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宇 《大经贸》2001,(12):34-34
笔者从事中国外资研究十余年,资历不深也不浅,虽然侥幸混了个薄有声名,心里还是知道自己有多少水。理论基础差就不提了罢,免得自曝其短;可实际情况又了解多少、对外资问题认识又有多深呢——所以越研究越困惑。比如现在,就为一个问题困扰着:中国吸收外资,吸收的是什么呢,资金、人才、技术、管理还是其他?或者说,以前我们吸收的是资金(起码重点吸收的是资金),而现在中国资金不缺了,重点要吸收人才、技术和管理?君不见,面对 WTO,多少人在论证中国引资的新形势,除了有个似乎理所当然的外商投资高潮就要来临的判断之外,中国利用外资战略的转变也是顺理成章,比如引资工作的重点要从引"资"转向引"人才、技术、管理"之类。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外商对华投资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九五"期间中国吸收外资概况 1.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大规模."九五"期间,中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一直超过400亿美元.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407.72亿美元,同比上升0.93%;合同利用外资额为626.57亿美元,有较大幅度上升,同比上升51.94%;新批外商投资项目数22532个,同比上升31.76%(见表1).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条件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而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则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借助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与价格贸易条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我国对外商投资的政策应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  相似文献   

4.
外商投资领域转移与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服务领域开放度、国际服务外包、服务贸易的地位等角度分析了外商投资领域转向的原因,同时深入分析当前服务业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马太效应"、流出预警机制不足、结构不合理、对内资企业冲击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完善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江苏、浙江、广东3省是"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三大模式的发祥地。本文以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计量模型对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在粤苏浙3省的外溢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浙江两省的本土制造业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对广东省则产生了正向外溢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3省制造业发展路径的差异,包括产业结构演变、内外资格局、国际分工定位的不同是产生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由此说明,单纯推进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增长不能解决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要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关键在于根据产业发展路径的结构特征在发展战略与政策方面做出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零售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最为活跃、最为持久的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生产决定流通,从而流通处于从属地位.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在中国已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零售业和零售商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随着中国零售业市场完全开放,从"引狼入室"到"与狼共舞"中国零售在这一过程中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本文就简要分析这一转变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马宇 《大经贸》2004,(11):90-91
我国的事情很有意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公认的了,不那么"历史"的事情依然几年一轮回,经济问题亦如此。经济的冷热还有周期原因,算是正常;但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居然也循环往复(关键是没有长进!),却有点匪夷所思了。而关于利用外资的"度"的问题,恰恰具有这样的鲜明特征。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转轨过程。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等因素错综复杂,尤其涉及从宏观到微观的利益分配问题,每一个具体问题甚至案例都不是独立存在,而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整体效应。利用外资,因为其独特的经济作用及其关联效应和象征意义,而有了异乎寻常的并且不可替代的转轨经济的标本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继安 《大经贸》2003,(3):66-67
从当年小心翼翼进入中国探路,到如今纷纷与合资伙伴解除"婚约",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跨国公司纷纷独立门户,独资热潮正在中国悄然兴起. 外商在合资企业谋求控股的同时,越来越青睐于独资.据统计,外商独资企业从1997年起在新批项目,1998年起在协议金额方面,2000年起在实际流入金额方面已经超过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促使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使生态经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了国际性热议的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招商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得不承认,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扩大,我国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当然原因是多角度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考证。而京津冀地区作为拉动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日趋呈现下降的态势。为了促进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多次在重大会议上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走"生态经济"之路,尽快建立起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一个和谐、清洁、健康的美丽家园。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京津冀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有利于找到京津冀生态环境恶化的真正的原因,突破当前环保政策的瓶颈,为我国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出积极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卫星遥感数据中提取出中国220个地级市1998—2010年间的PM2.5浓度值,基于Sp VAR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雾霾污染的时空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雾霾污染的皆具时间滞后性和空间溢出性,期初在全国层面上呈现"污染天堂"效应,但在第6期转为"污染光环"效应;分样本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地区间同时存在着"污染天堂"以及"污染光环"效应,其中对东部地区雾霾污染的负面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西部地区次之,而中部地区在期初存在一定的改善作用;政府在防治雾霾污染时需要因地制宜,适时介入引资项目的环境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提高利用FDI的规模和水平是宁夏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宁夏具有发展清真产业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政策条件,借助"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平台,采取措施优化宁夏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水平,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清真产业集群,以促进宁夏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广东省1985-2010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并分别以三者作为被解释变量实证考察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技术效应,但这种技术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实现的,技术效率效应并不显著,技术效率改进的驱动力似乎更多地来自于国内因素。另外,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效应的发挥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效应"和"适应期效应",只有越过技术门槛和适应期,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才能完全显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认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了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本文还对我国服务业在利用外商投资过程中存在利用服务业外资的比重太低且内部结构不合理、资金到位率低、法律法规不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外贸易量持续增长,但贸易条件却迅速恶化,有跌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危险。本文通过FDI对我国贸易条件作用机制模型的分析,认为FDI流向的产业特点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和地位等诸多因素共同导致了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进而证明我国制定外商投资产业导向政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董芸 《商业时代》2007,(30):107-108
江、浙两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其发展道路却完全不同,其经济发展战略被人们冠以"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那么,这两种发展战略有何特点,同时又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将对此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16.
外商投资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自愿地实施较低环境标准,那么将会变成世界污染的集中地.通过建立FDI与环境标准的关系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在统计上虽然显著,但是程度很小,中国并未成为世界"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投资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将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制度特征等因素引入其中,就二者与FDI流动的关系,诸因素交叉项与FDI流动的关系及东道国制度差异对FDI流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双边贸易距离对FDI流动具有普遍性影响。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制度质量、历史经历及加入相关组织对FDI流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现实背景下中国要想吸引优质FDI流入,就必须靠好的制度安排来实现,通过增强制度的"拉力"(引进来)及"推力"(走出去),为中国的引资及对外投资提供"高能化、清洁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规模影响的研究成果已经很丰富,但对出口路径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以二元边际分析为框架,基于"企业—产品—目的地"的视角,利用2000-2006年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外资对出口的影响较弱。进一步区分出口的宽度和深度后,表明出口集约边际受FDI的影响不明显,有利于企业通过扩展边际实现出口的扩张。将出口扩展边际细化后,显示外资对新产品出口至老市场以及老产品出口至新市场的影响尤为显著。另外,外资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受制于行业技术机会的影响,对新产品出口的作用主要在"低技术机会行业"。最后,文章提出了如何利用外资促进中国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FDI与制造业工资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广西两省2001至2004年制造业27个子行业的数据对FDI进入与当地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发现外资公司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的上升会提高该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这支持外资公司进入将通过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来提高平均工资的假说,而且影响的程度与当地的技术吸收、转化能力正相关.研究还发现资本数量对工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资本数量增加所带来的"收入效应"和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效应的大小.此外,研究并没有发现外国资本数量和本国资本数量对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欲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我国民营生产小企业,根据外商的采购特点,总结民营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探讨欲"走出去"的民营生产型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以利于民营小企业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更好地进行国际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