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中国大城市发展和都市区的形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都市区这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都市区将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形式,同时也对传统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分析了中国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和空间演变特征,阐述了中国都市区现象的出现及其发展前景,并对中国都市区的概念、界定标准以及都市区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心城区不断向外扩张,加上周边农村地区的发展,城乡之间的经济与社会联系加强,都市区逐渐形成并发展。对京津冀都市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都市区统计和当前城市统计进行对比,发现都市区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聚集地,是真正具备城市功能的地域;都市区代表了区域内更高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都市区统计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状况。最后总结了中国建立规范的都市区统计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都市区的视角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都市区空间演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在对都市区中心市划分标准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运用2000年和2005年分省统计数据,以县域为数据分析单元,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数字地图,发现2000年-2005年间京津冀都市区的数目增多,人口和经济聚集程度加强,且都市区之间表现出连接的趋势,京津大都市连绵区已经成型.但同时也存在着都市区空间分布不均衡,整体优势不显著的问题.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化水平等是影响京津冀都市区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论文从后郊区时代都市区空间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1990年代美国都市区空间的发展态势:半数以上传统郊区衰退、继续向远郊、乡村蔓延、部分郊区和老城区复活而呈现的马赛克空间结构;并从房地产和城市空间竞争角度探讨了都市区空间马赛克结构的成因;最后,剖析了美国后郊区时代都市区空间管治的一系列对策,包括成立协调机构、引进管治新理念、制定综合区域规划、制定相应配套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在1958年的《大陆架公约》和1982年的《海洋法公约》以及大量的边界协定和仲裁裁决特别是国际法院的判决的重要的法理中,体现了一些大陆架划界的法律问题,但是在相邻和相向国家之间划定大陆架界限却远没有达到一个统一的制度。本文将在以下论述中,作一些深入探讨。在大陆架划界问题上,大致有三种划界的原则或方法被人们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乡差距的日益加大,都市区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区域.本文对石家庄都市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现状特征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石家庄都市区虽然进行了“退二进三”功能调整,但临近市区的四县市与远离市区的十三县市产业结构雷同、发展水平相当,严重阻碍了石家庄都市区竞争优势的发挥.由此提出了“强化中心、壮大外围、联动城乡、优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构建和分析了股份制银行扩张对地方消费影响的基本框架和定量模型。以鞍山市为例,以股份制银行扩张进入的2009年划界,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了股份制银行扩张之前与扩张之后,鞍山市消费水平发展变化情况,计算了股份制银行扩张进入之后对鞍山消费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股份制银行扩张之后,地方消费增长速度大于之前的增长速度;股份制银行扩张后,地方消费发展趋势超过之前的发展趋势;股份制银行利润每提升1个单位,地方消费提升超过17个单位。  相似文献   

8.
紧凑城市--重庆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庆都市区同时体现着集中和分散相统一的空间发展过程.通过对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和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的分析,以及对重庆、香港、上海等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化的比较研究,提出了重庆都市区一心两圈的宏观结构和多组团、分片集中紧凑的城市空间规划发展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9.
都市区是一种典型的城市功能地域,都市区内的城市经济社会要素活动范围往往会跨越原有的行政区,城市中心与周边地区、行政区之间联系密切。都市区治理则是与这种跨行政区的联系特征需求相符的多方参与、共同协调管理的方式。以国外典型都市区为例,从都市区治理中的参与者和合作关系入手,分析都市区治理的合作模式及演变特征。国外大都市区的发展和治理经验表明,大都市区往往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都市区治理的参与方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私人机构,但三者在合作治理结构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在都市区之间并不相同,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合作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汪伟  石珊 《会计之友》2021,(18):154-158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大范围实施的研究背景,依托产业融合、分权控制等理论基础,分析公益类国有企业的固有属性与长春公交集团混改之间的联系,探究长春公交集团为何要进行混改、与谁混改、怎样混改等问题.研究表明:(1)公交虽然归属于公益行业,但未来应向公益+市场化方向发展,减少财政资金弥补亏损.(2)同行业公司通过依托地域优势、"三省四市"帮扶政策等吸引了不同领域的战略合作者,取得了良好发展.(3)同行业公司大多与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企业进行混改,企业混改后的经营绩效与其呈正相关关系.(4)长春公交集团的混改势在必行,参与混改有助于激发企业活力,创造国企未来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汉城都市区的发展与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区是城市化进入成熟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地域空间形态的优化组合。但都市区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膨胀、房屋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文章以汉城为例,论述汉城都市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简述韩国政府为此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市区域化及区域城市化程度的日益加强,一些大城市受到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都市区尺度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簇群式空间形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基础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分析框架,对这种典型大城市都市区空间发展的成长动力进行了解释:社会层面各因素通过与基础层面各因素在整个动力磁场中的相互作用,完成了大城市都市区空间由无序上升到有序上升的空间演化过程,造就了大城市都市区簇群式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首先简要界定了多中心都市区的概念.从国家层面分析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阐述了联邦政府引导大都市区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建议,并以莱茵鲁尔和柏林为例,从城市区域层面具体说明了德国大都市区的特点、问题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都市区"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国内学术界对于都市区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补充和修正.根据西方都市区的本质特征,文章强调了都市区是以劳动力市场来界定的,并说明了都市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它可以实现城市劳动市场的高效运作,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作者认为中国还没有出现典型的都市区,但已具备了都市区的形成条件,应该通过城市规划来促进都市区的发展.文章最后介绍了城市一区域的概念,指出城市一区域是多中心的都市区.  相似文献   

15.
"大都市区化"是城市化空间快速连绵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城乡一体化的地域整体特征.论文指出都市区化的经济机制是因为劳动分工和空间集聚之间的相互作用.论文基于这一经济机制对中国的城市化空间政策进行分析,提出:弱化城市规模控制,通过空间组织结构的持续调整推进都市区化发展,应成为城市化空间政策的调整取向.  相似文献   

16.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解决当前都市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提高都市区空间治理能力,首先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顺应和利用规律,促进都市区空间治理体系的科学制定和有效落实,最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回顾国际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和治理的区域化趋势,总结了国际大都市区空间发展和协同治理的若干基本规律,并据此提出提升北京都市区空间治理能力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都市区的发展催生了就业空间研究的兴起,当前国内这一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二线城市则较少涉及。首先介绍了都市区就业空间演化的规律,然后以二线城市济南市为研究对象,以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2001年至2008年间济南市就业空间整体格局、分区格局和通勤格局的演化特征,并归纳了济南市的就业空间结构,得出济南市当前处在都市区就业空间演化的起步期,中心区集聚增长和向心型通勤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最后从就业中心构架、职住平衡实现、基础设施支撑等问题入手提出相关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都市区化已成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城市人口增长和空间扩张是城市集聚经济的重要表现,而城市空间低密度、无序蔓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桎梏。东京大都市区的发展历程表明,提高城市时空转换能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视角和方式。尤其是大都市区轨道通勤体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压缩通勤时间距离,提高城市就业可达性,从而拓展城市集聚经济边界。回顾了东京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其"二战"后数十年间的积极转型,认为轨道通勤体系在提高其时空转换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东京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基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经典理论和就业中心识别的实证方法.利用北京市2001年和2004年的就业人口数据,在验证主中心存在的同时,采用两阶段方法,对次中心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北京目前仍然是一个单中心主导的城市空间结构,单中心方程对城市总体就业人口密度的解释能力超过了60%.但随着都市区的扩张,中关村等次中心开始陆续出现,并开始影响周边地区的就业分布和空间形态,这表明北京正向多中心的空间结构转变.此外,还也结合北京城市增长、制度转型和历史路径依赖的特点,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组织边界是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组织边界是一个组织所特有的运作对象和范围,是对组织内部协调管理的领域.科斯的企业理论从交易费用角度分析企业组织的合理边界,他认为"企业将继续扩张,直到再在企业内组织一项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上的交易方式进行交易的费用.",即企业的边界在于"市场成本"与"组织成本"的均衡点.跨越企业组织边界(包括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的边界)的创新意味着运用开放性思维,绕过沟通障碍和时空限制,减少冗余资源并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