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三文 《商界》2011,(2):58-61
2010年12月的第二周,被称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史上最疯狂的一周。9家中国企业IPO,其中7家上市,创出单周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新纪录。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的中国科技企业赴美上市高潮已然来临,而且来势汹汹,可以说2014年是中国科技企业赴美上市近十多年来最声势浩大的一幕,海外上市正逐渐成为各上市公司及民营企业融资的又一选择.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中国科技企业赴美上市的经济后果,主要为股市表现,由各企业经过慎重选择,放弃港交所,最终赴美上市这一情况,反映出中国融资环境及IPO的缺陷与不足,同时也为其他同类企业提供了解决融资难的一个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红筹上市 如何进行海外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东 《新财富》2006,(3):58-62,64
美国证券市场是全球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资本市场。近年来,随着盛大网络(SNDA)、携程(CTRP)、掌上灵通(LTON)、e龙(LONG)等纷纷在纳斯达克上市,国内民营企业赴美上市的热情与日俱增。2005年起,又先后有德信无线(CNTF)、百度(BIDU)、分众传媒(FMCN)、中星微(VIMC)等登陆纳斯达克,而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为经营主体的“尚德控股”(STP),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完成国际私募和IPO。于2005年12月14日作为中国首家非国有企业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进一步拓展了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李间。必将引导更多的国内优秀企业赴美上市融资。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有关IPO(即首次公开募股,指企业启动上市的过程)的政策变化使得更多的企业有望参与其中。但在IPO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财务问题可能会成为企业IPO之路上的障碍。一些企业由于在财务核算、专业人才、股权及关联方关系还有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效果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企业IPO进程屡屡受挫,增加了企业上市难度与成本,亟须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通快递10月27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股票代码ZTO)。这是继阿里巴巴2014年登陆纽交所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国企业赴美IPO。本文主要从中通赴美上市的原因为切入点,对中通上市以后的优势进行了剖析,最后借鉴中通发展的经验,对国内快递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锦凤 《创业家》2013,(7):102-103
陈玮导读: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也是资本圈的一个热门话题。自2010年麦考林成功赴美上市后,中国电商企业纷纷放弃国内A股而选择美国作为IPO上市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股对盈利有硬性规定而美国没有。随着电商行业逐步成熟、理性,电商企业也开始从“赔钱赚吆喝”回归生意的本质—赚钱。在实现盈利的基础上,A股上市可能是电商企业更好的选择,有志于此的电商企业应及早规范相关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IPO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德控股”登陆纽交所,为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IPO画上了一个令人关注的句号。2005年的中国企业海外IPO数量为70家,较2004年减少了约14%.但筹资金额约为212.3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了约90%。建行成功在香港IPO募集资金超过92亿美元(行使超额配售权后数额),成为香港证券市场有史以来单一IPO集资额的最高纪录,也是5年来全球最大的IPO项目。由于建设银行成功上市.使得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平均IPO数额大幅上升。自2003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IPO的融资额已连续三年远远超出境内IPO的融资额。2005年深沪两交易所发行15只新股共募资57亿元,约6.84亿美元,是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最低的一年,比2004年减少了约35.86亿美元.而同期海外IPO的中国企业筹集资金比2004年增长了100.79亿美元。而且2005年海外新上市的公司数量是国内的4倍多.筹资额约是国内的31倍。2006年仍有相当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到海外上市.因此总结和研究2005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最多的香港、新加坡与美国三个资本市场的不同特色.并结合2005年三地新上市中国企业的统计数据对三个资本市场进行了比较。对拟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商》2015,(31):105-106
近几年,一大批中国优质企业竞相赴美上市,我国出现了赴美上市的热潮。本文便从这一热点现象出发,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企业赴美上市的背后动机,以及对这些企业赴美上市所产生的一些影响,最后对这一现象做出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冯海超 《华商》2014,(7):28-29
2014年1月13日,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迎来了一批中国新面孔。这一次画面主角不是赴美上市敲钟的中国企业,而是一批仍处在初创和早期的科技公司。  相似文献   

10.
《华商》2014,(5):90-90
阿里巴巴集团16日宣布,已经启动该公司的上市事宜。阿里巴巴集团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地点确定为美国。上周五,新浪微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文件,IPO地点也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这两家中国巨大的互联网公司正在利用美国市场红火之际申请IPO。  相似文献   

11.
林丽鹂  朱家顺 《华商》2014,(5):12-12
大年三十,重磅消息一个接一个。1月30日凌晨,联想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当日上午,借着微信抢红包的热浪,腾讯市值首破1万亿港元大关。到了晚上,京东宣布提交IPO申请,计划赴美上市。  相似文献   

12.
李涛 《财经界(学术)》2013,(27):141-141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正式启动。自上市以来.上市公司的超募资金现象就愈发严重。据统计,自2009年6月以来,国内主板和中小板企业IPO企业平均超募比例分别为37.56%和90.08%.而创业板首发上市企业的平均超募比例更是达到了136.16%.这些上市公司首次发行从投资者手中多募集的上千亿元.迄今为止。还没有产生太大的效益:数据显示,从资本市场来的超募资金。80%中的它们。又以募集资金专户的名义,以及其他各种方式,最后又回到了银行。这导致出现了“一边是600多家企业排队IPO上市融资.一边却是上市企业大量的超募资金被闲置”乱象。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上半年过去了,中国企业在美国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境遇一如去年那么悲凉,除了电商唯品会一家登陆纽交所且为流血上市外,再无其它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而截至6月底,因股价长期低迷濒临退市的中国企业却多达数十家。华尔街如此不待见中国企业,值得中方深思。赴美上市遇冰封期两年前,中国企业在美国还是香饽饽:只要是来自中国,从搞杀毒软件的到玩网络游戏的,从帮人找对象的到网上卖书的,从倒卖二手货的到做车轮的,美国证券市场似乎是一个海纳百川之地,大开绿灯;不管何种行业,不问什么来历,无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国企业纷纷前往香港股市筹措资金,今年香港股市新挂牌上市IPO的筹资额,预期将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05年香港IPO的筹资额,高达1千920亿港元,预估2006年将再增加80亿港元,总额高达2千亿港元,预期会有70家内地企业在香港挂牌上市。  相似文献   

15.
《商》2014,(12):9-9
新股发行一开闸,股市就“发抖”。去年IPO重启如是,今年拟上市企业预披露启动亦如是。两次不同类型的IPO开闸,都导致股指持续下挫。在这一切的背后,凸显出市场本身的疲弱,更是投资者对市场没有信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外贸电商公司兰亭集势最近爆冷。在中国概念股赴美IPO业务停滞8个月之后,兰亭集势于今年6月的上市堪称“破冰”之旅,然而仅在两个多月后.由于8月19日公布的二季度营收及三季度展望均不及预期,兰亭集势两天之内股价腰斩,  相似文献   

17.
《市场周刊》2014,(6):54-55
阿里巴巴最终选定美国纽交所上市,可能成为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IPO。这被视为纽交所的一次胜利,此后更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将随之选择海外上市,这令打造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上市板块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荆奇 《广告导报》2005,(12):34-35
“相知多年,值得托付”。这段广告语,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而作为这段广告语所宣传的企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寿险企业之一,于2003年12月在境外成功上市,创2003年全球最大的IPO记录,是第一家在香港、美国两地同步上市的内地金融保险企业和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内地寿险公司,并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相似文献   

19.
《华商》2013,(3):13-13
自从2月22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总经理谢庚表示“新三板符合条件的 挂牌企业可以通过介绍上市的方式登陆沪深股票市场”以来,“介绍上市”就受到业内的极大关注。因为此举将大大增加新三板市场的吸引力,也为那些在IPO财务大检查中终止审核的企业指明了一条新的上市之路。  相似文献   

20.
风青杨 《光彩》2014,(4):6-6
正阿里巴巴向美国提交申请文件可能是为了向香港监管者施压,以便让阿里巴巴获得它期待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一种经典的监管套利行为在经历了与港交所一年的谈判后,16日,阿里巴巴宣布正式启动上市事宜。尽管该公司尚未公布具体的上市时间和交易所,但有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最早可能在三季度实现IPO,或成美国最大的IPO。但这条消息公布后,也被互联网业内的评论人士所质疑:马云真的打算在美国上市吗?赴美上市一直是阿里巴巴IPO的B计划。因为美国不是阿里巴巴上市的最佳选择,美国对阿里巴巴的最主要吸引力来自对控制权的保证,美国二级市场的"双股权"制度可以支持马云以及阿里巴巴管理层在控制权上占有更多席位。但美国监管较香港更为严格,如果选择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