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靖松 《改革与开放》2011,(18):138-139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逐渐转型,乡村治理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在变动的时代环境背景下构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治理模式,已成为解决中国乡村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乡村治理模式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理现代化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与重点,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CiteSpace分析软件以及中国知网的文献可视化分析模块,对中国知网收录的82篇乡村治理现代化核心期刊文章进行分析,从发文量、发文机构、合作作者、关键词等方面,归纳总结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研究脉络。研究发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领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有影响力的新热点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领域的新发展,同时也预示了乡村治理现代化领域蓬勃发展的前景。今后的研究要加强团队间的交流和跨领域的合作,扎根乡村社会事实,研究出具有前瞻性的成果,从而指导巩固乡村治理现代化,并同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2020年3月,日本政府对《食物·农业·农村基本计划》进行了第五次修订。本次修订基于推动小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导向,设置了2030年日本农业在保障食物自给方面的奋斗目标,围绕该目标的实现,从增强食物供给能力、强化小农生产基础、激发偏远地区活力、推动小农绿色生产、提升小农抗冲击能力和检视农民组织改革成效等6个维度进行了未来10年的政策部署。本次修订对中国的启示是:立足小农、服务小农、强化小农是推动小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确保粮食安全是推动小农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义;实现"人""地"和"技术"的高质量是推动小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强化农村内生发展是推动小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加大农业投入是推动小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落实十九大精神,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总结部分省区和张掖市农村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路径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和服务机制;构建常抓不懈的农村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乡镇政权建设与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是中国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村治理更是成为学界倍加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善治"的角度考察"两代会"的治理实践,预见了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应当价值,对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治理和民主建设展开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文章针对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五个方面,提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是研究农村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为重构乡村秩序、重建乡村治理机制,将村民自治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不但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面临着困境。本文详细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税费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对于农村治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改革措施.然而,税费改革后形成的良好局面在最近有所改变.各地开始涌现出新的乡村治理问题,乡村社会面临着新一轮的治理困境,农村社会秩序和农民生产生活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本文力图对乡村社区治理的现状进行深入观察,并对所处困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对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指出实现乡村善治必须立足国情特点,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着力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村治理体系。因此从自治、法治与德治三个层面就如何实现"三治融合",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实现民意、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最终达成乡村社会的善治,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西夏五种土地所有制中的个体小农土地所有制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西夏的个体小农土地所有制主要是通过开垦荒地而形成的,西夏小农生产者所受的封建剥削沉重;个体小农是国家与贵族、地方、僧侣地主争夺的剥削对象。  相似文献   

11.
农村治理问题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门热学,对农村治理变迁的研究可以说就是对农村政治发展的研究。现运用"国家与社会"的分析路径,将历史上中国农村治理的发展历程分为乡绅自治时期、政权下渗时期和政权控制时期三个时期,深入分析各个时期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的互动关系,探索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乡村治理的深层逻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我国农村治理现状,提出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推行"乡镇自治"的理想式论点。  相似文献   

12.
4月22日下午,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图书公司和《上海国资》杂志社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举办了“私有化的治理与社会化的改革暨《私有化的局限》出版学术研讨会”,以期通过跨学科的研究与对话,明辨改革的成败得失,提炼中国发展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13.
面对转型社会乡村治理的新挑战,湖北省宜都市启动农村网格化建设试点,形成了"组织网格化、自治规范化、服务网格化,电子村务、电子学务、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的"三化四务"经验,实现了乡村治理模式从"乡政村治"到"乡村共治"的转变,乡村治理力量从"能人治村"到"多元共治"的转变,乡村治理理念从"管控"到"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时期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与减贫治理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志雄  王瑜 《改革》2021,(11):62-70
立足于中国"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乡村基层治理需适应全面脱贫后的减贫治理新要求,及时形成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理支撑.伴随减贫目标和任务的变化,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在支撑常态化减贫方面存在短板制约,集中表现为脱贫地区的乡村治理资源匮乏、组织力量薄弱、公共资源瞄准偏差等问题."十四五"时期,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对常态化减贫和乡村振兴的治理承载力,实现乡村基层由"代理"向主体性"治理"的跃迁,应激活内源性的多种治理资源,提升乡村资源与国家资源下乡的合力;创新乡村基层治理模式,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组织融合优化组织效能;善用信息化治理手段,克服信息不对称引致的治理资源耗散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汪园英 《特区经济》2021,(1):115-118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农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政治的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和我党执政基础是否扎实。当前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乡村治理面对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不断增大,给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新时期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背景 解决“三农”问题,一方面要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转移出农村;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从事农业的那部分农民的收入,同时要促进农村社区的稳定和繁荣,这就涉及到改革与完善乡村的治理结构。中国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杨胜隽 《宁波通讯》2014,(11):23-24
<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关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事关农村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事关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事关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市农办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牵头部门,把治污水作为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坚决打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  相似文献   

18.
从治理到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理论的提出、内涵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治理及治理理论的发展现状说开,并提出乡村治理理论,通过对乡村治理理论的内涵和模式进行详尽阐述,试图厘清乡村治理的一般理论,从而为乡村治理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淘宝村"现象是互联网新技术与乡村现代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对传统乡村经济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新的要素引入对乡村治理的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要高度关注和解决乡村治理问题,建议从推动社区建设、促进产业用地集约化发展等方面入手,为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当前,伴随数字科技在乡村地区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在改变农村老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乡村发展和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在乡村数字治理探索方面,宁波走在了全国城市前列,像鄞州的"乡村大脑""掌上智村"、宁海的"村民e点通"、象山的线上"村民说事"等,形成了一批典型模式,有效提升了宁波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但数字技术在向乡村深度延伸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乡村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滞后、村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