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永红  张薇 《生产力研究》2023,(10):7-11+161
基于产业链创新性、高效性、协同集聚性和自主可控性四个方面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现代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2006—2020年期间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测度结果表明: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创新性、高效性和自主可控性呈现上升趋势;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协同集聚性则呈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演变趋势,且产业间的溢出效应明显增大。基于此,文章从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创新性、高效性、协同集聚性和自主可控性四个方面提出增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向晖 《经济视角》2003,(8):21-23
经过50年特别是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03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销售收人超过纺织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位居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行业、黑色冶金行业和化工行业之后,首次成为我国工业第五大支柱行业。2002年汽车行业实现总产值6800亿元,2003年将达到8000亿元,2004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超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3.
发挥产业链集聚优势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应对全球产业链重组和推进中国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关键途径。本文利用2003—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在专业化和多样化空间集聚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上下游集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假说,构建了基于区位熵和投入产出关联的产业链集聚指标,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产业链上游、下游空间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下游空间集聚的作用大于上游空间集聚,该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产业市场集中度发挥了中介机制作用,而固定资产占比下降能够强化产业链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链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产业内在发展特点和外部成长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本文的研究从产业链集聚视角为推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提高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是新发展阶段新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尽管新疆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逐渐增强,但却面临产业链低端锁定、创新能力偏弱、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从产业经济效益、产业链创新性、产业链绿色化、产业开放合作四个维度构建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标体系。首先,采用熵值法赋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2011—2020年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综合得分总体呈上升态势,2011—2014年处于初始起步期、2015—2018年达到发展高峰期、2018年之后则进入回落稳定期。其次,通过系统聚类将新疆十四个地州市划分为四类,四类地州市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各维度均存在较大差距。新疆制造业应进一步夯实产业链创新基础、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更高层次开放合作,协调各地州市发展差异,打造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借融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的机会窗口,山西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是其推进全省产业转型的重要路径。区际产业转移和承接是两地间产业相互吸引的结果,只有两者相互耦合才是有效的产业转移与承接。文章在利用产业集聚指数、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测度京津冀地区具有转移趋势的第二产业范围基础上,结合山西产业承接能力和产业承接需求,着重通过构建产业引力模型测算山西对京津冀转移工业细分门类的吸引力情况,确定山西最可能承接的京津冀转移产业。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有转移趋势的产业集中在河北和天津两地,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转移产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2)通过承接需求筛选,目前山西有承接需求的产业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测度2004—2014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与5类细分行业集聚水平,采用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高技术制造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集聚中心从东部沿海向内陆方向移动,集聚范围不断扩展,集聚水平呈下降态势,但高技术制造业集聚水平始终高于制造业整体集聚水平;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空间分布主要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始终呈“沿海型”集聚分布;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集聚水平呈著提高;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集聚水平明显下降。最后,提出应从加强对高技术制造业转移与承接的引导、积极促进中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制造业是制造强国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支撑海洋强国的重要力量。应坚持战略引领、企业主体、分类施策、国际化发展,增强链式思维、强化创新引领、推动陆海统筹、促进要素汇聚、加速绿色智能,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船舶制造业集群、提升海工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能力、加大海洋新材料产品开发、推动海洋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深度应用、提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创新能力,使我国海洋制造业总量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程度加深、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更加突出、国际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实体清单”的基础上,确定与被打压核心企业契合的4类产业,结合投入产出模型与社会网络模型,分析4类产业在产业链中地位以及技术封锁对4类产业发展独立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居战略地位,就业吸纳能力强,但产业附加价值率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实体清单”影响最大,其它3个产业则处产业发展初始阶段;(2)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居结构洞位置,自我网络规模大但密度低,结构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3)美国实施技术封锁后,中国基础产业研究投入明显增多,产业自立自强发展趋势显著。最后,提出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产业劳动报酬,提升核心技术自给率,加快数字化进程,实现产业发展“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9.
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和趋势,是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变量,研究湖北省产业发展所处的融合、集聚状态及其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价值。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与电子信息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态势进行测算,采用区位熵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聚状态进行测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融合、产业集聚对先进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的贡献。结果表明,湖北省处于融合非集聚状态,产业融合对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度低,不仅制约了湖北省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还挤出了产业融合的竞争优势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和趋势,是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变量,研究湖北省产业发展所处的融合、集聚状态及其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价值。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与电子信息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态势进行测算,采用区位熵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聚状态进行测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融合、产业集聚对先进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的贡献。结果表明,湖北省处于融合非集聚状态,产业融合对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度低,不仅制约了湖北省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还挤出了产业融合的竞争优势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1.
孟祺 《财经科学》2023,(3):93-107
通过“链长制”政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7—2021年的数据,以补链、延链和强链等指标从不同维度衡量产业链现代化,并探讨“链长制”政策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链长制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现代化,该结论在考虑产业链现代化滞后处理以及工具变量处理后依然稳健。“链长制”政策通过要素集聚和创新能力提升两个方面驱动产业链现代化。本文对于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链长制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地实施“链长制”政策以及在促进要素集聚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2.
采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测度2004—2014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与5类细分行业集聚水平,采用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高技术制造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集聚中心从东部沿海向内陆方向移动,集聚范围不断扩展,集聚水平呈下降态势,但高技术制造业集聚水平始终高于制造业整体集聚水平;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空间分布主要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始终呈"沿海型"集聚分布;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集聚水平呈著提高;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集聚水平明显下降。最后,提出应从加强对高技术制造业转移与承接的引导、积极促进中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既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及全球疫情冲击大背景下,需识别和研判深圳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把握新形势下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从不同维度探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路径:产业链布局上,要聚焦产业链区域化、全链化、精深化方向,科学布局区域产业链分工,推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迈向高端化;产业链创新上,要打好“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精准布局创新研发平台,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跨界融合上,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生活性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新兴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造产业发展新价值;资源要素配置上,应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产业空间提质增效,促进人才引育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强化资源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14.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将传统产业与其他业态进行融合,达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推动,能实现1+1>2的乘数效应。本文以产业链为切入点,选取传统制造业中的电线电缆产业,通过构建线缆产业链统计分类,对无锡线缆产业链布局现状有所了解,同时扩展到全域传统制造业,结合“链式思维”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现实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提升协调发展水平、着力培育链主企业、传统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等建议,谋深谋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南京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与江苏省平均水平相比,南京制造业整体与内部各行业相对竞争力较差,但结构较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是南京的支柱性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优势行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是南京的劣势行业。提出努力提升支柱性行业的竞争力,积极扶持优势行业,加快转移部分劣势行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与产业转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变迁是产业空间位置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利用产业的赫芬达尔指数、区位商和产业的绝对份额三项指标相结合,观测其年度变化,以测度我国产业集聚的变迁。结果发现,从2000年开始,以纺织服装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由沿海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并且在2004年以后呈现加速趋势;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2006年以前一直向沿海地区集中,直到2007年向其他地区转移才始露端倪。以"单位劳动成本"测度我国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发现我国中部地区有明显的劳动成本优势,西部地区具有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潜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大背景,使用1999-2016内地年30个省市、27个二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定量测度区际产业转移,选择产业关联较强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使用投入产出法识别关联产业、测算其关联产业溢出,利用2004—2016年内地28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关联产业溢出效应与电子设备制造业转移的关系、产业转移中的关联产业溢出与电子设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2014年中国工业空间基尼系数出现拐点,总体工业由之前的分散转移转为新的集中转移,而电子设备制造业仍处在向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集聚的分散转移中;②电子设备制造业转移中的产业关联溢出效应确实存在,且促进了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业高质量发展;③产业转移中第三产业关联溢出效应对电子设备制造业分散转移的作用高于工业,但工业的关联溢出对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明显高于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和发展排头兵,如何通过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2007—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衡面板数据,探究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不同模式集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更加精准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无论是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都可以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升,而政府干预有助于提升多样化集聚水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通过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北三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专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根据区位商和产业效率的结果可知,东北三省的制造业产业转移及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也不尽相同。因此,结合目前东北三省产业集聚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以及三省内各制造业的专业化和效率水平,东北三省应根据各自制造业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优化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应加大高专业化高效率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高专业化低效率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行业向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加快地区经济建设,推动低专业化低效率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与重要目标.虽然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但是同时存在产业基础不够牢固、制造业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存在"卡脖子"技术瓶颈、产业链协同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要从技术供给、资源要素配置、优化企业协作生态、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保障,以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