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扬 《潮商》2016,(5):65-68
在汕头老市区,以小公园为中心,周围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马路呈放射状分布,连同西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以及南面的汕头港,形成具有3 0年代建筑风格的繁华商业和住宅片区.这一片区过去曾是老汕头的市中心,小公园称得上是老汕头埠的“心脏”,而这个“心脏”的中心便是汕头市民俗称“小公园亭”的“中山纪念亭”.  相似文献   

2.
建国时,中国约有老字号企业1万多家。到上世纪90年代,原商业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有1600多家,老字号企业迅速减少,在剩下的老字号企业中,70%是勉强维持现状,2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只有10%的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比较好。而一些改嫁的老字号,新东家看中的往往只是老字号所处的黄金地段,至于老字号本身的金字招牌几乎被忽略掉了。业内人士指出,老字号在新形势下面临“三老”难题:一是产品结构老。  相似文献   

3.
评论     
《国企管理》2023,(11):26-27
<正>“老字号”也不能倚老卖老事件:日前,商务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将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其中包括天津稻香村、重庆冠生园等品牌。评论:中华老字号名录“有进有出”,不是为了淘汰老字号,而是为了推动中华老字号持续健康发展。老字号不是倚老卖老的护身符,只有保持理念和眼界上的“新”,老字号才能真正做到不“老”。  相似文献   

4.
有着77年历史的武汉老通城酒楼,近日悄然关门谢客。这个以湖北小吃豆皮名扬海外的武汉餐饮老字号,在其最辉煌的时期曾两次接待过毛主席,是武汉人的骄傲。而现如今,这个有着“豆皮大王”金字招牌的老字号酒楼,却在多年惨淡经营的困窘状态下,无奈地贴上了“暂停营业”的通告,酒楼的一楼早己变成了手机市场,二楼的餐厅通道“铁将军”把门。说起武汉的餐饮老字号,武汉人会如数家珍:蔡林记、老通城、四季美、小桃园等等。在93年前,这些老字号餐饮一直占据武汉市餐饮销售的大半壁江山,老通城、祈万顺、大中华曾创造过年销售上千万、利税过百万的辉…  相似文献   

5.
中华老字号企业在百年历练过程中已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市场优势,那就是“老”.这里所说的“老”不仅是时间的悠久,更重要的是身份上的资深.如今,一些优秀的老字号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代名词和领头羊,它们可能不是行业中技艺最全的、利润最高的,但它们一定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精、优的特点.人们信赖和认可的是它们的产品和服务,更是其中的价值和内涵,这也是其稳定发展的原因.当然,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状况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我国餐饮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仅北京就有4万余家餐馆,竞争非常激烈,全国更是如此。对于老字号来说,品牌就显得异常重要了。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品牌。但是品牌不是一成不变的,时时要培育品牌,要给品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赋予时代的气息,这样品牌才能长盛不衰。虽然仍然是这个品牌,但是它的内涵肯定会在不断地变化和延伸。老字号不应该只把眼光放在“老”上,应该充分地运用这些品牌,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老字号才会一路辉煌。如果没有市场,没有了消费者的认可,品牌就一文不值。  相似文献   

7.
日前,在天津市商业联合会举办的“纪念建城600年振兴天津中华老字号”论坛上,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全国老字号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王耀提出,现代商战中最常见的竞争、促销等手段并不适合中国的老字号企业。老字号应该走品牌创新路线。中华老字号是宝贵的商业财富,是一个地区,一个产业的精华。  相似文献   

8.
和风 《上海质量》2007,(5):50-54
振兴老品牌,成为振兴中国品牌的重要举措。商务部今年1月发文,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商务部首批公示的“振兴中华老字号工程”名单中,就有包括“冠生园”在内的51个上海老品牌。 “冠生园”品牌是如何产生的?当中又经历了何等的风风雨雨?后来又怎么发展到现在年产销收入60多亿元的大品牌的?本栏目将谈谈“冠生园”生生不息的由来。  相似文献   

9.
和风 《上海质量》2008,(2):33-37
上海是一个老字号、老品牌的集中地。在发展中,老字号、老品牌生生死死,许许多多老字号、老品牌已不见踪影。但历经无数风雨,亨达利、亨得利这两家中华老字号却始终屹立不倒、老当益壮。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0.
一、汕头老字号概述老字号展示一个地方民族文化创造力的价值,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背景以及一定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老字号是一个基于共同历史特征形成的群体概念,不是产业群体概念,处于不同行业和发展阶段的老字号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上海是一个老字号、老品牌的集中地.在发展中,老字号、老品牌生生死死,许许多多老字号、老品牌已不见踪影.但历经无数风雨,亨达利、亨得利这两家中华老字号却始终屹立不倒、老当益壮.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2.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共有“中华老字号”2000余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然而,如今仍能正常营业的仅为30%。改革开放以来,许多老字号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落伍,像近几年的王麻子剪刀破产,狗不理包子被拍卖,冠生园因诚信而蒙羞,都向人们警示了老字号的危机。什么原因导致了老字号的危机呢?一是企业的体制遏制了企业活力的焕发。老字号因为店老,也就有了太多的老化人员,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影响了企业的活力;也正是因为它的老,老字号有了太多的离退休人员,负担普遍较重。同时,老字号在建国后基本上都成了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利润都上缴…  相似文献   

13.
<正> 王麻子剪刀厂向法院申请破产并被法院立案受理一事,应该说在企业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关注。说它不大,是因为作为一个“老字号”的厂家,它只是近年来逐渐消亡的“老字号”中的一个,再加上从去年在全球刮起的企业“破产”风一直强劲不衰,人们已经见怪不怪。说它不小,是因为“王麻子”毕竟是过去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在长达儿百年的时间里,“王麻子”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就这就要消失了?而那些“李麻了”、“刘麻子”们该如何生存与发展?人们还是有点震惊!  相似文献   

14.
<正>“‘老字号’不仅可以恢复青春,而且也应该恢复青春;不仅可以做大做强,而且也应该做大做强。”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主任安惠民对《东方企业文化》说。保护与发展“中华老字号”到底有多少?安惠民说,关于这个数字的说法很多,出入也较大,有人说是1600多家,有人说有20000多家。事实上,由于没有专门的部门搜集整理,这个底数是不十分清楚的。而且,这  相似文献   

15.
天津因商立市,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商埠。1860年天津开埠后,商业迅速崛起,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已是百业荟萃,万商云集。据不完全统计,仅和平区具有七十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就有近百家,如:“狗不理”、“桂顺斋”、“亨得利、“老美华”、“冠生园”、“陈林”等。其中,被原国内贸易部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有16家。天津市的“老字号”商业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面广,各具特色,闻名遐迩,是天津商业历史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商业文化的灿烂瑰宝;是珍贵无比的无形资产;更是当前我们民族商业实施名牌战略,应对入世挑战的…  相似文献   

16.
曾朝晖 《经营者》2004,(12):128-131
“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句民谣道出了老字号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大浪淘沙之后,昔日老字号流光溢彩的金匾今日已被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在全国2000家老字号企业中,几十年来勉强维持现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效益较好的只有10%左右。老字号是不是真的老了?老字号如何才能实现突围?  相似文献   

17.
郑梦婕 《潮商》2016,(5):52-53
“世界再大,根在汕头.”深圳市汕头商会会长郑汉明对家乡满怀赤子之情.在接受本记者采访时,郑汉明表示,潮商应该凝心聚力,多为汕头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想当年,北京有一首民谣: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足以证明人们对老字号的热爱和当时老字号的辉煌。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约有老字号企业数万家,经国家正式认证为“中华老字号”的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医药、饮食、食品等行业。其中,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仅占10%,几十年来保持原状的占70%,而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2003年1月23日,北京昌平区法院宣布正式受理北京王麻子剪刀厂于2002年5月提交的破产申请。一个业已延续了352年的中华老字号,一个曾经辉煌曾经灿烂的中华老品牌,如今却要…  相似文献   

19.
“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句民谣道出了老字号曾经在人们心中的分量。然而大浪淘沙之后,昔日老字号流光溢彩的金匾如今已被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根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现有近1.6万家老  相似文献   

20.
大北京的"老字号"尤其多,但是"老字号"中能排进如今9大名牌队伍的却很少。这是怎么造成的呢?细究有许多条原因,仅议一点,那就是不少"老字号"丢了"热情"的老传统。过去上"老字号"就餐,服务员的笑脸老在您的眼前,如今的笑脸倒是让新饭店、街头大排档学去了,"老字号"则添了一脸秋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