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由农业大国转为工业大国,正在向工业强国进军的中国.遭受了工业增速持续回落、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的巨大困境.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因素的困扰,作为中国奇迹主导力量的中国工业,增速呈持续回落的态势。面对前所未闻的困境,把希望寄托在减税和信贷政策支持上,并不能支持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中国农村干群关系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干群关系一直以来就是透视中国农村社会政策和社会治理的一个良好视角。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期,农村干群关系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即主体复杂化,冲突化趋势加强,疏离关系加重,出现“两不甘心”的僵局。对于农村干群关系的这些新的特点,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以引导其朝着有利于农村社区稳定和发展的方向改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结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新一届党中央,作出这一战略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整个社会的和谐是靠社会的每一个单元的和谐来体现的,这就像一曲优美的乐章一样,它的动听是因为乐章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和谐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制定的“坚持科研为本,突出自主创新,提高支撑能力,促进和谐发展”工作方针,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乐章中的一个音符,把这个音符的作用发挥好了,就是对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的贡献。笔者作为水科院领导班子成员之一,应该用和谐发展的理念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为建设和谐单位尽职尽责。  相似文献   

5.
竹立家 《中国改革》2006,(11):19-21
从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党和政府随着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未来发展走向的深刻认识,通过党的十六届二、三、四、五和六中全会,逐步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终极价值目标,并以二者统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  相似文献   

6.
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论断.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7.
六中全会预示,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的转变,尤其是社会基本价值取向的调整,意味着中国社会面临着又一次重大转型,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共识是对十六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状况的理论反思,是对中国在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社会公正与制度和谐的现实追求的理论总结,能较为完整和全面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正在引导我们的思维和研究迈向新的深度和新的境界。最近中央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都是为了求得中国和上海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在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可能做出“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可能从分析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梳理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入手,对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施年限、奋斗目标、指导原则、推进措施等作出制度性安排。《决定》将全面涉及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等一些重大事项,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段中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决定》的主题词是: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一、学习型社会及其依托载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型社会(Learning Society)的理念是美国教育家赫钦斯于1968年率先提出的。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号召以来,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也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华民族所走的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虽然在社会发展中不再是主流,但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农业人口占到了八亿多,它的发展仍然与中国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齐鲁粮食》2008,(1):12-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粮食作为基础物资.是经济发展、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之一。对于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其作为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任务加以筹划。  相似文献   

15.
<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对此,传统政治经济学给出的答案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虽然不能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终结,但是,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的新情况表现强烈,政治经济学家们没有预见的和不可能预见的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在潜移默化中每时每刻发生着变化,过去表现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笔者最大的收获是加深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第二部分集中论述了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说一千道一万,十八大精神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学习领  相似文献   

17.
罗玉辉 《渔政》2007,(4):8-13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结合十七大和全国渔政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谈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8.
19.
《南方农村》2006,(6):26-26
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在“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深刻的意义在于,通过国家整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状况,在业已分化的城乡差别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性。国家与社会的一体整合,是将国家内业已分化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平等主体对待。将居于国家且业已分化的居民作为平等的国民对待,由此强化国家认同,建构一个有强大内聚力的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则是统筹城乡发展,将分割着的城乡整合为一体,并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资源向乡村配置。国家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方针便体现了这一战略理念。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要回到以农为本,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以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重新审视变化了的实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把握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