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需求增加、国家相关政策推动,我国养老产业迎来较大的发展空间。1.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需求逐渐释放根据《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67亿元,占比18.9%;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0亿元,占比14.2%。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与2010年相比,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加速进入老龄社会,这既带来冲击,也蕴藏机遇.老龄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占全国人口的14.2%.世界银行预计,202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3%,2035年将突破20%,即,每5人中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未来几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迎来新的高峰,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增加到现在的77.3岁,自然而然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不能把老龄化看成"洪水野兽".积极应对老龄化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3.
<正>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趋势,对受其影响的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产生冲击。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高于欧盟、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这给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带来严峻挑战,应予以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般性在于,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受生育率下降、人均预期寿命增长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抚养比攀升以及“退休潮”的来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居民养老财富管理服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活环境日益改善,人口预期寿命逐渐延长,全球预期寿命从1913年的34岁飙升至2022年的72岁。全球老龄化率也由2010年的7.7%上升到2022年的9.8%。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从2020年到203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从10亿人增加到14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1/6。我国也在21世纪初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9%。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2012年底进一步增长到1.94亿人,2013年底将超过2亿人。与2000年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加速发展。201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4.83岁,比2000年的71.40岁提高3.43岁。在过去10多年中,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不断显现,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比13.50%。2010年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点。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占比将超过30%,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的变迁,老龄化现象将导致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逐渐释放、成本不断增加,这将成为我国在老龄化进程中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OLG模型的不断拓展,关于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逐渐深入。由于研究视角、理论模型以及样本数据等方面的不同,学者们关于两者关系的观点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梳理了部分国外当前主要相关文献,认为目前关于预期寿命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人口预期寿命上升提高人力资本回报率和储蓄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人口预期寿命上升将导致人口增长,进而降低人均GDP增长;人口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关系,非线性特征取决于人口结构转型、初始预期寿命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世界范围内,由于预期寿命的延长,政府债务的增加,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的风险等情况的出现,养老金体系承受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预计2022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达到14%,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将要面对严峻挑战。如何科学、有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至关重要,构筑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应对老龄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以三支柱养老金制度为切入点,分析发展养老金融产品的必要性及独特优势,探讨我国养老金融产品发展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加之人均寿命的延迟,老年失能人口持续不断攀升,并且伴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趋增加,家庭照料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都承受着巨大负担。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减轻失能老人照护负担的重要举措。我国自2016年开始展开长期保险试点工作,在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多,但在经历了近几年的推广和发展后,长护险仍旧存在客户感知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均寿命相应延长,使得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全球正面临着“银发浪潮”的冲击。国际上对传统老龄化社会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以上,则此区域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此为标准,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有1.26亿,占总人口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王鹤  王大霁 《新金融》2023,(12):21-26
人口与无风险利率关系的研究核心是把握人口对通胀和自然利率的影响。本文从通胀和自然利率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名义利率的影响。通胀方面,从全球化的视角看,生产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国通胀率产生上升推力,并通过影响全球化进程加剧这一影响。生产国人口老龄化对本国通胀影响不明确。自然利率方面,人口老龄化对自然利率产生下行压力,预期寿命延长与劳动力供给下降是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我们构造了人口年龄结构指标(15—34岁人口/35—64岁人口),对长期名义利率具有指示意义。结合OECD和联合国长期人口预测,预计部分发达国家名义利率下行或已阶段性结束,中国名义利率下行或暂未结束,但斜率和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3.
<正>21世纪以来,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社会转型交织并行成为我国社会的新常态。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快速增长的格局;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4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几乎翻倍。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5—2014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预期寿命延长对我国养老金支出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对我国养老金支出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研究样本期间内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导致了我国养老金支出水平增加了0.94个百分点,对养老金支出水平增加的贡献度高达76%,成为了我国养老金支出增加的主导因素。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模式逐渐进入到以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为主导,这种人口增龄效应对养老金支出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增强和深入,在未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优化过程中需对预期寿命这一因素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标配”,与现代化国家建设始终紧密相连,健全的中国特色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的重要实践(郑功成,2017)。少子化和人均寿命延长等现状决定了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后,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失能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正>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未来的社会常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2.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9%。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4%,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度老龄化阶段。老龄社会的不期而至,叠加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并在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相似文献   

17.
刘安泽  张东 《上海保险》2007,(2):15-17,7
一、背景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7%)或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10%)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而14岁及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渐缩小的现象。它是通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根本改善、生育水平持续下降.以及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9~2008年统计资料,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我国近10年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并非是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人口密度和人口城镇化率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最主要因素;政府的投入与决策是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影响成分.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政府、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应对老龄人口给予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相似文献   

20.
延迟退休是各国现代社会化进程中普遍采取的一项社会政策,主要是为了应对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一般采取渐进式方式进行调整。我国职工退休年龄比较低,而我国城镇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5岁以上。较低的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大幅提高的情况不相适应,甚至出现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超过缴费年限的现象。因此,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这项政策复杂性、敏感性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