保障工作中了,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将主要对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劳动力流动理论,以家庭成员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假设,运用有序probit模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量老年照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照料对县乡村内短距离转移有促进效应,对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转移有牵制效应且距离越远牵制效应越明显。异质性研究表明,老年照料对男性劳动力转移兼具促进效应与牵制效应,已婚女性因偏好于近距离转移影响不明显;“夹心层”家庭子女牵制效应显著。鉴于此,应凝聚“依亲而居”社会合力,挖掘本地非农就业潜力,构建老年照料服务多元供给体系,缓解老年照料压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多、金融理财意识的增强,我国居民在个人理财服务方面呈现出大量的需求,然而由于商业银行制度、人才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理财服务的供给无法满足其需求。针对理财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平衡这一问题,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温州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温州农村不同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农村不同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特征,并对温州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建设进行分析,探寻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障碍,为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残疾人群体是社会保障中最特殊、最困难的弱势群体。当前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制度设置标准偏低、运作效能差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应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体制、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基础性、发展性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入残疾人事业,构建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为核心内容的残疾人事业。  相似文献   

12.
奉行"从摇篮到坟墓"社会福利原则的英国针对残疾人也有一套社会保障政策。本文讨论英国当今对"残疾人"的主流定义,梳理国家提供的具体保障政策,包括对日常生活和照料、改善生活环境、教育、工作与收入以及出行几方面资金或政策上的支持。这些特殊待遇反映出政府政策的基本策略:从各方面提高残疾人自强自立的能力,为残疾人溶入主流社会提供多种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新疆为例,在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估残疾人对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满意度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残疾人对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推进民族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文章从理论视角和研究维度两个方面,就近3年来学术界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解读,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文献总量多,高水准的少;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开药方的多,可操作的"抓手"少;论及普惠型保障的多,探究特惠型保障的少。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河南省六个地市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层次中,经济保障是农村老年人最为迫切的需求,其次是生活照料需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位居第三,最后是精神服务需求。在此情况下,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老年经济保障、加快发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当前高速发展的人寿保险业务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及风险防范进行了探讨,并对加强人寿保险电子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和风险防范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背景风险理论推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作为一类不可保的宏观政策风险,可能对保险需求变动产生影响。本文利用Baker等(2013)测算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各省人寿保险需求变动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异质性条件下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寿险需求有显著正影响,且其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第二,教育水平的提升会一定程度促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寿险需求的正影响;第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不同类型寿险需求的影响存在差异,具有保障功能的普通寿险和投资收益灵活稳健的万能险需求受到显著正影响;最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人寿保险保费增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新单保费。因此,政府部门应在保证经济政策连贯性的同时,提升民众的教育水平和避险意识,引导其主动购买保险,尽量降低政策波动产生的影响,分类推进不同类型人寿保险市场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树立新型残疾人观,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和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对残疾的认识和态度经历了残疾的医疗模式、社会模式以及权利模式的演变。同时,残疾人本身也走过了从救济对象到权利主体的历史嬗变过程,逐渐形成了新型残疾人观。我们应当以社会模式与权利模式相结合的新型残疾人观为指导,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和融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的需求与供给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研究了自1980年代后期中国城镇住房商品化以来城镇居民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我们从耐用消费品需求与供给的标准理论出发,在联立方程框架下估计城镇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方程,得到了需求的收入与价格弹性及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估计值。通过对1987~2006年全国城镇总体水平年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城镇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可由需求与供给的作用解释,即人均收入和建筑成本的变化决定了房价的整体趋势。城镇住房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约为1,需求的价格弹性在0.5到0.6之间。住房存量总供给的价格弹性约为0.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