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本、机会成本、均衡这样的概念对我们这些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是再基础不过了,时常会听到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的说法,自己也一直觉得对经济学的基本思想还是有所认识的,但刚刚读完的一本小说却让自己发现差距其实很大。  相似文献   

2.
修正仅考虑项目周期30年内机会成本的算法,以林地改种油棕榈为例,分高产和低产评估新算法下REDD+的机会成本及其误差,并通过灵敏度识别机会成本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高产情形下,原算法与新算法下的机会成本分别为63.62美元/tCO2e和65.56美元/tCO2e,误差值占比为3.04%;低产情形下,机会成本分别为26.13美元/tCO2e和26.62美元/tCO2e,误差值占比为1.87%。(2)机会成本对价格和成本的灵敏度是固定的,高产情形下分别为0.28和-0.59,低产情形下分别为0.34和-1.19,而对贴现率的灵敏度随贴现率增加呈递减趋势。(3)机会成本的误差值在低产情况下对经营成本的变动和在高产情况下对贴现率的变动最敏感。综上,不考虑无限期收益情况下,REDD+的补偿不足以弥补参与者的损失,经营成本和贴现率对机会成本的影响更大,产品价格上涨并不是诱导毁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原理的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原理除了在经流济活动中发挥作用,在平常的生活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经济学原理权衡高中生日常学生和生活,有助于帮助学生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并开展社会实践,采取合理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多学习回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全球第一;大量引进现代西方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特别是计量方法(包括数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经济学的研究水平,缩短了我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差距;我国经济学界扎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致力于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但是,在我国经济学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轻思想、重技术”的偏向,并且这种偏向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些论文直接照搬国外的计量模型而无视中国问题的特殊性和阶段性;有些论文甚至为了使用某种计量技术,或者为了得出作者想要得出的结论而设计问题和随意裁剪数据甚至编造数据,使得经济学研究成了“数学游戏”,经济研究过程变成了操盘统计分析软件的过程……
为了扭转上述偏向,使我国的经济学研究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发展,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牵头,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六家高校主办的经济学期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科学》、《经济评论》、《南开经济研究》、《经济学家》和《财经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于2013年8月23日在吉林省集安市联合召开“经济学论文的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关系”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目前经济学研究中的偏向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处理好经济学研究中的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研讨。根据会议研讨的成果和达成的共识,参加会议的五家期刊向我国经济学界发出如下倡议:
1经济学研究应当坚持“问题导向”,而不是“书本导向”,也不是“技术导向”
经济学研究应当关注经济理论和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国内外经济理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内国际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政府、公众和学术界在不同时期讨论的热点问题。我们认为,这些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是推动经济学发展的原动力。经济研究应当是站在前人积累起来的理论高度,扎根实践,面向现实;研究课题的选择应当是“问题导向”而不是“书本导向”,也不是“技术导向”。经济学期刊应当优先选用那些从实际问题中提炼选题,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论证问题,能够较好地从某个视角回答问题的文章。我们特别欢迎那些对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度分析解读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思路的文章。
2坚持“思想性优先”的选稿用稿原则
判别文章的优劣有许多标准,我们认为应当把“思想性”和“创新性”作为选稿用稿的首要标准或原则。所谓“思想性”,主要是指文章要有作者的独立见解,要有自己的观点,对文章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结论,同时文章的分析要有思想深度或理论深度,论证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所谓“创新性”,主要是指文章在思想观点、理论、分析视角、研究方法、数据资料等方面有新贡献,而不是简单模仿套用别人的成果。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一篇文章能在这些方面都有创新或突破;如果在借鉴别人成果的基础上,其中一两个方面有新贡献,这样的文章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3正确处理好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关系
计量分析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现代经济学区别于传统经济学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对于提高经济学的数学化和精确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计量分析只是经济学工具箱中诸多分析工具之一,尽管重要,但其本身不能成为判别文章是否优秀的标准(专门研究计量或数理方法的论文除外)。任何分析工具都是为思想发现思想创新服务的,工具不能替代思想成为学术论文能否刊用的首要标准。我们欢迎那些既有思想性,又能恰当运用计量方法的文章。我们不倾向采用那些“计量复杂,思想简单”的文章,即我们不鼓励刊用那些计量方法高深复杂,但是得出的结论没有新意,或重复已有的观点,或说明的只是一个简单常识的文章,不提倡采用那些对经济问题没有理论或逻辑分析,单纯做“数学或统计分析软件模拟题”式的文章。
倡议者(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经济评论》(武汉大学主办)
《南开经济研究》(南开大学主办)
《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主办)
《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主办)  相似文献   

5.
新古典经济学在成本的论述上,并没有坚持机会成本观,与其“个人选择”的逻辑起点冲突。而主观主义经济学在成本观阐述上,坚持了“个人选择”。本文以主观主义经济学的思想为前提,采用逻辑演绎的方式系统论证了如下命题:(1)如果“机会成本”等同于效用,那么,非货币性收益是如何从证券定价函数中消失的?(2)记录企业过去行为结果的历史成本制度,在什么前提下,能够传递出对证券定价有用的信息?(3)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否会导致个体决策上的差异?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陌生人社会的崛起,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非货币性收益的不可转让性,导致对证券的定价,无需考虑非货币性收益;(2)在企业的最终产出受到人力资本异质性和外部资源冲击,而这两者无法直接定价时,记录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行为结果,将有助于间接预测不同证券持有的机会成本;(3)受制于要素交易契约形式的外生性和市场按类别交易,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将会带来不同的决策风险,进而需要对其做出区分。  相似文献   

6.
崔到陵 《生产力研究》2006,(2):103-104,237
机会成本概念是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情况下,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往往是参照它的同质同类的替代产品的最高价值来衡量的。然而,现实的经济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一方面,一种产品可以同时拥有多种经济属性;另一方面,每一种产品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被它的替代品所替代,这就给机会成本的衡量带来诸多困难。本文从“上大学”机会成本的衡量问题入手,对如何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同一产品的机会成本作出一些有益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再论机会成会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亭 《技术经济》2001,20(7):53-55
机会成本分析,在经济决策中,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十分广泛的实用性。企业现金流量折现使用的平均利润率,是企业经营投资的机会成本,债券价格的确定使用的市场利息率,是证券需求投资的机会成本;推而广之,正如我在《论合理性价格》一(见《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11期)中已经证明的,机会成会是一切商品价格决策的重要参数之一。下面,从《任务分配》和《租赁问题》这两类典型的决策模型中,进一步说明机会成本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里普通不过的一个词儿,然而说来惭愧,很长一段时间我却闹不明白究竟什么叫机会成本。 其实说白了这概念也很简单,那意思是说,你干了第一件事而不可能干第二件事,那么,你不可能干的第二件事所给你带来的损失,就是你干第一件事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的概念中,机会和成本原本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机会是指合适的时候。成本是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所花的费用。但经济学家硬把它们凑合在一块,抛制出一个经济学专用名词——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机会成本是经济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机会成本的运用,为经济评价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思路。但目前对机会成本概念的使用比较混乱,一些基本问题需要作进一步讨论。一、机会成本的内涵及描述经济学以研究社会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己任。资源的稀缺性是指:(1)人类欲望的无限发展与多样性Z(2)用以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的数量与其可能用途的有限性;由此而导致的:(3)人类欲望的部分满足及非充分性。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类对资源的使用不得不小心谨慎,因为任何形式的资源的使用都必须以牺牲其他欲望的满足为代价。机会成本所要反映的…  相似文献   

11.
虽然技术经济学迄今并未成熟,其研究对象、任务、范围和内容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本文针对技术经济学中的三个基本范畴,阐述并提出下列三个观点: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经济效果概念是技术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集中体现,并且是这种关系量化的桥梁;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本质上是资金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在表现上是资金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2.
1元人民币能换来1美元,这是很多"80后"年轻人要去非洲的最主要原因.不少"80后"义乌人,正把去非洲看成重新找回小商品利润率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把企业看作“经济人”时,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当企业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中所获取的收益大于其披露成本时,企业才会主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常成为制约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而可能发生的一切支出项目,以及由于某一披露行为可能为企业带来损失(机会成本),主要由以下几种成本项目构成。  相似文献   

14.
技术经济:回顾与展望──关于技术经济学史的对话(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专为《技术经济》杂志即将出版100期而作──作者题记A:技术经济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其应用价值及对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B:的确如此。而且据我所知,面对技术经济学的兴起和成就,一些学界同仁已萌发了编写一部《中国技术经济学史》的想法。在一些专著和论文中我们也时时感觉到这样一种冲动。A:对于技术经济这样一门新兴的边缘性交叉学科,特别是正处于成长和亟待完善及发展阶段,是否需要或者如何去编写一部“史”,我想最好还是让有关专家同仁们去思考和研究。不过我认为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一、江苏劳动力要素流动成本的微观经济分析 1、江苏劳动力要素流动的机会成本分析 对劳动力要素来讲,机会成本就是劳动力为流动或不流动而牺牲掉的收益或付出的代价。为便于研究,我们选择了几种主要类型来进行分析:江苏城市劳动力流动的机会成本;属于不同经济类型劳动力流动的机会成本;劳动力在不同部门、单位之间流动的机会成本;劳动力在本省区域间流动的机会成本。 通过对江苏劳动力要素流动的机会成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城乡收入的较大差距、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收益的较大差距,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形成强劲“拉力”。虽然对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来说,向城市流动的机会成本要低于预期收益,但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内部产业之间流动的机会成本,一般比向城市流动更低。农业劳动力在单纯务农的机会成本较高、一部分人跨区域流动的机会成本也较高的约束条件下,实行兼业经营,兼业经营可以使农村劳动力获取农业和非农业的全部收益,这种流动(非农化)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机会成本的概念予以扩展,并运用线性规则单线形法的原理说明了方案机会成本,产品机会成本,资源机会成本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法的特点,指出了该方法应用于城市再生水定价时的作用,给出了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一般公式.通过分析得出再生水边际成本定价时需用平均增量成本代替边际机会成本,并给出了平均增量成本的计算公式.最后提出了城市再生水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具体步骤.采用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法可使再生水生产企业获得足够的收入去扩容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可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分配,因此可作为判断再生水价格是否合理的一个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卢甲甲 《商周刊》2013,(19):70-72
有个小孩每到退潮时就在海边捡小鱼,一条条扔回海中。大人觉得好笑,一退潮满海滩都是鱼,捡几十条、几百条又有何用?“这么多的鱼,你又不能改变它们的命运,捡与不捡有何不同?”“对这一条,我能改变它的命运。”捡鱼是如此,保护环境同样如此。看到遍地的垃圾,我们往往会皱起眉头,暗骂不讲文明随意丢垃圾的人,然后捂着鼻子离开。然而,垃圾仍然在那里,不减反增。  相似文献   

19.
据估计电信业平均每月客户流失率约为2.2%,客户损失不仅会因为减少销售而产生机会成本,而且会导致所吸引的新客户相对减少,而赢得一个新客户所花费的成本约为300~600美元,这大约是保留一个老客户所花费成本的5~6倍。  相似文献   

20.
人才流动的机会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用于分析人才流动的原因,认为人才的相对经济地位是影响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强调改善和提高人才的相对经济地位对于稳定人才和引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