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可否认,专业化劳动分工对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管理者一直把专业化劳动分工看作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不竭之源,而且,企业的组织 企业务流程,也是按照专业化分工原理设计构造,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过细的专业化劳动分工是一个“陷阱”,对企业绩效提高形成了障碍,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关于分工、专业化和借贷利率的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斯密和庞巴雏克从分工与专业化的角度解释了储蓄与借贷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利息的本质。穆勒也强调借贷行为在社会关系和改进劳动生产率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内生借贷行为和内生的网络分工模型分析了利率与投资及经济发展之间的一些主要关系,并利用经济发展事实对部分结论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以斯密和马歇尔等为代表的古典和新古典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分工理论,从劳动分工角度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做了初步的解释。文章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是专业化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根据已有理论结论和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现实,文章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经济制度和我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作用模型,利用一国经济制度和经济增长指标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经济制度和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不仅是重要而且是有效率的,并且政府对当前的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结构模型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最佳的经济制度安排,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政府治理能够实现我国最优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妇女缠足在中国持续了一千年左右,晚清时已发展到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农村劳动阶级的妇女也普遍缠足的程度。除缠足外还有一系列的习俗束缚着妇女参与社会劳动,强化着农村家庭内两性间的性别分工。本文通过家庭经济学中的性别分工理论研究传统农家生产的性别分工和效率,以及缠足等习俗对经济效率的损失和对性别分工的强化作用。性别分工的强化不仅仅是强化了女性的被奴役地位,在经济上还强化了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增强了农家的自给性质。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没有分离,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不发达,同时束缚了经济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陈明德 《经济界》2004,(3):57-58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一段专门的论述,从消除体制性障碍和完善制度的角度,提出了重要的原则规定,抓住了当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必将有力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将有利  相似文献   

8.
绩效工资是通过对员工的综合考评,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绩效工资要达到激励效果的最佳,就应该考虑通过激励获得的额外经济收益来判断是否起到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上出现了一种“企业规模无关论”的新观点,与我国目前盛行的“唯规模经济论”截然相反。笔者以为,上述两论都失之片面,正确的理论是在承认的前提下,将规模经济分为两类:专业规模经济和综合规模经济。前者因专业化分工效应而扩大产销规模与市场份额;后者因企业(集团)内部协调成本小于市场交易成本而获得效应。随着市场发育和市场交易成本下降,拥有专业规模经济的企业集团,比之拥有综合规模经济的企业集团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与竞争。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导致中美两国劳动关系系统既趋于相同又存在差异.一方面,全球化强化了两国的市场力量并传播了新自由主义政策,产生了一些相似的劳动关系结果,包括更大的雇佣灵活性,更大的工资收入差距,社会安全网络恶化以及工会边缘化.另一方面,由于中关两国原本就在经济发展阶段、劳动关系中的国家地位以及工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关两国在工人行动、雇佣实践、工会改革以及劳工政策等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分工程度包含着部门因组织方式不同而导致的生产率差异,它可以为二元经济结构对立提供一个分析起点。本文构建了一个逐次放松条件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从分工角度解释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模型显示:二元经济结构反差源于部门个人专业化水平、迂回生产程度和产品种类数的不同,二元经济结构是两部门分工水平差异的产物,此判断得到了实证分析的支持。从分工角度出发,可以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centive effects of division of labor on worker effort, in the absence of the scale effects studied by Adam Smith. The game-theoretic model gives two results. (1) Suppose workers are identical and risk-neutral, and there is stochastic observation of group output by the firm offering compensations subject to some worker-participation constraint. Then the firm can arrive at the same first-best outcome with or without division of labor. However, if workers are risk-averse, division of labor can give the firm strictly greater profit. (2) A deepening division of labor magnifies this positive incentive effect; but if workers are heterogeneous, or if there are certain informational imperfection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is incentive advantage of division of labor could be impaired or even reversed. The first result may help explain the emergence of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early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without relying on the Smithian advantages, which are also present in some labor deployment schemes without division of labor. The second result throws light on some recent anecdotal evidence of a shallowing division of labor in some areas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Thes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division of labor are then further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recent empirical findings on division of labor and team work, such as those in Katzenbach and Smith (1993).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工和收入差距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自然会受到其影响。文章从分工角度及社会收入差距角度,研究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劳动者所处行业、职业的不同,以及劳动力的流动性和财富的聚集效应,是成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劳动力资源分布和收入分化造成的不公平感,会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彭玉婷  褚庆鑫 《价值工程》2009,28(10):140-142
基于分工和交易费用两难冲突,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了双边市场形成和演进的根本原因。双边市场是一种特殊的中间平台;它是交易效率改进到一定程度导致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和分工深化的结果。双边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也预示着市场经济演进到了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与显性就业之间总体上的不相关根本原因在于一产中大量隐性失业的存在,这些集中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对我国就业压力起到了一个蓄水池的作用。由于中国剩余劳动力具有极为典型的产业间分布特征,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同于托达罗模型的、以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为基本分析框架的模型。之后,我们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验数据对我们的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6.
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分工动态循环演进”的概念框架,并在此概念框架下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企业和市场发育程度不同是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一不同于传统二元经济理论的结论。之后,采用我国198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上述结论,并得出,我国要顺利实现二元结构转换,关键是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农业促进制度和普惠金融力推农村企业和市场发展,以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带动农村分工深化和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study considers both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operational measurement of the territorial basi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Two such measurements, the index of dissimilarity and the standardized index of dissimilarity,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with regard to their adequacy and applicability. In addition, a theory linking the territorial basis to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and urbanization is presented and tests performed with data for the United States for each of the census years from 1900–1950. Positive 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hree variables, lending strong support to the theory.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