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优先购买权作为承租人的一项法定权利,对其全方位的法律保护有利于提高房屋的利用率,维护和稳定既有物的使用关系。我国现行合同法明确规定了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但优先购买权行使主体的规定不明确,提前通知期限条款与其他法律规定存在不一致,且承租人请求撤销出租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权利保障不统一,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以明确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主体,出卖人的提前通知期限以及承租人可向出租人主张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房产优先购买权的理论梳理,在比较法的视野下,结合我国的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及我国房产优先购买权冲突的现状,在合理规则和立法完善方面,可以考虑在同等条件下,共有人先于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善意取得之标的物应局限于动产;对优先购买权人主张取代第三人获得争议房产的,应相应作出实体处理;对执行过程中优先购买保护不力问题,应按通知程序告知评估价格和购买时限。  相似文献   

3.
依据我国《合同法》,房屋承租人在出租人出卖房屋时可以行使优先购买权,成为买卖合同的当事人。但要成为合同当事人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本文在对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条件、行使期限、与共有人优先权的比较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承租人如何保护其当事人地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法学理论界和审判实务界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存废长期持有争议,因此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性质、法律效力、行使条件、权利保护范围等产生不同的认识,导致同类案件在不同法院处理结果迥异.立法上的漏洞或"含混不清",形成法律适用上"各自为战"的局面,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案件成为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的难点和热点之一.本文试图就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限制性保护作出评析.  相似文献   

5.
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定权利,但当事人可约定排除。优先购买权是形成权,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在法定条件下形成。共有房屋、转租及拍卖时,承租人可行使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6.
优先购买权制度对维护有限公司的人合性起到了巨大作用。在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时,为平衡其他股东与协议相对人之间的利益,应当认定转让股权的股东与第三人之间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是有效的。将优先购买权下对外转让股权的合同认定为有效合同的主张既将合同效力与权利变动结果相分离,维护了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又保护了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符合法律公平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问题在制度设计上存有漏洞,在当前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应坚持立法先行的大背景之下,从一个法律改革者的视角提出自己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先购买权的分析看法,基于最新的司法实践境遇,分析相关问题。首先,优先购买权的部分行使问题涉及原股东与转让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法律并没有做出具体的倾向保护,更多给予股东之间的是意思自治;其次,优先购买权之"同等条件"的认定标准不甚明了,所牵扯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公司、转让股东、其他股东;最后,认清优先购买权的性质有助于解决侵犯优先购买权之法律效果的认定。笔者希望借以此文,引起更多的学者重视优先购买权的制度设计,完善《公司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8.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优先购买权是一种形成权,认为其为请求权、物权、准物权、期待权或附条件的形成权均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揭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确定了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形成权性质,为研究该权利的效力、行使和救济奠定了基础,对促进股权交易、平衡股权转让法律关系中各方的利益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存在固有缺憾,集中表现在立法设计内生的制度困境方面.因此,要完善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必须对现行立法予以调适及明晰:通过优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制度设计,建立相应的权利制约机制,为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正态运行提供良性的法律规则与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包括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股东之间转让股权一般是自由的,但受公司章程的限制。股东向公司以外第三人转让股权关系到其他股东权利的保护,所以在实务中,应全面理解把握法律规定的同意条件和优先购买权两个实质性条件。  相似文献   

11.
优先购买权作为一重要的民事权利,出现于多种民事法律关系当中,也散见于我国多个民事法律法规中,对于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的调整与均衡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优先购买权的性质这个基本的问题仍然困绕着法学界.应该认识到,优先购买权具有优先性和附从性,是一种期待权和形成权.进而言之,优先购买权的性质应为"附延缓条件的形成权".  相似文献   

12.
由于近年来二手房交易的迅猛增长,导致涉及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纠纷与矛盾日益凸现。作为民法体系中一项相当重要的规则,承祖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在我国多部法律法规中均有规定。本文对这一制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理论与实践中争议较多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在文中,笔者还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包括一些在法律条文上对该制度进一步规范的建议,以期在保障自愿原则的前提下,起到节约交易成本、稳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虽然从民事诉讼中借鉴而来,但对于诉讼第三人的分类却不宜照搬我国民事诉讼的模式,而要结合行政诉讼本身的特征来加以分析.从原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入手,根据诉讼第三人在原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将其划分为行政主体型、行政相对人型以及行政第三人型,既保证了法律关系的逻辑连贯性,又便于法官判断,同时也有利于诉讼第三人明确诉讼自身权利,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现今多有立法确立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其旨在简化共有关系,以促进物尽其用。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性质上属附条件形成权,适用于共有人向共有人之外的主体转让其份额的场合。本文详细地讨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要素,包括出卖人之出卖物、出卖人之通知义务、同等条件、行使期限。之后,本文讨论了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效果。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人侵权下的工伤保险赔偿历来是民法和劳动法共同研究的领域,工伤保险代位追偿权制度在2010年《社会保险法》中的确立,打破了原有法律制度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做法,这对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第三人侵权视角下的工伤保险代位追偿权的合法性及法律适用中存在的缺陷,探究该制度是否符合社会本位的立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完善该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租赁既有别于一般的商品交易,又有别于一般的借贷,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分类、融资租赁的确认、融资租赁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确定以及承租人和出租人的会计处理等一系列问题,而各国有其不同的特点,但也有其共性.  相似文献   

17.
优先购买权制度及其法律效力目前在我国尚无系统规定。法定优先购买权应具有物权效力。不动产约定优先购买权应依其是否公示来确定其效力,并建立不动产优先购买权的预告登记制度。动产的约定优先购买权应仅具有债权效力。无体财产权的约定优先购买权应以该无体财产权的取得是否需要登记为标准,参照不动产或动产的约定优先购买权的效力情形认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但对于何谓“同等条件”没有明确规定,对于优先购买权可否部分行使更是没有提及,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股东优先购买权部分行使的关键是对“同等条件”如何界定,所谓“同等条件”应是包括购买价格在内的一系列因素的总和,在认定同等条件时,主张优先购买权的股东除应满足同等价格外,还应满足同等的价外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释明权制度的价值目标是为了改善司法实践中的公正与效率问题.释明权制度对于建立现代民事诉讼体制有着重大价值.考虑到在我国建立和完善释明权制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针对相关的制度构建,对释明权的行使范围、行使时间、行使方式以及法律效果等要素进行了明确规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商法中规定了若干种法定优先购买权,同时又在《拍卖法》中规定了价高者得规则。显然,这二者是相互冲突的。由于法定优先购买权和价高者得规则关涉相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故法定优先购买权能否在拍卖过程中适用以及如何行使便成为拍卖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