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我觉得老一代电影人没有聪明人.都很笨.所以他们都下死功夫、下死力气.但是现在的电影说实话不是特别好看.我想可能是他们太聪明了.应了那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是央视名嘴崔永元在《百年电影百年收藏》首发仪式上的惊人之语。其实,如今不仅电影界缺少肯"下死功夫、下死力气"的"笨"人.营销界同样缺乏:营销老总在抱怨员工越来越"聪明"了,会偷懒.会做面子工程.如果你说检查市场,员工只做好你要检查的那  相似文献   

2.
博客专栏     
<正>中国能否成为经济危机中的大赢家(2009-01-31 22:39:38)目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成为了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经济危机中,"危"和"机"各是什么《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说到以史为镜,这一次的经济危机总是被人们与1930前后的那一次经济危机作比较,下面给大家转一  相似文献   

3.
舍弃的境界     
韦京 《中国市场》2009,(25):1-1
<正>中国人喜欢喝茶,贵胄显达,黎民百姓,释道教徒,雅士武夫,虽"道"不同,皆能遇茶相安。因此,大多数人就有了茶的性格:总是清醒、理智地看世界,不卑不亢,执著持久;茶道的核心乃"和",人与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则意  相似文献   

4.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自控能力的提高发生作用.俗语说:"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比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与能力更具价值.叶圣陶<习惯成自然>一文指出:"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相似文献   

5.
杨吉 《商》2012,(8):185-185
经济学的发展基于行为人的理性,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识。然而,行为经济学派的出现正试图颠覆自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依赖所确立的"理性人"假设的正统地位。与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相反,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人们可能会规避微不足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位曾是会计师的朋友,退休在家带孙子。她讲,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张资产负债表。这话很有哲理。到底是做会计师的,她习惯把人的一生也用资产负债表来进行测算。她说,一项资产的获得,总是通过另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来实现的。人们总是习惯于以拥有资产特别是物质资产的多少,来判断人生的成败,却忽略了资产与负债总是如影随形。她说,所有的资产负债表第一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令人又爱又恨的"钱"。可惜很多人只看到这第一项,就对报表的主人下判断,称此人为穷人或富人,却看不到这项资产增多之下所背  相似文献   

7.
爱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对于美丽的追求也是人们百谈不厌的一个话题。可是真正能够理解美、甚至于去创造美的人,却总是寥寥无几。我们总是习惯于羡慕牡丹的高贵,惊叹雪梅的冷艳,却往往忽略了它们美丽的背后,淡忘了它们绽放的过程。很多人赋予施威缔造美丽的使者称号,他在无形之中推进了美的事业。  相似文献   

8.
<正>这里总是撼人心魄:莽莽的黄土高原,天然的石壁浮雕,遍地红枣的诱惑……这里总是让人遐想:"青定头,南峪口,拴起骡子跑碛口",演绎了多少晋商人艰辛的足迹……这里总是令人起敬:毛泽东东渡黄河登  相似文献   

9.
<正>贫穷是什么滋味?经历过的人最有体会:想买的买不起,要花的不敢花,恨不得一分钱掰作两半用……这是物质层面的;贫穷的人精神层面一样困顿:总是被人看不起,渐渐地连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了,更可怕的是渐渐地习惯了贫穷,这  相似文献   

10.
历史总是记住应该忘记的事而忘记应该记住的人,于是很多人都知道"黄花岗起扩",却从未听说过潘达微. 黄花岗原名红花岗,令其改名并使之成为广州一处名垂青史的革命圣地;也从而使原谓"辛亥广州起义"而变作现称"黄花岗起义"的人,就是潘达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海人早上"吃泡饭"的习惯正在逐渐改变.大众化小吃越来越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富贵"小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2.
《商》2015,(23)
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传统金融学相比,行为金融学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行为。换而言之,行为金融学所研究的"人"并不是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而是受到许多心理因素影响的"有限理性人"。本文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理论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阅读     
畅销书《思利及人的力量:成就一生的九个法则》李惠森中国青年出版社28.00元该书作者认为"思利及人"的真正含义是:活着总是希望为自己争取利益,然而利益不会自己来,它的获得是有条件的。思利及人不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高远境界,它已在李锦记成为贯穿到全体员工和业务伙伴的思维和行为中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李洪佳 《消费导刊》2009,(2):126-126
自行政学诞生以来,行政理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范式:传统行政范式、民主行政范式和协商民主范式。每个范式都对行政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并且对公民在公共行政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每个范式也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传统行政范式仅把公民当成是选民,民主行政范式和协商民主范式都认为公民不应只是选民还应是"公民",只是他们对"公民"的理解不同。民主行政范式的"公民"是"政治人",而协商民主范式是"社会人"。随着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以及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行政人员应注重发挥"社会人"公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一些我们不可不知的法则。这些法则有些简单明了,但往往被我们忽视,有些类似于黑色幽默,让人哭笑不得,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应时时关注。1.彼得原理。每一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人排列组成的,每一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一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普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  相似文献   

16.
欣赏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培根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还是学习中,每个人不仅要学会欣赏自己,还要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自己是一种自信,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唯有欣赏,人才能逐渐走向完美!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每滴水里都藏着一个太阳。"寓意是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都有值得为他人所学习的长处。认可对方的重要性,并表达由衷的赞美,就能够赢得回报。因为人类行为中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就是欣赏他人,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因为人性中最  相似文献   

17.
程晶 《商场现代化》2012,(20):74-75
有些人总是说中国人民的行为总是没有外国人那么"规范"。我们比较起来确有如此,那么同样是当下文明社会生活着的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去改变呢?所以在这里,我们将通过从研究陈列设计与行为的辩证关系中,发现并分析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分析什么是好的设计,怎么样的设计可以对社会生活,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张亮 《中国广告》2013,(2):46-47
在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谁还能对它漠然而视?快、准、深,这是对"微"的细微解读,但这还远远不够。广告和传媒是一个新事物和新名词层出不穷的行业,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媒介平台和技术的进化,导致用户与用户之间沟通方式的改变,进而导致品牌与用户之间营销传播方式的变化。拿社会化媒体和微营销来说: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行为和习惯,其中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碎片化"的信息消费、"参与式"的自媒体形式和"短平快"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实际上,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和营销人员的看法是有所不同的。不管消费者是出于对我们品牌的偏爱,抑或仅仅是出于习惯而购买,最重要的一点是:消费者选择购买了我们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充分地评估我们的产品,我们需要区分消费者的"考量行为"和"选择行为",从而了解直觉或者习惯在  相似文献   

20.
《商》2015,(50)
《林中路》是20世纪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代表作之一,我在这里借用海德格尔《林中路》这个名字,其实是有一定寓意的——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而我将在此谈论一些自己对"道德"这个问题的拙见,谈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最后的归宿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展开的。毋庸讳言,"道德"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是被我们不经意提起,甚至就是常挂嘴边的习惯用语。评论一件事情或者一种行为的时候我们会说道:"某某人是道德或者不道德;某某行为是道德或者不道德"。但是何为道德?我们在说一件事情或者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好坏的时候我们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回归概念本身,抽丝剥茧、一层层揭开"道德"最原初、最基始的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