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处理分为两种情况:①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即出售无形资产;②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即出租无形资产。在编制抵销分录时,笔者认为,对于出售无形资产,母子公司处理得比较恰当,编制的抵销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  相似文献   

2.
一、抵销分录与一般会计分录的异同 抵销分录是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用来抵销集团内部经济事项对个别会计报表影响的会计分录。编制抵销分录与编制一般会计分录的借贷原理是相同的,即借、贷所表示的经济含义是相同的。但是,抵销分录与一般的会计分录也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计分录编制的主体是单一的会计主体,在企业集团中,是母公司或子公司,而抵销分录编制的主体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3.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必然离不开编制合并抵销分录。而现在的财务软件在处理合并抵销业务时,采用的是传统的工作底稿法。一般情况下,一笔抵销分录往往要影响到多张财务报表,这样就不得不就同一笔抵销业务编制多笔抵销分录去分别对应那些需要抵销的财务报表。显然,编制抵销分录的工作量很大,也产生了多笔单边分录。  相似文献   

4.
企业集团发生内部存货交易时,由于内部销售价格R与内部销售成本C往往不一致,从而产生内部销售损益P(P=R-C)。每期期末,内部购入企业将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N与其成本(即该存货内部销售价格R)进行比较,确定存货跌价准备(以下简称“已提准备”);而对企业集团而言,应将该存货可变现净值N与其内部销售成本C进行比较,确定该存货跌价准备(以下简称“应有准备”)。显然,二者往往不一致而产生差异。因此,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不仅要编制内部损益抵销分录以消除内部销售损益及其影响,而且要编制存货跌价准备抵销分录来消除上述差异。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内部存货交易抵销均包括内部损益抵销和存货跌价准备抵销两部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程序和合并抵销分录的处理上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很大,较难理解,而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一直是会计处理的难点。本文拟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程序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程序和合并抵销分录的处理上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很大,较难理解,而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一直是会计处理的难点。本文拟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程序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编制合并报表中,对于集团公司内部权益性资本投资所做的有关抵销分录,许多同志不甚理解,尤其是合并利润分配表时对于利润分配的抵销分录更党难以把握.对此,本文试图从财务处理的动态演进中进行追踪分析,来说明与内部权益性资本投资直接相关的抵销分录的编制原理,以求教于同行专家。一、投资后第一年抵销分录的动态演进现通过一个实例逐步展开分析。假如A公司是W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19×3年初由W公司出资120万元(设全部为货币资金)创立。当年A公司获得净利润30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3万元,向投资者分配利润17万元。此外,A公司…  相似文献   

8.
陈杰 《财会通讯》2006,(12):40-41
一、综合抵销法的步骤及账户设置综合抵销法分为如下三步:第一步,假设期初内部存货(即上期转入的内部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编制内部交易抵销分录和跌价准备抵销分录。第二步,假设本期购进的内部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编制内部交易抵销分录,不做跌价准备抵销分录。第三步,根  相似文献   

9.
无形资产出租指企业将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让渡给他人,并收取租金,受让方只能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合理使用而无权转让。出让方仍保留对该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对其仍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出租无形资产与出售无形资产所有权会计处理上有很大区别,其中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不再涉及该项无形资产的摊销问题,而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即出租无形资产却仍然涉及无形资产的摊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其《应用指南》,均没有象以往《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那样设定一套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以案例形式列示了抵销分录的编制规范。这是将合并资产负债表等四种报表合并在一张工作底稿上,对同一抵销事项涉及几种表时仍合并编制一道抵销分录的编制方法,因此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合并抵销法。实践中,笔者还在合并抵销法的基础上.探索出将几种合并报表分别在各自工作底稿上,编制各自独立的抵销分录,分别进行抵销的方法,我们将其称为分别抵销法,本文现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企业合并形成的基础性内部交易的抵销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进行抵销处理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关键和主要内容,本文以实例的方式对企业合并形成的基础性内部交易的抵销处理原理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侯洪涛 《财会月刊》2008,(11):58-59
内部交易抵销分录的编制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举例分析介绍了一种编制此类抵销分录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一方出售产品,另一方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在使用期间如果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固定资产的提前报废并进行了清理,母公司在固定资产报废当期期末编制合并报表时,合并工作底稿中的抵销分录应当为,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管理费用,贷: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文章围绕这一抵销分录,运用比较法透视何种情况下,应贷营业外收入,何种情况下应贷营业外支出,以帮助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生找寻理解上述抵销分录的捷径.  相似文献   

14.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最主要且最复杂的就是编制抵销分录。因为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多,公司与公司之间业务频繁、复杂,涉及的抵销事项多。如何快速、准确、有效地编制抵销分录?笔者从事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工作多年,对此摸出了一点小窍门,愿以汉江集团公司为例作一介绍,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5.
抵销分录是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的重要组成部分,抵销分录的编制是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编制抵销分录的原因在于,合并会计报表是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而成的,由于集团中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事项(包括内部交易、内部投资等)已经入账并体现在各自的个别会计报表上,但站在集团的角度,这些内部事项是不能予以确认的。因而就需要将不应该入账而已经入账的内部事项进行抵销,以便合并会计报表真实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因此,抵销分录的编制对于提供企业集团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音义。  相似文献   

16.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是会计领域的难题之一,而抵销分录又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关键。本文将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归类,汇总为六个方面,使之更系统化。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一般须运用合并工作底稿编制抵销分录来完成。编制抵销分录是合并报表编制的关键和主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将个别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汇总数据中重复的因素予以抵销。抵销分录有的仅涉及一张报表项目,有的则同时涉及二张报表项目。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情况下,还须将上期抵销的内容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调整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因此…  相似文献   

17.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有一个简单的内在逻辑,可以总结为两个“视角”(如果涉及合并报表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还须增加一个税务视角,即关注所有内部交易的所得税影响之抵销)和一个“抵销方法”。两个“视角”即报表编制者要同时站在“合并个体”与“合并主体”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抵销方法”就是从“合并主体”的视角来看“合并个体”的会计处理,重复记录的分录都应该抵销。  相似文献   

18.
李立成 《财会月刊》2011,(10):38-39
目前在相关的文献研究中对于连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采用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上介绍的基于现行会计准则的方法(笔者将其称为“CPA方法”),该方法因为通过假设来编制连续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令很多实务工作者感到很棘手。本文拟借鉴个别财务报表通过专用账簿体系来编制的方法,创新地提出连续合并财务报表也可以通过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建立自己的账簿体系来进行编制的新方法:账户法。通过账户法实现报表项目账户数据各期的自然转移,从而代替了CPA方法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上期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的重复编制。  相似文献   

19.
智瑾 《财会月刊》2013,(1):41-42
【摘要】笔者将母公司与子公司、母公司与联营或合营公司发生的内部销售调整抵销处理分为编制合并报表前和编制报表时,针对不同投资对象的内部销售处理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调整目的出发,以现行会计准则为基础,归纳调整抵销的理论依据,明确其调整性质、调整方法以及分录,清晰地梳理了目前争议较大的内部销售调整与抵销处理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抵销长期股权投资、债权债务、未实现内部交易等,但其会计处理复杂且繁琐,不易理解与掌握。本文通过对合并财务报表与会计抵销分录经济实质的探索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提出清晰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抵销分录的处理三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