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以自然主义的演进方式向人们阐释了城邦的形成,但这种城邦自产生起就是不自然的;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其本质在于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政治关系的总和;它长成于人们自然的需求,却以实现"优良的生活"为最终目的。这种目的毕竟是政治意义上的善,而非伦理意义上的善,城邦的幸福与个人的幸福始终难以达到一致。  相似文献   

2.
张胜  李春凯 《魅力中国》2010,(34):75-75
城邦起源于人类合群的天性;城邦的生活应该是一种自足而至善的生活,要想过上这种“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的生活,应该采取合适的政体;中产阶级的一些品德使他们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由洋葱头型的阶层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转变是缓解现在的贫富差距,建立和谐民主富强的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程有保 《黑河学刊》2012,(12):17-18
柏拉图的洞穴喻浓缩了《理想国》的思想,它指出了人的困境根源于人是欲望的囚徒。而一个人要想摆脱囚徒式的困境,必须实现灵魂的转向,从欲望向善的转向。但如果只转向个人的善,是无法彻底解决人囚徒式的境遇。幸福的生活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城邦的善才能满足人幸福生活,城邦的善才能彻底实现囚徒的拯救。  相似文献   

4.
尼格热 《魅力中国》2011,(8):136-136
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至6世纪的古希腊。城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政治社会,其内部的关系不是原始氏族社会申的血缘关系,而是政治关系。本文从古代城邦文化中公众公共意识的塑造出发,探求西方民主法治的理论发展溯源。  相似文献   

5.
根据幸福经济学理论,当生活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将呈现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弱相关。幸福不仅与人们的以生活质量为主要表征的“生活善”相关,而且与“人生善”密切相关。幸福感是“生活善”与“人生善”双重感受的叠加,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又以后者为根本。个体在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寻找和把握幸福感在“生活善”和“人生善”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与在其之前的思想家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不同,康德关于国家的辩护乃在先验而非经验的意义上进行。首先,康德关于国家的辩护以“自然状态”肇始,但是自然状态并非经验的存在,而是实践理性的先验观念。其次.国家的目的乃是保障先验的自由而非经验的幸福,这一目的的实现也只能在先验而非经验的意义上才得以理解。最终。康德关于国家的辩护以“外在自由”为核心:自然状态和国家目的的辩护根本上建基于自由;直接为国家提供合法性的社会契约同样建基于自由。  相似文献   

7.
张薇 《魅力中国》2010,(23):338-338,374
“善”一直是伦理学研究的核心范畴。究竟什么是善?其最终来源是什么?如何获得善的知识?本文以布伦塔诺和罗素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布伦塔诺通过对心理现象的划分指出自明性体验是善的知识的最终来源,且最高的实践之善是一个整体,我们的道德行为都应围绕着它。而罗素认为整个善恶观念与欲望相关联,并通过智力、幸福来培养人们具有善的欲望,从而去实现全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出现由来已久,在古希腊时期,并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城邦的存在。城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今天意义上的国家,如雅典和斯巴达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我国古代,城市也是权力的象征,君主生活工作的都城,赋予独特的政治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波 《理论观察》2009,(1):118-119
“人的自然状态”的内涵,即尊重人的个别天性和成长规律,摆脱外界、人为的不符合大自然法则的强制干预和约束。作为东西方的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者,老庄和卢梭都极力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尊重人的自然状态;“人的自然状态”是一种“目标状态”或“理想状态”,在实现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阻碍,这是正常的,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敲响了警钟:教育必须要尊重人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校的文化理念是“以美达善,以善求真”。我们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快乐的成长,让教师幸福的工作。”下面笔者就教师幸福工作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洛克与霍布斯都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两人的政治观点都是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探索摆脱“自然状态”从而进入政治公民社会的原因、途径、方式以及设计政治社会的结构。由于两人不同的先验假设和迥异的人性定位,导致了人们不同的选择,产生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政体形式,即君主专制政体和立宪君主政体。  相似文献   

12.
ECFA只是两岸经济合作的第一步,许多西方媒体及岛内舆论拿当前的减税部分内容比较,认为台湾得到的好处是大陆的几倍,但这项《协议》使台海;中突的引信几乎被拆除,从这个意义上讲,《协议》没有失败者,大陆和台湾地区、东亚和世界都将受惠于这种和平。  相似文献   

13.
薛雅帅  范亚文 《魅力中国》2010,(29):264-264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善,其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进行梳理,以期对人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斯巴达克人的长矛--古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古奥运会在古希腊起源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制的国家,无统一君主,城邦各自为政,战争连年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积极发掘兵源。士兵需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体育是培养合格兵源的有力手段,这促使人们去从事体育活动。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人们开始厌恶这种不断毁人家园、夺人子女、相互残杀的战争,渴望和平的生活环境,渴望有休养生息的机会。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古希腊运动会。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为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约翰·洛克认为人的权利在自然状态中是存在的,是先于国家和政府产生的。本文以洛克自然权利理论为依据,阐述个人权利、政治社会、政府的形成以及三者之间所具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观。当前扣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加大的凸显期。环境污染严重性,加巨了构建和谐自然的紧迫性。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自然,必须从根本上确立新的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统一的观念;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当前必须开拓创新,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18.
曹丹凤 《魅力中国》2014,(14):350-350
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人们的幸福感却愈来愈低了,在此背景条件下。幸福教育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之一,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向开明 《魅力中国》2014,(22):120-120
在柏拉图的《会饮》中,诗人把爱若斯描述为一个古老、美丽,并且能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的神。但是,在许多神话故事中,爱神却不代表希腊人的利益,甚至不和伦理和城邦法的规定的属性。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雅典人并不敢公开谈论和颂扬她,从而,爱若斯被人们所忽略了。  相似文献   

20.
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从技术约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中的传统信条认为规模不经济是竞争的重要保障,从而自然垄断行为的成本劣加性导致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的矛盾,因为这种技术特征使得生产效率的实现需要垄断性结构,而垄断性结构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以这种理论为基础,产生的是传统的管制制度:以进入管制保证生产效率,而通过价格管制保证配置效率。本文通过系统的梳理技术和竞争的关系,批评传统理论当中的逻辑矛盾,提出如下结论:成本劣加性是规模竞争的基础,是垄断性结构的充分条件;而成本劣加性不是进入壁垒,因而自然垄断行业可以具有可竞争性而通过潜在竞争实现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