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企业文化虽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一般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培育形成的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如果现在用Google在网上搜索“企业文化”,就有700多万条相关条目,可见企业文化的热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荥辱观是构建企业文化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体现.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反映。良好的社会主流文化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反之就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样,如果企业价值观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就会破坏社会风气,影响人们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仰和坚持。企业文化虽有其个性,但必须以共性文化为基础才不致偏离方向。  相似文献   

3.
战略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缺乏精神与灵魂,企业很难长久发展;文化如果没有战略的引导,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缺乏目标和追求,动力很难持久。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具有多元化的管理结构,因此,在经营时会面临员工价值观、经营管理模式存在巨大差异的困境。如果企业对文化差异的影响力认识不足,会导致企业运转抵消,如果冲突传递到经营管理层面,还会降低董事会决策的执行力,使企业在面对市场机会时不能及时反应。文化融合的成败是企业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如何通过吸取多国文化的精华,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异质文化的兼容,是跨国企业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不可或缺的灵魄它是指引企业朝着健康、持续方向发展的指南针。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税而且有利于企业振奋斗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全员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等多种功能,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个企业如果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那它就好比是一个人不重视维护自己的声誉,久而久之,人们对他的信任感就会逐渐地消失。况且,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了文化的支持,那么,它也就不会赢得顾客的长期认同。同样,要想锻造一个有广泛影响力的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那愿望只能是海市蜃楼。 因为保险产品的特殊性,所以保险业是最需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如何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标语、口号变成不折不扣的真实行动?如何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这是整个保险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期《保险文化大家谈》栏目邀请了平安人寿辽宁分公司总经理马晓红,新华人寿甘肃分公司总经理王东明,两位嘉宾就“企业文化怎样落地生根”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因素中,企业文化首当其冲。企业文化是由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所有公司成员都要遵循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共同意识、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通过企业成长与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中有“软”、“硬”两种因素。如果完全照搬西方的那一套,脱离本土实际,企业文化将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才能帮助企业文化建设走向另一个高度。  相似文献   

7.
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必须明确指出,无论我们把企业文化上升到怎样的高度,无论我们运用怎样的策略来塑造企业文化,如果不重视以下三个要素,那么,我们塑造的企业文化只能是涂脂抹粉,对企业的“身心健康”最终是一种摧残。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竞争,短期靠产品,中短期靠营销,中长期靠战略,长期靠文化。企业如果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而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成员,其满意度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员工满意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智囊 《企业文化》2009,(4):20-21
如果企业全体职员能够长期保持危机感,那么就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风险管理文化,这是企业风险管理最理想的状念。  相似文献   

10.
浅论企业文化形成机制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文化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会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会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企业文化是强势和持续的,则利于企业稳定,保证企业健康长寿;如果企业文化是颓败的,它不仅不会对企业发展起促进作用,相反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其至把企业推上崩溃、短命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要实现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一方面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创造新的文化观念,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新的企业文化又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促进以人为本管理制度的形成。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就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有两个属性,一个是亚文化属性,一个是管理学属性。所谓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相对社会文化而言,是亚文化;所谓管理学属性是指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但是,这其实并不准确,这里应该分成两条路,一个叫纯粹文化,一个叫应用文化——纯粹文化是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实践企业文化,应用文化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实践企业文化。看你走哪条路。如果我们走文化学上的企业文化建设这条路,就要了解人的信仰问题,此时就存在民族性问题,这时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是等量齐观的;  相似文献   

14.
消除"官本位"和"家长制"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在我国国有企业大力提倡和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今天,如果不能正确辨识企业不良文化,任其自由泛滥,则会严重阻碍优秀文化的形成,最终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它包含酒店物质文化、酒店制度文化和酒店精神文化。一、民营酒店企业文化混沌的特征尽管民营酒店对自身的文化系统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了整体文化素质,与物质生产力发展的连接度有所增强,但从总体看,民营酒店企业文化力量仍存在不足,多数民营酒店企业文化属约束型模式,适应市场变化的程度较低,难以使物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民营酒店企业文化处于混沌状态,有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一批管理学家受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成功的激励而创建的,其中大量吸收了集体主义的内容。而近些年来日本的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吸收美国企业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思想。无论是美国吸收日本企业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企业文化理论也好,日本吸取美国个人主义的企业文化实践也罢,他们的主流母体文化始终相对平稳。应该讲,对于“度”的把握来说,比我们处于转型阶段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容易得多。我国的企业家和理论家面临的是更为错综复杂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乡镇企业》2002,(1):54-54
杨科信:一般来说,企业要有三个创新,即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但这三个创新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整合文化,还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破旧立新。我们万安从“三气”精神向“宽容、和谐”的企业文化发展,就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注入时代先进文化的新鲜血液,企业因此更有生命力。我们在营造“宽容、和谐”的企业文化时,不仅要注重制度上的要求,还要注重道德上的要求。且道德上的要求更为重要,它是落实制度的保证。林学森:“如果企业是一…  相似文献   

18.
尽管企业文化建设概念、理论在20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导入中国,然而企业文化建设有规模的实践活动,还不过是近十年的事,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还是新鲜事。如果按照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来考察,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今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需要在理念和实际的结合上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来,企业文化是一个持续不衰的热门话题,如果整理一下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自从企业文化概念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到现在,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建设可谓经历了4次热潮。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就是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如果没有适合的路径,盲目抄袭往往走入歧途。从一个成功个案来探讨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也许更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