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为辽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因地制宜,认清本地区的比较优势,从而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要素禀赋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辽宁地区要素禀赋、科技投入等情况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应根据比较优势提高企业的自生能力和竞争优势,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推动,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是用新古典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动态发展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发展要符合要素禀赋结构,这样的产业才是有比较优势的。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从产业发展角度,在甘肃提高对外可开放程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根据要素禀赋结构发展产业、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三个层面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消费者与厂商的最优决策,通过将外生技术差别纳入H-O模型进行一般均衡分析,重构比较优势理论的微观基础。研究发现,国际分工取决于要素禀赋与技术差别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若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的技术优势超过禀赋劣势,反而可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了避免陷入"比较利益陷阱",中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技术进步,突破传统比较优势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4.
林毅夫教授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在本质上是先验的国际分工决定论。一国的产业结构,从而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由生产成本的差异性决定,要素禀赋仅是决定生产成本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如果一国完全按照要素禀赋指向发展本国产业,可能导致经济剩余的大量外流,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5.
徐平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111-112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和分工中的重要地位是写作的出发点。比较优势理论从李嘉图(1817)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发展到赫克歇尔(1919)和俄林(1933)的要素禀赋是比较优势学说。针对HO理论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以此为主线,介绍众多学者对要素禀赋学说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徐平 《中国商办工业》2009,(16):111-112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和分工中的重要地位是写作的出发点。比较优势理论从李嘉图(1817)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理论开始,发展到赫克歇尔(1919)和俄林(1933)的要素禀赋是比较优势学说。针对HO理论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以此为主线,介绍众多学者对要素禀赋学说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许继琴 《财贸经济》2005,(11):99-101
出口商品结构理论隐含在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之中,可归纳为3个方面:以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学说为代表,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以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为代表,建立在产业结构升级基础上;以新贸易理论为代表,建立在国际市场份额基础上.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国家利益原则和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联动原则.  相似文献   

8.
文章遵循李嘉图生产率比较优势思想,将比较优势动因分解为差异化全要素生产率、受要素使用效率作用的有效要素禀赋、经济制度等因素,结合我国2000-2006年19个产业对30个国家贸易流动的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制度、原材料和实物资本的有效要素禀赋以及地理距离作为比较优势动因的经济和统计意义显著.它们可以看作是我国当前比较优势动因多样性的载体.最后据此对我国进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引发对贸易产业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回顾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它包括传统与新古典比较优势理论.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原理,新古典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指要素禀赋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开放经济的视角出发,阐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比较优势战略运用引致的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化以及由此发生的产业以及贸易结构变革,并借HOV模型和计量模型解析对外贸易、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增长、资源要素禀赋改变以及经济结构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化原则的利用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维护一定时期某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开展,获得经济利益,各种国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本文介绍的即是从英国的产业革命开展以来的西方传统国际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分别是绝对利益论、比较利益论、相互需求论、要素禀赋论和里昂惕夫之谜。文章最后探讨了这几个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优势与集聚分别是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核心,而新贸易理论舍弃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石:要素禀赋差异。很少文献研究比较优势与集聚在产业结构与贸易模式的同时决定,而相关文献可按基于专业化的分析、基于垂直关联与外部经济的分析、基于经济地理的分析三条脉络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3.
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比较优势下的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在实践与理论上都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其理论的结合点即是比较优势分析的思想。国际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理论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国际经济学家在一般均衡模式中加进越来越多的与要素禀赋有关的因素,并由此而衍生出一个比较优势理论。由于随着要素禀赋因素的增加,模型将会变得非常复杂。因此短期内不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则是在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和验证更多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因素,并将它们整理分类,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笔者认为第二种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霍建国 《国际贸易》2003,(10):14-16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主要层次是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按照比较成本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换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以提高本国福利;按照要素禀赋学说,各国应出口那些使用本国密集要素的产  相似文献   

15.
王振宁  杨玉梅 《商》2013,(7):237-237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解释服务外包的缺陷存在的可能性,并结合比较优势理论自身的局限性阐述了这种缺陷。  相似文献   

16.
比较优势战略论认为经济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应选择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只有这样其才能改变要素禀赋结构与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提升比较优势的实质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应该通过提升比较优势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当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水平提高了,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也就水到渠成了.目前,应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提高我国劳动力的就业率及劳动力素质,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比较优势战略论认为经济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应选择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只有这样其才能改变要素禀赋结构与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0、2003、2005年的进出口商品为样本,对其按要素禀赋进行了分类,并直接从要素存量的相对多寡出发确定出在理论上应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最后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衡量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无明显证据表明中国的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对外贸易是顺应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的,但中国的出口充分发挥了劳动力充裕这一优势,而对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进口实施了限制。  相似文献   

20.
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最活跃的因素,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对外贸易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受到威胁。如何应对未来的困难,我们从中国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认为要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继续良好健康的发展,就必须以中国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为基础进行合理的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来促进对外贸易的继续发展,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