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理论概括,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然而,有人认为按劳分配是一种非商品经济的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似乎已经消亡。因此,文章在这里就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关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也应该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由于市场机制的介入,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等发生了变化,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挥劳分配的积极作用,必须理清按劳分配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本文拟从马克思的按劳分配与市场机制的不相容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市场机制的相容性来分析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个人收入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坚持的原则,我们不仅要坚持按劳分配,还必须完善按劳分配。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按劳分配的内涵和形式。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一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其实现途径是什么?这些都是理论界争论较多的问题,笔者仅就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现过程作一点浅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遇回曲折地得以实现,因而其过程就显得十分复杂。究探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和途  相似文献   

5.
许胜 《市场论坛》2003,(11):17-18
对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的认识及探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创新,能够实现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完全兼容.  相似文献   

6.
对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的认识及探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创新,能够实现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完全兼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阶段应当与时俱进地看待按劳分配原则,科学地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李广信 《商场现代化》2005,(33):163-164
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阶段应当与时俱进地看待按劳分配原则,科学地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坚持、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只有坚持和发展公有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要以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劳动数量的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为分配的主旋律,不能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代替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0.
文敏  杨文宇 《商业时代》2012,(25):88-8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分析我国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并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国企管理层的收入必须与业绩和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挂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及调整所有制结构等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社会主义一般,而且还包括社会主义特殊与个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它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全部理论与我国民族文化精神相融合的现实产物.或者说是具有真正中华民族个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初步建构,还是对它的成熟形态和发展前途的解读,都不能脱离世界历史语境。在此语境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该理论体系的本质内涵包含三个方面,即人的解放和发展的方向.即进行现代化的建设;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即保持中国特色。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关于两制共存时代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它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而当两制共存时代结束后,它必定在完成历史使命后退出历史舞台,届时也将会有新的世界性理论形态出现。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或手段,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他不仅引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也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社会主义概念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认为社会主义概念可从多种角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征、内涵等可以当作一个单独的问题进行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文章还建议应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把以公有制为主体改为以公有制为主导。  相似文献   

16.
农村物流的瓶颈制约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守忠 《中国市场》2007,(23):38-3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一系列要求。而生产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研究新时期农村现代物流的特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只有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地域性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是列宁所指出的"两制共存"世界历史时代的社会主义,这就是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现实社会主义是实现理想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理想社会主义即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引起了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变化,居民收入总量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其中既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也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还有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超常增长的因素,目前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由过去的支持转变为制约。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认真对待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增长与分配协调发展的原则下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类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科学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必然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能够消除一切剥削制度所固有的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进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和谐成为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中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摆脱了“资本主义尾巴”的处境,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起步,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与国有经济平等竞争”的地位。民营企业家出现由社会边缘力量向主体力量的结构性变化。民营资本也由体制外自我积累性增长变量成为能够打通体制内外、调动国家与社会存量资本的重要变量。尽管如此,民营资本在内外部环境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抑制发展的因素,还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