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必将对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央企业要把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深入推进依法治企的各项工作。高度认识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打造法治央企,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选  相似文献   

2.
扶贫工作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作为"十三五"时期最艰巨的任务"如何精准扶贫"是党工作的重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核心在于"精"和"准",要做到"精"准",就要求推进扶贫开发的法治建设,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扶贫工作暴露出问题的同时,要按照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及时掌握基层动态,立足现实切合实际,提升扶贫程序的实效性,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强化依法追责,为保障精准扶贫这一重要政治任务的有效开展,提供法律机制来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其中,权责法定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原则。在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权责法定原则指导下,通过强化权力界限思维来推进依法行政显得尤为重要。一、依法行政中的权力界限思维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除了具备完  相似文献   

4.
当前,要高度重视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一致,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导向,结合我国国情,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我国法治建设迎来全面推进的新时期。近年来,常宁市以推进依法行政、构建法治社会为主线,坚持法制宣教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普治并举,标本兼治,"法治常宁"建设取得全面进步。一、弘扬法治文化,形成了立体普法格局。一是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见缝插针宣传法制,在窗口单位、城市主干道、各村社区、公交站点等人流量大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法治建设,这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国家战略和鲜明时代特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深刻认识法治政府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分量,准确把握新时期党中央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把法治政府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把法治政府建设与服务政  相似文献   

7.
岳园园 《中外企业家》2016,(11):122-12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作为党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组织应当在党所领导的全面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积极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推动四中全会精神在企业的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性的工作在于让法治成  相似文献   

9.
李娜 《中外企业家》2016,(6):123+13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作为党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组织应在党所领导的全面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积极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构建五大体系、设立六项重大任务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勾勒出了具体蓝图。这是中央全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法治的信仰和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更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问题的敏锐把握。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实践,提出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建议,推动着法治建设的进程,故国家审计与国家法治建设二者密不可分,互为促进,共同致力于贯彻落实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动实现良好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一要求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重要路径,体现了我们党依法执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自觉。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贯彻这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遵循。本文在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基础上,论述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有效实施及其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能够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系统工程提供可靠保障,并进一步阐明了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径选择,包括高度重视政治思想工作、注重打造干部队伍、以法治的思维履职尽责等。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打出一系列反腐"组合拳",力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鲜明地指出了我们依法治腐、依规治腐的方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主题,提出许多遏制贪腐的措施,使反腐工作进一步朝着法治化、制度化方向迈进。反腐进行到今天,不仅事关政治生态的净化,更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如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李金华 《中国审计》2004,(17):10-12
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既是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规…  相似文献   

16.
张思思 《企业导报》2010,(6):257-25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已经载入宪法。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推进城市法治建设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治城市的基本要素在于作为治理方式的法治的实现和作为城市精神的法治的塑造,建设法治城市关键在于依靠其本源--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实行依法治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思想政治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战略。同时,在实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看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局限性以及法治代价的问题,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弥补和匡正法律的局限性,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在这由"五位一体"的建设大格局推动的社会大文明建设系统中,国有企业具有重要的地位,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型油田国有企业正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方针为指导,深入贯彻国资委法治央企建设和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紧密围绕油田企业发展战略和改革发展中心任务,研究和探索全面构建"四位一体"合规管理体系,以切实防范合规风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依法合规运营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在建设法治质检的过程中,质检部门有必要大力推进质检法治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层面的法治与"制度"层面的法治之间的渗透融合对接,全面培育"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风尚,使质检法律法规体系得到全体公民和质检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同和遵守,为全面推进法治质检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