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权力争夺和企业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治理状态不仅取决于人们事先优化的设想,而且取决于企业行为人的权力竞争力。本文分析了不同企业行为人的权力竞争力的决定因子和积极性因子,给出了它们的权力竞争力函数关系和权力竞争力系数函数关系式。剖析了企业权力分割可能出现的权力失衡情况,并提出了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正在发生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形成。为此必须建立完善、规范的权力制衡机制。坚持以权制权、以制制权、以德制权、以监制权,从而实现权力的制衡。同时,还必须坚持按章程、规定办事,用制度、程序保障、靠人格、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无论决策者还是经营者,无论中层领导,还是兵头将尾,其责权利应是相等的。就是说,有多大权力,就得承担多大责任,就该获取相应报酬,任何一个企业领导人的责权利都应是等边三角形。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权责利脱节的现象却比较普遍,因此,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使责任=权力=利益,为此,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1)针对权力过于集中于一人的状况,加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现在,有的企业权力过于集中,而相应的责任、利益却没有跟上。责权利的失衡,势必使经营管理出现“真空”和“漏洞”。有些拥有数千名职工的企业,董事长身…  相似文献   

4.
已改组成公司制的发电企业,在产权制度、企业地位、领导体制和管理结构上都与传统体制下的国有发电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制衡关系,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事务有着最终的决策权力。董事会是公司的常设权力机构,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代表股东的利益负责确定公司的战略性决策,选聘经营人员并对其工作进行考察和监督。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全面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及公司董事、经理等高级职员…  相似文献   

5.
面对国有企业董事会当前改革进程中存在的制度合法性与行为有效性之间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董事会内部经济型权力和行政型权力的二元分化与耦合机制,并立足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转型的宏观背景,进一步构建了董事会内部权力配置及其演化路径。本文指出,国有企业董事会通过协调和优化董事来源,可以有效配置董事会内部权力结构,从"行政决定型"逐步转向"行政嵌入型"和"行政监督型",进而构建了符合中国公司治理情境的国有企业董事会内部权力配置模式。基于中国2012—2014年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本文发现:国有企业董事会存在"一把手决策、行政化严重、独立性较弱"等问题,政府行政干预会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过多地依赖董事会经济型权力又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经济型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国有控股比例对董事会权力配置模式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作为对策,本文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董事会权力配置模式进行针对性分析,对"去行政化"做进一步的解读,同时提出了国有企业董事会未来权力配置要面对的新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精准治理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首先将软权力从企业、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中国当代的软权力。接着以矿业城市为例,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两个角度分析了矿业城市的软权力作用。通过分析得出矿业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一个资源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软权力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李勤 《董事会》2007,(4):32-33
我们认为,做好公司治理要把握四个核心原则:第一,股东、董事会、管理层要有分工定位,不能存在绝对权力;第二,有权力就要受到监督;第三,任何人的行为都要受到组织的制约;第四,任何个人的能力和智慧都是  相似文献   

8.
<正>董事会,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也是常设权力机构。正是因为具有天然的责权利,所以董事会既能衡量和监控企业业绩,也能验证和强化商业战略;既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也能预防和控制风险;既代表了股东利益,也能代表职工利益。因此对于具有不同性质的企业来说,"如何有效管理董事会"便成了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其概念源于西方,改革开放后引入我国。我国1994年7月1日施行的《公司法》正式确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权力制衡机制。如何正确认识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是我国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实现管理创新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黄叙新 《董事会》2008,(2):24-24,26,27
健全的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而企业内部控制总是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中。公司治理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在我国上市企业治理结构形式完整而实质上还存在种种弊端的情况下,企业究竟该如何优化内部控制呢?  相似文献   

11.
《董事会》2011,(9):40-41
民主是获取权力的方式。职工董监事是企业职工参与现代企业治理的民主制度安排,应体现基层职工的利益诉求和权利保障。然而,在精英主导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这一制度很快就被边缘化了,陷入一种难以作为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2.
企业灰色政治的形成及其治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灰色政治却很少或并未被纳入企业治理理论研究的范畴。本文尝试从企业灰色政治及其形成的要因与机理入手,揭示了企业灰色政治与企业文化及企业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基于企业治理的视角,提出了关于企业灰色政治解构的基本治理体系,以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由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权力机构对公司财务权力进行配置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从制度层面上构建集团公司的财务运作,规定集团内各财务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权利、利益;旨在通过财务治理结构安排,对企业财务权力进行合理分配,形成一种财务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宏盛建业成立10余年来一直坚持管理创新。其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学习。法人治理。企业的法人治理建设,就是要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一般来说,企业有两个重要过程:一个是企业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控;再一个就是经营者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相对而言,经营者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比较容易,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控较难。因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作出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然而,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由谁来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政府在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在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指出内部控制制度是由内部控制理念、规范和实施机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能够被制定的只是内部控制规范。制定内部控制规范的权力和责任在企业内部,政府有关部门不具备制定内部控制规范的主体资格,但政府在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仍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7.
陈伟 《董事会》2014,(2):56-58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部分企业家精英和职业精英逐渐向企业的后台集中而成为资本精英。在现代公司治理框架下,他们需要掌握种新的能力,即对不同权力主体的不同发展路线之间的调和与整合能力,以及不同利益诉求之间的妥协和最大化能力,这对中国商界精英来说是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建筑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基本框架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涵盖的内容很多,与激励约束机制直接相关的是"三会一层"的治理架构、内部授权体系以及议事规则.虽然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治理架构,但多数企业只是有"形"而缺"神",最突出的表现是企业内部存在着大量的不受约束的权力.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遵循"充分授权与权力约束并重"的原则,实现权力的有效制衡.这就要求企业进一步明晰职责权限,包括:会与会之间、会与层之间、总部与下属机构之间、职能部门与项目部之间的责权划分,健全内部授权体系,梳理决策流程,完善议事规则.  相似文献   

19.
当我国全面进入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从发生的大案件进行分析,腐败的主要原因是权力失控,缺乏监督制约。 一、权力失控是腐败现象产生的体制根源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斗争一直在进行,但是腐败的蔓延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打击和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滥用的问题,既然控制授权关系是必须的,不可避免的,那么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应当对权力的代行者从制度上施以有力的约束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权力腐败的泛滥证明,现代的权力体制授权后对权力过程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还不足,使得用权人有较大的个人随意  相似文献   

20.
资讯     
《董事会》2006,(11):10-10
9月29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发布了"在华领导企业的公司治理"研究概况报告。根据调查发现,在影响企业选择 CEO的主要因素中,企业主要投资者推荐占48%,职业经历占5%,职业资格与技能占23%,为人诚实公正占2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衡量候选人资格时,以往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