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证监会监管的变化角度,分析A股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阶段演变及A股上市公司选择分拆上市的动因、影响和风险,探讨分拆上市对上市公司的利弊,并得出相关结论与建议。结果表明:分拆上市共分为探索阶段、市场发展阶段、市场成熟阶段;分拆上市动因较多,总体是为了促进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共同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开辟新路;分拆上市对母公司和子公司均有影响,集中表现在市值、融资能力、股权结构优化等方面;分拆上市会给母公司与子公司带来不同的风险,可以通过拟订方案、健全制度等方式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1991/01-2012/03在深泸两市上市的62家河南省上市公司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公开增发再融资的公司,采用股票市场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其公开增发招股公告事件的发生对股价产生的影响并通过统计检验来确定价格波动的效应及其程度,以期在公告效应分析过程中对河南省上市公司公开增发情况加以梳理,对其公告日效应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公开增发模式而言,定向增发模式的操作相对便利,其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模式。对此,文章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股价效应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122013年度286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作为样本数据,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的股价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存在显著的正向股价效应,且股价效应在定向增发公告之前更为明显,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规范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相关建议。该研究成果将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制度,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绩效,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公告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额收益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三次公告中的首次公告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这三种再融资决策公告皆对股价有负面影响,即投资者不希望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从而通过抛售的方式来对这一事件做出反应;三种再融资方式中,投资者厌恶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由于股价降低导致公司总价值下降,因此,上市公司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之后再选择再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A股市场股权激励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10年沪深两市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告日前5日至公告日后20日为事件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就股权激励推出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呈现明显的股权激励效应,股权激励公告发布前后股票产生持续的累计异常正收益;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投资者通常会借助内幕信息提前买入,并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而普通投资者在公告发布后买入只能获得小部分的超额收益并且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以2014年1月至12月间信用评级发生调动的27个样本公司债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这些评级变化所产生的公告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事件窗口中,信用评级变化的公司债券会产生显著的负的公告效应,在公告发布之后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为负。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公司债券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与债券剩余期限和无风险利率显著正相关,与股票市场指数、债券流动性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就我国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对其股价波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举牌事件总样本的研究发现,在举牌公告日后,被举牌公司有较大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AR),短期内,险资举牌后对被举牌公司的股价波动具有显著影响。第二,分类研究发现,一次举牌和多次举牌的市场反应差异不大,说明市场并未对多次举牌形成预期;平台类和非平台类险资举牌、大公司和小公司的险资举牌的研究表明,险资的不同属性并没有对被举牌上市公司的股价产生明显的差异化影响;险资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的举牌研究表明,现阶段财务投资更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战略投资会引起市场的一定担忧。  相似文献   

8.
何顶  罗炜 《金融研究》2019,471(9):169-187
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证监会立案调查事件为样本,研究当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涉嫌违规,同一风险投资所支持的其他上市公司(即关联公司)的股价是否会被“传染”。实证结果表明,有风投背景的上市公司在立案公告日有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约-8%),并且这种负面反应会通过共同的风险投资链条“传染”给关联公司(约-1.2%)。我们还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风险投资对涉嫌违规企业参与度越高,则立案调查事件对风险投资的声誉损害越严重,市场对关联上市公司的惩罚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里,分拆上市成为股市关注的热门话题。证监会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而同方股份等公司也积极响应,拟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主板公司为什么要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在目前创业板估值明显偏高的情况下,不排除分拆上市是以最大化圈钱为目的。因此,在现阶段,监管部门对分拆上市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事件研究法构建超额收益率模型,定量地分析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股票对于股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会在短期起到提振股价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公告日当天及后一天,并有一定的持续作用;不同的行业公司股价对于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的反应不同,信息技术行业对于增持行为的敏感度更高。从影响市场效应因素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公司规模对于市场效应有显著负向影响,而财务杠杆则是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对于创业板改进监管、完善信息披露以及健全激励机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通过计算我国股票市场刊登过高管落马公告的样本公司在公告日前后的超常收益来验证市场对该事件的反应,从而检验上市公司高管落马公告是否具有财富效应。实证结果显示,高管落马公告具有显著负的财富效应,公告日当天最为明显。分类研究的结果表明,高管落马事件对沪市、深市和创业板公司的股价影响有所不同,小公司股价受高管落马事件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资本的属性理论、资本运营理论和资本市场功能效应理论阐述了整体上市中的国有资本增值的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整体上市中的国有资本增值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表明国有企业整体上市较好地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资产整体上市模式是未上市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最佳选择;对于已上市国有企业而言,母公司IPO换股吸收合并已上市公司模式优于上市公司向母公司发行股票收购或以现金收购母公司资产模式.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国有母公司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一般应选择在“熊市”向牛市的转换时期.  相似文献   

13.
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7年7月至2011年8月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74家公司发行的87支离岸人民币债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对这些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事件窗口中,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会对公司股价产生显著为负的公告效应,此效应近似等于我国公司在国内股权融资所产生的公告效应,小于可转债和公司债发行时所产生的效应。横截面的数据回归分析表明,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与公司的规模、信用评级和债券的相对规模成正相关关系,与债券的期限、公司的固定资产比率、负债率和成长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5—2022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可转换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转股价格下修公告事件为研究样本,考察下修公告的发布是否给上市公司正股带来异常收益,并进一步分析累计异常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上市公司发布下修公告对其正股存在正向影响,其累计异常收益从公告发布两天前便开始显著,在公告后第七日达到峰值。第二,可转债相对融资规模和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对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下修幅度、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比率对累计异常收益解释力度则较弱。上述结论带来的启示:上市公司应合理设计可转债向下修正条款,选择下修转股价格的恰当时机;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可转债下修转股价格期间可能发生的内幕交易的监管,重点关注已经发布下修公告上市公司股价异常波动情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综合了国外资本结构理论和国内以前对主板市场的相关研究经验,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和回归分析,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发行债券前后对其公司股价的影响反应进行理论研究,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于中小板上市公司发行债券前的宣告一般持乐观态度,然而最终发行债券的结果却往往差强人意,使得债券发行前后作为样本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的股票平均异常收益率呈现先正后负的变化趋势。在具体影响方面,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资产负债率与累积异常收益率成正相关;在债券自身特征方面,发行利差以及赋予投资者回售等权利则会使公司股价出现明显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了2013—2015年沪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142个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运用平均超额收益(AAR)与累计超额收益(CAR)指标研究收购兼并、股权转让、资产剥离这三类资产重组方式对公司股价异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告日前较短时期内三种重组方式的AAR和CAR都显著大于0,股价异常波动明显,表明资产重组公告前信息提前泄露会导致股价异常波动;在公告日后,收购兼并和股权转让重组的CAR在持续上升后逐渐趋于平稳,且收购兼并类的CAR更高,获得了长期的市场效应,而资产剥离在公告后7日CAR便出现了持续下跌,表明企业资产重组方式不同会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跃峰  刘建和 《时代金融》2013,(29):187-188
本文主要通过利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的冲击。通过运用市场模型来估计白酒相关上市公司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R)与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AR),结果表明,随着塑化剂事件披露日期的临近,白酒行业总体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R)负向偏离0收益率逐步加大,同时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AR)也以更大的幅度负向增大。这表明越临近塑化剂的公布日期,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产生的负向冲击更大。同时,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事后窗口期内白酒行业总体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R)与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CAR),还发现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的负向影响具有较长时间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王佳 《西南金融》2020,(4):55-64
分拆上市作为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市场化并购重组的重要手段,在境外市场被广泛运用,但A股市场的分拆案例相对较少。2019年12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为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在境内上市奠定了政策基础。由于我国分拆上市制度还刚刚起步,仍需在加强监管、完善配套制度、确立有关业务规则等方面开展持续研究。为厘清成熟市场分拆上市的实践,本文重点研究美国和中国香港市场,对其分拆上市的相关规则、有益经验以及最新案例进行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后续细则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检验上市公司定高送转预案公告发布对其股票价格的影响,本文以2009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推出高送转预案的28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告日前10日至公告日后20日为事件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高送转公告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高送转公告效应,上市公司高送转预案公告发布前后股票具有显著的正价格效应,会产生持续的累计异常正收益;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投资者通常会提前获得有关高送转的内幕信息并提前买入,并以此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而普通投资在公告发布后买入只能获得小部分的超额收益并且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盈余公告的视角,以2005-2012年中国集团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支撑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盈余公告期间,公告公司与未公告公司的累积超常收益显著正相关,而且,公告公司的资源共享能力越强,未公告公司组合累积超常收益率对公告公司累积超常收益率的敏感性越高,这不仅证实了支撑效应在我国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中存在,也为我国股票市场对支撑效应的事前预期提供了证据;(2)相比金融危机前,企业集团支撑效应在金融危机后有所减弱;(3)民营企业集团比国有企业集团具有更强的支撑效应,大公司的盈余公告具有显著的支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