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企业、农民工和政府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分析了在不影响企业合理利润,不影响农民工赡养抚养义务、基本消费需求以及不影响政府大额财政支出的前提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率。本文认为18%-20%的缴费率是在这些大前提下的一个合理的缴费水平。  相似文献   

2.
3.
在我国现有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企业缴费率高达20%。企业缴费率过高既有制度设计的原因,也有历史原因。过高的企业缴费率在宏观上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微观上不利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制度上破坏了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为有效降低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企业缴费率,同时增加居民收入,关键要由财政承担降低部分的缴费责任,多渠道筹措养老保险基金,并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养老保险是具有较强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其建立和完善只有在公共财政的支持和推动下才能得以实现.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我国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工养老保险具备可行性,具体可采取:补贴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赤字;对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民工本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财政支持;建立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尽快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中人"、"新人"养老政策的不同及性别、退休年龄和工资收入的差异,可以把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人群细化为不同群体,构建了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和企业年金缴费替代率精算平衡模型.利用保险精算技术分别对其目标替代率和缴费率进行测定,研究表明:"中人"、"新人"养老政策的不同、性别和退休年龄的差异及工资收入的高低对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和所需的缴费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围绕养老保险体系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结合供给侧改革降费率的要求,本文研究了机关事业单位并轨后统筹账户的财政支出水平和降费率后财政支出的变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数理模型定量分析发现,并轨后统筹账户的财政支出呈平稳缓慢地增长,延迟退休对降低财政支出的作用十分显著。缴费率降低到16%以后,统筹账户养老金财政支出增加,统筹账户降费率的财政负担弹性约为-2.07。敏感性分析发现研究结论稳健性较好,指标参数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延迟退休政策、统筹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经济增长速度和非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人数占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最优的缴费率。最优缴费率与资本产出弹性α、未来效用的贴现因子ρ、人口增长率n、有效劳动增长率g、个人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λ等参数有关。结合中国现实,在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个人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比例λ的不同导致个人最优缴费率的差异。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缴费率与实现福利最大化的最优个人账户缴费率相比是偏低的;适当提高个人账户缴费率不会影响在职者的当期消费,提高个人账户缴费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9.
“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分析——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农民工养老保险是具有较强正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其建立和完善只有在公共财政的支持和推动下才能得以实现。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现了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我国公共财政支持农民工养老保险具备可行性,具体支持措施有补贴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赤字,对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民工本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财政支持,尽快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建立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期动态生命周期模拟模型框架下,农民工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后可能存在7种情形以及4种养老保险模式,针对不同情形、不同养老保险模式选择下的劳动力市场变量、社会福利变量以及养老保险体系变量共3类22个宏观经济变量可进行模拟分析。从分析结果看,不同养老保险模式下,各类经济变量的时间路径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个人角度模拟并分析了当前养老金收支情况。计算结果显示:在当前养老保险体系下,个人退休后养老金领取额约为其养老保险金缴纳额的两倍。随着少子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出现,个人层面收支失衡将逐渐演化为社会养老保险支付压力与代际压力。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和对个人养老保险收支均衡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提出三种改进方法,从结果上看,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和提高退休年龄对应计发月数较为有效,而改变养老保险缴费率可能会带来个人与社会层面的目标矛盾。建议:一是尽快确定并实施全国性的延迟退休方案;二是妥善处理养老金个人账户问题;三是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四是提供多种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6—2020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测算并分解了政策缴费率下调的宏观就业与产出效应。理论分析表明,政策缴费率下调的激励效应和配置效应是促进宏观就业与产出增长的两个重要机制。实证分析表明,2019年政策缴费率下调显著促进宏观就业增长约5.1%,宏观产出增长约11.4%,并且宏观就业与产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配置效应。对微观企业的行为分析表明,政策缴费率下调显著降低企业的实际社保缴费率和劳动力成本,同时提升员工工资,促进企业雇佣和产出规模的扩张。进一步分析表明,缴费率下调的宏观经济效应在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在制造业和中东部地区的激励效应和配置效应同时显著。最后,缴费率下调显著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约2.4%,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地区—行业内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学术界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工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文案调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评析总体研究现状来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对策,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框架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农民工的规模、成因和养老保险缺失的情况及影响,研究了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而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能否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部分省市试行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封闭性和过渡性。为此,文章以城乡统筹为背景对现有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进行分析,然后在精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问题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而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一直是困扰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农民工结构、农民工意识形态变化等方面说明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并对现阶段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法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变动对企业申报的缴费基数、就业规模等决策的影响和具体机制。在给定监管力度和法律环境下,在法定缴费比例上升时,企业会减小申报基数;反之则增加申报基数。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缴费基数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商量的结果,并且法定缴费比例变动对企业就业规模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在对不同企业类型进行分析后发现:(1)当法定比例降低时,省份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逃费程度降低的幅度大于省份社会平均工资较高的企业。(2)当法定比例上升时,资本密集的企业相比于劳动密集的企业会更多地减少就业规模。(3)当法定比例上升时,非国有企业减少就业规模,而国有企业不会。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因缺乏税收优惠政策而发展滞后,难以形成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通过将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年金缴费率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建立年金基金平衡模型,计算出为实现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政府应实行多大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并运用成本——收益理论对这一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可行性评价,最终得到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以较小成本换来企业年金较大发展,并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区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比较评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了我国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内容,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肯定了各地对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探索经验,指出了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缺陷,提出了现阶段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虽然不少地方都在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收效都不大,而且某些地区甚至出现农民工养老保险"退保"高涨的现象。文章从农民工流动的特性出发,分析了现有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困境,并提出了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对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