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太经济框架”(IPEF)于2022年5月23日启动,是美国“印太战略”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一环。而随着军事和安全、政治和外交的陆续展开,美国及其盟友在亚太建立包围中国的、类似欧盟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亚洲同盟(亚盟)”和类似北约的军事安全组织“西太平洋公约组织(西约)”的倾向越发明显。中国的应对至关重要,应阻止二者成立,把快速实现IPEF同等开放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2022年亚太地区总体形势呈现“亚太治理”与“印太战略”对垒,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疫情、通胀全球化与经济、贸易区域化并行的发展态势。后疫情时期和石油联合减产的背景下俄乌冲突爆发,刺激多种能源价格创历史新高,引发全球能源危机。能源价格高企、经济增长放缓,一些国家走向严重衰退。亚太各国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核电、吸引国外投资和能源来源多元化等途径以寻求能源转型、追求能源安全。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能源合作取得新进展,与亚太国家能源合作存在新的机遇与风险。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推出“印太经济框架”一年有余拜登高调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国总统拜登2021年10月在出席东亚峰会时首次提出“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概念,并于2022年5月访问日本时正式宣布启动IPEF,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总理莫迪参加现场启动仪式。IPEF创始成员有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7国共13个国家,三天后IPEF迎来了第14个成员国——南太平洋岛国斐济。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政治安全事务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顶层设计与相互尊重、共商共建与注重民生、开放包容与绿色发展分别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铸牢合作基础、凝聚合作共识、指明合作路径。当前,RCEP生效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机遇,但也面临美国“印太战略”及其配套策略、区域内部地缘政治经济矛盾等新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和东盟应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制度型开放并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RCEP框架内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已取得长足发展,双边贸易投资规模屡创新高、经济合作模式推陈出新、互联互通建设成效显著,但双边合作仍面临贸易依存度高且存在非对称性、投资依赖度不高且分布不均衡、互联互通建设波折不断、人文交流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RCEP生效将促进区域内贸易与投资等经济关系的一体化,进一步释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但当前亚太地区大国之间的博弈更趋激烈,拜登政府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必然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产生冲击。亚太新格局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既面临RCEP生效带来的机遇,也面临大国博弈加剧、CPTPP与IPEF双重压力,以及东盟对过度依赖中国经济的担忧等挑战。要根植现有合作机制,深挖合作潜力,做好RCEP实施工作,推动关税降低与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的落实,“软”“硬”兼施,加强双边互联互通建设,注重包容发展,增进政治互信,夯实民意基础,推动社会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张磊  徐琳 《国际贸易》2023,(3):53-62
2022年“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谈判正式启动,其中包含“透明度与良好监管实践”议题,反映出美国要引领印太区域规制融合核心议题,主导关键性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图谋。IPEF将重点构建对国内监管的国际规范机制,主要包括提升政策制定透明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完善内部协调及推进政策评审。IPEF还将构建对国内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其中监管合作主要与产业联动,同时会推进机构设置并强化纪律约束。相关谈判也将对中国参与区域经贸治理产生影响,为此要顺应国际治理趋势积极参与规制融合进程,国内监管衔接国际推进制度型开放,依托监管合作拓展共商共建共享新领域,针对谈判特点更加关注对重点议题的应对。  相似文献   

7.
亚太地区合作框架的多样性使得地区经济合作规则呈现日益复杂化趋势,这一现象又喻为“意大利面条碗效应”。这种效应降低了地区合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提出了TPP,东盟提出了RCEP。  相似文献   

8.
随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机制不断深化发展,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日益复杂,美国主导的TPP与东盟主导的RCEP由于本质的利益冲突与目标差异,两者的博弈一方面给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体,在两者博弈背景下如何做出战略选择增加自身在亚太区域的话语权尤其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借鉴整合前人研究的模型结果,分析TPP与RCEP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对中国经济福利的影响,从而为中国在此背景下的战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下简称“蓝区”)屿韩国经贸往来十分密切,在中韩正在积极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的大背景下,“蓝区”选择重点区域和关键领域与韩国就自贸区建设开展先行先试,对于中韩自贸区建设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可发挥中韩自贸区谈判先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优势,进一步强化中国在亚太地区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受美国“重返亚洲”和亚太地缘格局变化的影响,俄罗斯亚太战略在其“欧亚并重”战略全局中日益凸显.其突出特点是,顺应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吸引亚太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带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开发;加大在东部地区的军事投入,以形成平衡机制应对亚太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积极参与构建亚太安全合作机制,保障东部地区的稳定;积极开展对亚太地区的外交活动,加强与亚太主要力量的合作,为恢复世界大国的影响力提供战略支撑.俄罗斯亚太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及其未来走向,成为影响亚太局势和中俄关系值得关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美国和日本都将彼此间的同盟关系视为自身亚太战略的“基石”,然而美日之间在经济结构、政治诉求和军事能力三方面都存在战略矛盾,美日同盟是以美日之间的重大妥协为基础的并存在相当强烈而持久的张力。随着中国的崛起,美日双方都加强同盟彼此借重的需要,但如果中国合理而充分地利用两国间的张力,则对亚太地区的持久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M”型战略: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形似英文字母“M”的“一轴两翼”大格局的“M”型战略构想勾勒了中国——东盟经济区域合作的新“路线图”,体现了此区域经济合作朝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方向发展的趋势。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则是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个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因此积极推进广西“4+2”经济板块合作,是实现中国——东盟顺利对接的战略环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为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明了方向。中国亚太地区区域贸易协定建设经历了奠定基础、正式起步和稳步发展三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中国亚太地区区域贸易协定发展中存在着主导地位优势不突出、政治安全问题严峻、合作目标定位层次低等问题。为了能更好地推进亚太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国应理性处理国家安全问题,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经济一体化组织,提高合作目标层次。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中国的APEC政策 1.基本态度是积极参与、支持和推动APEC的发展 但要把APEC的合作范围严格地限制在经济领域,而不是扩展到社会政治、安全等非经济领域。中国认识到APEC作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新的经济组织,它积极维护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和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认识到亚太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亚太地区的经济潜力,而APEC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新的经济组织,它可以使亚太地区多样化经济的能量得以发挥,促进亚太地区的共同繁荣;认识到世界一体化、区域化、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到亚太地区在中国外贸和吸收外资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认识到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  相似文献   

15.
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上,日本提出“雁行模式”的构想,其典型代表是“东亚经济圈”计划;亚洲“四小”不甘示弱,与日本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日益加剧;东盟被美、日推上了主导亚太经济合作的重要位置,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参与;澳新两国对于各种有利于推进本地区合作的构想或计划都表示支持;美、加对此也是一直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美国想在地区经济合作中扮演主角;苏联于1986年开始赞同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计划,但是由于目前国内问题严重,苏联的态度还不能最后确定;中国赞成亚太地区建立非政治、非军事化的地区合作计划,但不赞成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仓促建立地区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6.
正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关注焦点,并成为国际金融海啸爆发以来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同时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国际新形势也正倒逼着国内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例如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以调整其在亚太地区的贸易战略,稀释中日话语权,并促使制造业回巢。中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加大经济开放力度的举措加以应对,如推进自由贸  相似文献   

17.
去年12月和今年5月的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引起了各方深入思考。 美对华经济政策的基调取决于双边政治关系走向。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崩溃论的影响面收窄,但“利益攸关方”的观点也随着佐利克的离去黯然失色。在此情况下,维持对华政策现状是美国行政当局的首选。在经济领域,美国倾向于接受“顺差在中国、利益在美国”、  相似文献   

18.
袁志刚 《商界》2014,(2):142-143
20世纪美同在全球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随其国力的上升而不断地增强,2008年全球危机开始动摇美国这一霸主地位,多元力量正在培育和形成,但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华尔街在金融领域的绝对话语权,仍将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美国与世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9.
普京访华,中国“俄罗斯年”开幕 2006年3月21~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元首出席了中国“俄罗斯年”开幕式和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中俄双方共签署了22个合作文件。文件涉及政治、外交、能源、金融等领域。双方启动了中俄财长对话机制,并支持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内成立环保合作分委会和民用航空技术合作分委会。  相似文献   

20.
北京APEC峰会硕果累累,“政治”、“经济”双轮驱动,对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会议结束不久的G20峰会再次彰显了北京APEC峰会的巨大引擎之效。从总体上把握北京APEC峰会的主旨,有助于洞悉未来一段时期,亚太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格局与趋势,全力深化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战略的实施,以引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方向,为世界经济发展做贡献。一、顶层设计思想国际一流水准,以一体化思想奠定亚太合作根基与方向。在11月10日亚太工商界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凸显了本次峰会顶层设计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