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福建省是我国率先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省份之一,集体林在福建森林资源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村民企林业合作经营模式”等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这些不同形式的林业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集体林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李琳琳 《活力》2011,(6):137-137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分权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变革就没有停止过,但是这些改革都没有触及集体林产权的问题.集体林的经营效率仍然不高,林农的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需要通过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充分调动各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一、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农村地区430个家庭微观调查数据,根据农户收入方程,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权制度改革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生产资本投入、教育和非农务工对农户收入也起到正向影响。林权制度改革引发农户对林业的重视,但并不能解决农户的再投资问题,需要逐步地完善各类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德顺 《民营科技》2009,(12):153-15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刻变革,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科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利用,保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应当正确处理政府职能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切实发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政府调节与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5.
蔡炳华 《活力》2012,(11):7-8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2008中央10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温家宝总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指示.总结分析前一阶段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围绕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年底前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目标,对林业系统继续发挥林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全力推进林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继30年前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召开的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集体林业的改革发展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林农收入,建设生态文明乃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我国林业发展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林业经济,我国逐渐推行了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便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结合思南林业发展探讨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对林农营林的影响,同时将目前思南地区进行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陈述,并针对林业发展金融服务改革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林权改革后林业生产要素的流动,需要尽快建立起完整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和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连生 《活力》2009,(10):5-6
从2004年起.我省就致力于林权制度改革的探索研究。200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试点管理办法》,在地方林业启动了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历史性地实现了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创新。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下发以来,特别是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首次召开。全省各地克服林情复杂多样、林地经营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改革深化进程中面临诸多制度性障碍,制约着完善林权配套改革和探索林权流转与林业经营利用的新型模式的尝试。本文从流转与经营制度障碍的层面,着重分析集体林改后农户切身相关的林木的流转与经营问题以及现行制度性障碍可能对集体林权改革带来的重大影响,并以四川省为例,提出突破流转与经营的制度性障碍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明确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推进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再次强调,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家对国企改革逐步的强调了国企改革的步骤方针,可见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即通过改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最终实现国有费产的保值增值.文中以国有企业改制企业目前的现状为主线,浅析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与前景,并对改制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间资本具有逐利性,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供给必然要追逐利益,相应的制度设计必须尊重民间资本的逐利性,给予民间资本稳定、持续的利益激励,从而保证其稳定、持续地参与保障性住房供给。但基于民间资本的流动性,需要在制度设计中中断民间资本的逐利性,避免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过程中为追逐利益而偏离住房保障目标。对于具有较高获益性的保障性住房,天津市允许民间资本直接参与供给;而在获益性较低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天津市采用保障性住房投资基金、保障性住房信托投资基金、住房公积金贷款等工具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效地兼顾了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和保障性住房的公益性,在结果上达到了双赢。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工会职能弱化,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没有得到普及,劳资冲突日益严重的现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文章认为应从组建工会、强化工会职能、健全劳资关系立法、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运用现代激励理论建立员工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健康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现行税收政策与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存在一定冲突。现行税收政策不利于医疗行业公益性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吸引民营资本进入,不利于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我国应建立和完善能够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相适应的税收政策体系,包括医疗服务营业税及税收优惠制度、医疗机构所得税税收优惠制度、药品增值税及税收优惠制度、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演变,经过了从农民私有权向集体所有权发展两个阶段。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演变与发展,客观反映了我国国家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认识集体土地所有权演变历史,对完善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推进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林业外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林业外资绩效评价是提高林业外资使用效率和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是实施绩效评价的关键环节。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我国林业外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印永龙 《价值工程》2014,(10):242-243
民办高校需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院校从自然人治理转向法人治理的保证,有利于形成集体决策和权利制衡机制,有助于促进民办学校运营管理的民主参与。通过中外大学治理结构的比较,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存在产权不明晰、董事会成员构成不合理、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完善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从落实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全面提升董事会决策能力、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实施铁路体制改革后,铁路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对铁路物流企业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铁路企业经营效益提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力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民营资本加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大力转变干部思想,培养市场型管理干部。  相似文献   

19.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在国有企业组织功能和治理制度安排已经发生重大变迁的情况下,由于对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认识不足或缺少配套的保护措施,激励制度安排却没能真正实现从政治激励到经济激励转换,这种制度安排的缺位或不配套,使改革进程中"59岁现象"和"冯根生难题"难以避免,国有企业低效率和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私人产权特征,并给予合理定价,加快制度安排由政治激励转为经济激励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以来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已取得较大的进展。民营资本适度进入银行业可以带来推动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疏导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正面效应,但也存在引发恶性竞争、弱化公司治理、威胁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有资本的进入、机构的进入两种方式。我国政府应在完善政策规则框架、严格控制准入数量、引导民营资本严格自律、建立风险补偿和市场退出机制方面规范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