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封小云 《南方经济》2001,140(5):42-44
经济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经济特征。西方发达国家仍将在全球化中占有主导地位,造成了利润从资本主义外围向资本中心的流动,以及经济危机从资本中心向外围转嫁的逆向流动,这主加大了资本外围国家的经济风险。而作为资本外围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则只有通过经济的合作、政策安排的协调,从而提高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如何在两岸四地间加强经济的合作与政策的协调,强化大中华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将是进入新世纪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对世界银行2011年一轮国际比较项目(ICP)结果的研究发现,我国"两岸四地"价格水平存在一定差距。2011年,价格总水平最高的是香港,其余依次是澳门、大陆和台湾地区;分项目看,服务类价格水平差异较大,而商品类价格水平差异较小;从趋势看,2005~2011年大陆、澳门价格水平上升,香港、台湾地区价格水平下降,相互之间差距缩小。在剔除价格水平差异因素之后,大陆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与其他三地存在较大差距。研究表明,影响"两岸四地"货币购买力和价格水平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通胀率、汇率、经济全球化、竞争优势等。此外,需注意国际比较项目因调查数据质量问题、比较方法缺陷可能引起比较结果的系统性偏差。  相似文献   

3.
单玉丽 《亚太经济》2012,(4):124-129
ECFA和CEPA是两岸四地经济合作制度化的重要标志,对推动两岸四地经济发展与融合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然而,在世界经济前景日趋复杂的情势下,进一步推动两岸四地经济合作制度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未来应在CEPA及ECFA制度框架下,针对重大问题协调机制、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产业分工以及人才流动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丰富合作内涵,从而推动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进程,创造合作多赢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两岸四地区域货币合作框架设计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货币合作是两岸四地区域合作的关键领域。本文从时间视角将两岸四地货币合作进程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并借鉴欧洲货币一体化经验,对每阶段货币合作的具体机制以及其中可能涉及的技术细节进行前瞻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两岸四地货币合作的基本框架。概括而言,两岸四地货币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1)建立区域危机预警和紧急救助机制;(2)建立以"中华货币单位"为纽带的区域汇率水平调整预警机制;(3)建立和完善区域债券市场——"中华债券市场";(4)设立区域汇率制度趋同机制;(5)创建中华货币联盟。  相似文献   

5.
在WTO条件下,推进“两岸四地”的经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灏 《开放导报》2003,(1):10-12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集团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越来越成为一种突出的趋势和现象.  相似文献   

6.
"两岸四地"货币一体化是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积极参与甚至主导东亚区域货币联盟的前提和基础。"两岸四地"之间不断深化的经济贸易联系是推进货币一体化的有利条件,而且"两岸四地"对外开放度、贸易依存度和产品多样性较高,这些都是构成最优货币区的现实基础。同时,"两岸四地"也存在着生产要素流动性不强、通货膨胀率不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等和政策不一致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两岸四地"各经济体的协调与合作来减缓甚至消除。"两岸四地"可以在充分了解并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通过各自的努力和彼此间的协同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各项指标尽量接近最优货币区所需要的水平,并逐步实现货币一体化。中国内地要尽快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同时,"两岸四地"各经济体应当认识到货币一体化的长期性和艰难性,不能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中国经济一体化问题。大陆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四地经贸交往不断融合,四地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已具备,但是四地间制度性合作仍欠缺,这不符合四地间经济高度融合的现实,在四地间开展制度性合作并最终建立中华经济区是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浅议财政制度有效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娜  陈薇 《特区经济》2005,(4):254-255
<正>一、财政制度的界定界定“财政制度”的关键在于弄清“制度”的内涵。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许多学者把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大类。其中,正式制度,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各种合同制度等。非正式制度,主要指社会习俗、习惯行为、道德规范、思想信仰和意识形态等。  相似文献   

9.
《新财经》2009,(8):47-47
2009年4月26日,中国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在南京第三次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两岸金融MOU即将签订,这为大中华地区的经济整合与金融合作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沈蕾 《特区经济》2011,(11):238-240
大陆汽车保险市场历经几轮改革,发展速度惊人,但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台湾汽车保险历经50多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本文从市场规模、赔付状况、投保状况、市场结构四个方面研究台湾汽车保险的发展现状,并从保险条款、行销方式、经营绩效等角度把它和大陆汽车保险市场比较,最后得出了我国台湾汽车保险的发展给大陆带来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王玉波 《改革》2013,(2):46-53
"后土地财政时代"是一种相对概念,指的是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及土地资源(耕地)瓶颈约束,现行的土地财政模式不能再长久维持,在这一时期,地方政府无法继续依靠土地出让金与土地房产税费收入及土地储备抵押融资收入维持地方支出的情形。在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面临两大困局,即城镇化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刚性与地方政府利益间的矛盾,其行为策略是以风险与破坏行为推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实现顺利转型,应引导地方政府向城市公共治理者的角色转变,建立与地方政府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改变城镇化动力机制,赋予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发债权,征收物业税,约束地方政府风险与破坏行为,完善农地征用补偿制度,公开"三公"经费支出。  相似文献   

12.
论服务型政府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近期确立的政府改革目标。服务型政府的成功建设始终离不开公共财政制度作保障。必须加快以公共化为取向的财政体制变革,改革公共收入制度、公共支出制度,并逐步理顺公共服务供给中各级政府财权事权划分。  相似文献   

13.
陈恩 《亚太经济》2004,(6):50-52
本文认为,虽然台湾当局以台独意识作崇百般阻挠和拖延两岸“三通”的全面实现.但随着两岸经贸、人员、航运和通讯交往的日趋密切,两岸实现全面、直接“三通”正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相似文献   

14.
建立税式支出制度: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辉 《改革与战略》2010,26(5):108-110,119
税式支出是规范税收优惠的一种制度创新,作为一种实现预算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新方法,成为我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必须考虑和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文章通过建立税式支出制度的可行性分析,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式支出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是我国目前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农业大省安徽作为农村公共财政问题的研究基础,首先基于公共财政的最终目的角度界定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其次,从公共财政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需状况及原因;再次,在此基础上强调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将逐步开放,竞争会更加激烈,市场开放作用的结果必然造成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的两极分化,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付的比较研究,提出我国建立与健全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议,以应对市场开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的财政在财政范围、财政权限和财政职能上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地区财政管理的特殊性。财税体制改革对民族地区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需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逐步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采用因素法核定收支基数。  相似文献   

18.
邓晓兰  王俊霞  徐谦 《改革》2005,(3):122-124
加强国库现金管理是一种国际趋势。应加强我国现行省级国库现金管理模式创新,按照发展公共财政的要求,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把国库委托银行代理制改为财政金库制下的银行存款制;完善省级国库现金管理职能,加强政府现金流管理、保持国库最佳现金持有量;进行库底现金余额的投资运作,使国库资金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9.
金正帅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2):113-115,135
部门利益膨胀已经构成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的最大障碍,必须以弱化部门利益为主线,理清部门决策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设计,推进依然具有"部门行政"色彩的行政管理体制向"公共行政"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