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言默皆有责     
《政策与管理》2011,(5):134-134,136
韩非子犀利地指出:“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韩非子·南面》)意思是说,做君主的原则是,要使臣下负起说话的责任,又要让臣下负起不说话的责任。韩非子认为,如果臣下说话没头没尾、无从验证,就要追究他们说话的责任;如果臣下试图以不说话来逃避责任、保持自己显赫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河北审计》2002,(5):44-45
股市也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今年的春节可能是过得最不轻松的一次。”武汉市某机关一位姓苏的处长对记者说,尽管春节己经过去许久了,他似乎还没有从这种晦暗的心情中摆脱出来。2月初的时候,苏处长家里已开始置办年货,他称自己已“感受到过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家》2006,(20):127-127
“天上掉下馅饼,总要砸中个人吧,一不小心被评委看上了,只有接着比赛”,潘诚这样调侃自己进入12强的比赛成绩。这是一个有着真诚、务实等鲜明性格特点的选手。他坦言自己从一开始对马云就没有陌生感,他甚至对马云开玩笑地说:“你这么瘦,我们都不敢创  相似文献   

4.
修思禹 《英才》2013,(6):116-118
导演李安说,严歌苓不是一个好编辑,但是一个好作家。出版人路金波说,严歌苓是中国写作功底最扎实的作家。严歌苓自己说,我不知道,我不写作会干什么。20世纪70年代初,一个15岁的文艺女兵,在部队里爱上了一位年轻军官。每天她都要制造一场"偶遇",见到他,不说话,只是摸摸军装上的第二个纽扣,这是他们之间的暗语,意思是:我把情书放好了,你快  相似文献   

5.
邹容  松涛 《英才》2005,(4):79-79
40岁左右的管理人才遭遇到职业生涯的又一次危机,可以称为继续前进的“方向性危机”。“你那天来吧,我今年四‘张’了,一定要聚一聚,怎么说你也代表了我们那个时代啊。” TT音乐网总裁冯楚军大声对着电话那头说,他正把自己生日 PARTY的时间地点告诉一个铁哥儿们。  相似文献   

6.
李平  李欣 《新前程》2006,(5):66-67
新经理不能摆平手下的兵 赵强是亿通公司技术支持部新来的负责人,虽然技术上他拿得起放得下,但他手下几个兵,他总感觉不能“摆平”。 就说张超吧,那基本是一个“二老板”,仿佛技术支持部就数他最“大”,他经常对部门内其他同事吆五喝六的,不管别人请不请教他,他常常是主动对同事的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大家还比较喜欢他的热心肠,但有时,他的那张嘴也是惹人讨厌,想到啥就说啥,一点不顾及同事面子。他甚至不把赵强这个经理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7.
一个资产上亿的老板自愿到偏僻贫困的农村当“村官”,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去实践新农村建设。他不是农民,经营的企业与“三农”也不沾边,有人说他是“钱多了没处花”,也有人说他是“跟自己过不去”……他担任村党委书记半年来,个人垫资3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条件,不仅带去资金、市场等资源,而且带去新的观念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勤俭就是企业招牌有一位企业家,在一次经济论坛会议上作了一个发言后,刚刚走下讲台,他身边的两个银行经理就问他:“你需要贷款吗?“企业家愣住了,说:“我不需要贷款。“银行经理说:“如果你需要贷款可以随时来找我。“说话间递给企业家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9.
死亡约会     
第5章沉湎于幻念中,一阵平淡的话语便产生几乎荒谬可笑的效果。一个男人走进休息室,看见了波顿一家人便向他们走去。他是一个快活的严格传统意义上的中年美国人。他穿着一丝不苟,长长的脸部刮得干干净净,他说话的声音很慢,洋溢着快乐,但有些单调。“我四处寻找你们一家人。”他说。他小心翼翼地同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一一握手。“波顿夫人,你是怎么发现自己?发现旅游不怎么累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家》2007,(7):111-112
至少,林镇才是我们接触到的惟一一个承认自己病情的企业家。“2004年是我最焦虑的时候。”他说,“那时候对于生意的信心降到了最低点,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没意料到的困境。”当时,林镇才是广州采诗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用他自己的话说,算是“自由人”,市场和营销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抽烟是策划人秦全跃摆脱不了的嗜好。即便在公众场合,他坐在台上讲的时候——“不抽烟就不会说话。”  相似文献   

12.
陈昕,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博士。1997年,他和社科院39名博士一起到重庆挂职。别人都留在重庆或周边地区,他却去了偏远的贫困县奉节;一年期满后,“博士团”的人要么留在重庆任副厅职,要么回社科院。陈昕既没当官,也没回京,依旧留在那个离重庆400多公里远的偏僻县,挂职副县长。三年后,他不得不离开了奉节。社科院的人说:“陈昕去的地方最偏远、生活条件最苦、待的时间最长、做的事也最多,结果却最惨。”县上的人说:“陈昕到底图什么?现在的人,县里的想去市里,市里的想去省里,省里的想上北京,上了北京的还想出国呢。可陈昕反着来。他是最有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句顶一句     
前些日子,电视台播放了一则“最不走运的评论员”的报道,很有意思。国外的一位体育评论员对一场比赛进行预测,共信心十足地许诺,若是错了,便“自食其言”。遗憾的是比赛的结果与预测恰恰相反。为履行诺言这位评论员当众把刊登自己评论文章的报纸吃了下去。看到他吃报纸的狼狈相,我一面大笑,一面佩服他说话算数的勇气。老百姓很讨厌那些言而无信的人,常把那些夸夸其谈称之为“吹牛”,把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称为“小人”,并用“一诺千金”、“掷地有声”来称赞言而有信的人。古人曾说“以信为夭”,”就是把信用作为天大的事来看待;…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要往墙上挂幅画。家里找不到锤子。就想找对门的邻居借。走到邻居的门口,突然想到上次见到邻居时对方好像没有跟自己打招呼。他开始犹豫起来:邻居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为什么见面都不打招呼?有意见他为什么不直接说?邻居是不是不喜欢我?他有什么理由不喜欢我?有什么理由把我当作坏人?而且我仅仅是借个锤子而已。就是不喜欢我也可以借我个锤子呀。他越想越生气,就使劲拍打邻居的大门。邻居把大门打开了。没等邻居说话,他就非常愤怒地对邻居高声喊道:“我只是想向你借个锤子,你为什么连锤子都不借给我?”  相似文献   

15.
美丽的互助     
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中年人,由于儿子的亡故他终日忧郁烦闷,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天,他正独自在家里睹物思人,忽然镇上年龄最大的老妇人来找他,对他说:“你在城里认识的人多,我闲着没事时写了一部自传,你给看看能不能出版。”他接过那沓打印纸匆匆看了一遍,看着眼前已经耳聋眼花年近百岁的老妇,他的心被深深触动了。老人已那么大的年龄还在做着自己的事,而自己刚刚中年却万念俱灰,他心里产生了浓浓的愧疚感。他附在老人的耳边大声说:“您放心吧!我会想办法的。”老妇人满怀希望地离开了。她的一生都很清贫,她拒不接…  相似文献   

16.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元旦春节前后,中国商人群体最头疼的不是年终总结和新年发展规划,而是各类层次、大小不一的应酬。这种应酬和“运作”俨然已经成为商场上的“潜规则”。一个中国混世商人的“应酬”王均分从商将近二十载,25岁那年从老家一个小县城出来,北上北京拓展暖气片业务。1997年的第一桶金让他转行,自己创办企业生产中央空调设备。现在,据他保守的说法是已经拥有个人资产4000万元。王均分的文化水平不高,初中毕业,后来混了个本科文凭。但他从商多年来,也比较准确地定位了自己的交际模式:混世。王均分说:“用表面一套、背后又一…  相似文献   

17.
风铃 《中外管理》2008,(10):132-132
一、“别人怎样想”的奴隶。这对创造力和人格最具有破坏性,多见于心理不成熟的人。他们通常会说:“我多说话,别人就会认为我爱出风头”、“我做那件事,别人会嘲笑我”……如果你模仿他人很快乐,那么不妨就去模仿。否则,就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吧。理智地面对别人的另眼相看、批评和指责。  相似文献   

18.
侯燕俐 《中国企业家》2007,(14):106-108
当年打造花旗帝国的金融奇才,用慈善方式来找回他想念的管理公司的感觉。 “这是你的最后一件交易吗?” “这是你的最后一篇文章吗?”饶舌式的反问,坦率、自信、不甘人后,典型的桑迪·韦尔语言。他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金融巨头之一,却仍然没有安全感。他雷厉风行,脾气暴躁,雄心勃勃。直到做成了全球最大的金融帝国,他也不愿意对自己的传奇生涯划上一个句号。  相似文献   

19.
专业品质产生专业的团队,陈豪津津乐道的是企业的理念:“专业构筑品质生活”。对此,描述自己企业时,他一连用了三个“专业”:专业的集成商,专业的部门公司,专业的水平。而他本人的专业气质则表现在热衷(他说自己不准备从事其他行业)、投入(他不愿意谈自己,而愿意谈建筑,谈理念)、还有热爱,因为他说,地产是要用一生去学习的大学问。  相似文献   

20.
笑口常开     
生意经   有一个小贩,见对面来了个妇女,就拦住她说:“阿姨,我这里有便宜毛巾,买吗 ?”“不买。”“牙膏 ?”小贩又问,“不买。”“针、肥皂、袜子要啥有啥,要买什么 ?”“不买 !”妇女显得很生气,“我对你说过了,什么都不买,你怎么还缠个不休 ?要不我喊警察啦 !”   小贩:“你要叫警察 ?阿姨,这里有叫警察用的哨子,每个五块钱。” 不准用空气   邻居推着自己的自行车来到老齐家的院子里,说是车胎跑气了,要借老齐的打气筒打气。老齐把打气筒递给他。谁知这位邻居把气打饱之后却说:“你这气筒真不好用,把我的手都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