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力  王伟 《银行家》2022,(8):112-117
本文运用动态博弈和冲突战略等理论,研究霸权国家发起金融制裁行为的必然性以及被制裁国反制金融制裁的必要性,论证霸权国家的合作伙伴方不能承载被制裁国突破国际金融制裁的希冀,运用班扎夫权力指数方法分析被制裁国与潜在被制裁国一致行动策略。为应对潜在金融制裁风险,中国应未雨绸缪,抓紧完善国际金融制裁应对机制,包括完善基于《反外国制裁法》的多层次应对预案、探索建立SWIFT报文体系的备份系统、推动成立“一带一路”国际信用联盟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金融制裁的传导机制,并选取1945-2017年全球303起金融制裁案例实证检验影响制裁有效性的因素。研究发现:金融制裁有效性与目标国被制裁成本、多边制裁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目标国政治经济不稳定性等因素呈显著负相关;且两国友好关系等因素在金融制裁的威胁阶段与实施阶段有效性不同。鉴于此,建议中国应加快建设涵盖金融制裁与反制裁的对外政策工具箱,并将制裁威胁阶段纳入考量范围,同时通过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等方式,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东盟国别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增长与FDI效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金融生态环境对FDI效应存在线性关系,但是动态分析显示,金融生态环境对中国FDI规模效应不显著,而对中国FDI效率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同的国家FDI效应存在差异,金融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与FDI效应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5.
金融制裁较其他经济制裁形式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成本低、易于集体行动等优点,美国凭借超强的经济实力以及美元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核心地位,在对外政策中倾向于使用金融制裁。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评述,研究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特点、对被制裁国的负面影响及被制裁国的应对措施,进而研究金融制裁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防控的警示意义。本文提出我国应当加强对金融攻击与制裁的研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构建我国外汇储备安全评估与预警指标体系;保持应付自如的适度规模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6.
支付结算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核心环节,逐步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金融制裁的重点领域。近年来,西方国家通过国际银行卡组织、跨境支付清算系统和金融技术服务来对支付领域实施多重制裁,如何应对制裁及进行反制裁成为许多经济体面临的新问题。本文在总结梳理俄罗斯受到的支付领域制裁的基础上,分析俄罗斯央行发展国内的实时支付系统、建立自主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建立本土独立卡组织支付清算网络和研发数字卢布以及发布“卢布结算令”等支付反制裁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关建议,为未来应对支付领域制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首先采用区位熵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程度,发现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然后采用2003~2007年区位熵的省际数据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业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明显大于证券业集聚与保险业集聚的弹性系数,而且其弹性系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后,论文通过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同样得出银行业集聚对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金融深化理论从开始提出至今已经30多年了,从金融深化理论到金融自由化理论到金融约束理论再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引入内生增长模型的计量研究,国外有很多文献已经研究了一个国家金融的发展与一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中国1994年至2008年的宏观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选取两个金融深度指标,回归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总的货币发行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银行体系内部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比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滞后项的显著水平要高于同期项,说明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制。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回顾衡阳30年发展历程,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进步迅速。本文以衡阳市1978-2008年的经济金融数据为基础,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深入论证衡阳金融业迅猛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并就进一步推动金融与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普惠金融发展迅猛,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其对农民收入的作用不容小觑.选用2009—2018年各省农村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测算2009-2018年普惠金融指数,构建线性面板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验证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普惠金融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且具有门槛效应.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收效果还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且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也不断深入,其增收及减贫的作用效果也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11.
大国博弈竞争由军事"热战"、军备"冷战"、贸易"封锁"等传统形态转向以金融制裁为代表的"聪明制裁".围绕货币融资的"阻击"与"防御"是经济战中金融制裁与反制裁的集中表现,选择大国案例进行定量分析,试图揭示大国金融制裁博弈的特征,并提出策略应对.主要结论:一是宏观评估发现金融制裁对经济存在累积的破坏效应,反制裁措施能有效减缓;二是微观评估发现金融制裁的危机传导路径中,汇市和债市的制裁效应显著,揭示出市场恐慌情绪的杠杆效应.策略建议:一是建立反制裁法律体系,提早布局反制裁战略方案;二是树立市场信心,消除潜在的恐慌性杠杆效应;三是保持国债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穿透式监管功能,渐进式开放国债市场,提升金融韧性.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制。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回顾衡阳30年发展历程,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进步迅速。本文以衡阳市1978-2008年的经济金融数据为基础,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深入论证衡阳金融业迅猛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并就进一步推动金融与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聚集是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分析了湖北省金融发展现状,利用区位熵指数对湖北省金融聚集度进行了测算。并选取湖北省1996~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湖北省金融聚集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湖北省金融聚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但地区经济增长对金融聚集却没有支持作用,两者之间未能实现互动发展。为加强金融聚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湖北省应积极培育金融市场主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技术进步是解决当前全球及我国面临的经济增速放缓问题的重要突破点,通过理论分析表明,金融发展通过对企业技术研发提供资金和分担科技创新的风险,以及通过对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和贫困学生提供贷款培养出更多科研创新人才等途径对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虽然目前我国金融规模的增长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金融效率的提高却对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结果启示我国在放开金融管制、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应重视金融效率提高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并应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研创新的重视,促进社会资金和资源流入科研创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结合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利用有序概率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居民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具体影响及其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降低我国居民家庭经济的脆弱性,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表明研究结果稳健。从收入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降低居民家庭经济的脆弱性。相较于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更显著;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家庭经济的脆弱性,但对乡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金融集聚相关理论,运用区位熵原理构造了天津市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行业的集聚程度指标,采用2000~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对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天津金融集聚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溢出效应显著;银行业集聚对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对二、三产业的发展溢出效应显著;证券和保险业集聚对天津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不明显,但促进了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可知,天津金融集聚对其产业结构的影响集中表现为银行业集聚对产业结构的引导调整;非银行类金融业集聚整体经济转型的溢出效应不足;天津金融产业本身存在结构失调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顾胥 《青海金融》2016,(4):61-64
本文在指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EGARCH)框架内探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滞后性;只有金融规模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不明显,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2005年金融发展改革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等。由此提出保持金融规模适度增长,注重金融体系效率提升,按照需求构建最优金融结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理论上是不确定的,而经验研究也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本文基于全国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8-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并不能确定,而金融创新通过促进金融发展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但具有显著的时滞效应,且该效应呈东部、中西部递增趋势,表明良好的经济基础和金融发展环境是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进一步研究证实,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间趋势效应,即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长期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为深入认识我国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C-D函数,选取乌海地区1990-2009年的贷款总量、固定资产投资额及GDP作为指标,采取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及脉冲响应分析等计量方法进行研究,得出金融发展及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是单向促进作用的结论。为此,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好信贷投放的节奏及力度,把握好信贷支持的重点及方向,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经济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金融科技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文利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面板门槛模型,对金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来看,金融科技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中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技术投入是金融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3)金融科技的经济增长效应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金融科技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边际递减,一味地发展金融科技未必能带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4)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不同维度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金融科技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地域差异特征。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将金融科技发展控制在合理区间,确保能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