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债政策功不可没 近年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中央政府从1998年开始,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内需不足的宏观经济环境,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一片萧条中保持了一枝独秀,而在这一进程中,国债政策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从1998年至2000年这三年中,中央政府共增发了36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国债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通货紧缩的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2003年国民经济突然出现增长加速的情形。究其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突然从1998年至2002年间由11.8%提高到了28.4%,其中房地产、汽车项目投资增长带动了钢铁、建材项目的投资热潮。2004年第一季度的固定资产的平均增长率更高达年47.8%。即经济出现了结构性投资过热的迹象。结构性投资过热是指某些行业投资过热,而并非总体投资过热。面对这种宏观经济状况的突然改变,政府不得不检讨正在使用的治理通货紧缩宏观经济政策,同时还必须适时拿出治理结构性投资过热的宏观经济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2003年应继续实施国债投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部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需求下滑,为遏止这种下滑的势头,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投资政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债投资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在当年财政预算难以支持政府投资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的方式增加国债的发行,满足政府扩大投资的需要,实现政府通过扩大支出刺激需求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同时,国债投资政策成为扩大政府支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国债政策在我国最近几年是一个非常热点的问题,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及国内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态势,中央政府从1998年开始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采取扩大内需的方针,使得国民经济仍保持了相对的高速增长。需求不足时政府采用刺激需求的办法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是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所主张的刺激需求,总地来说有两个方面:增加支出与削减税收。目前我国国债的政策运用虽然从表现上看与凯恩斯主义很类似,但其本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吴迎新  曾艳 《企业经济》2003,(3):178-179
一、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涵义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刘立峰等人对此下的定义是: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国债政策在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继续发展,或坚持原样发展下去,而是指基于某些经济约束条件下的、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考虑多种经济要素协调性的国家债务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模式。笔者基本同意这一定义,并把其进一步理解成国债在什么样的规模内是适度的,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如何加强对国债的管理,以防范债务风险,实现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二、从财政政策角度考察国债政策…  相似文献   

6.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旨在稳定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换言之,政府克服经济衰退或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货币杠杆和财政杠杆来影响总需求的增长.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和人们对宏观调控认识的深化,美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人类经济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在所有的经济周期中,居民心理预期的急剧变化对经济稳定的冲击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研究探讨影响居民心理预期的因素,对于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分析、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产业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深入,我国经济的产业联系、产业结构、产业效益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及时了解与把握产业信息是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本文将利用国家统计局出版的1992年、1990年和1987年度的投入产出表为分析工具,对中国产业经济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总结我国前几个五年计划,都出现过宏观经济政策的中途改变,即"中期变盘"问题.这一现象在"九五"和"十五"都相当明显,到计划执行的中期,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骤变,由此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宏观经济形势仍存在"中期变盘"的可能性.因此,要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准确把握调控的力度,提高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财政赤字与国债规模适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适度性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焦点,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出现可喜变化的情况下,更是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可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与现代化进程,我国经济的产业联系、产业结构、产业效益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及时了解与把握产业信息是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本文将利用国家统计局新近修订出版的《199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并以《198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参照系,对中国产业经济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债发行规模与GDP和财政支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作为政府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与现代金融管理的重要工具,适当的国债政策是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与保证。我国国债的发行对支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要优化国债结构,实现国债结构进一步的合理化,就需逐步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规范国债市场运行,调整国债投资规模与方向,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债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各项工作要有一个新的局面。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近几年我们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3年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和连续。在国内市场供求状况没有很大变化、社会需求稳定增长的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从发展趋势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难以淡出,国债投资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助推器。关键是用好国债资金,调整投资结构,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能力。同时,要重视改善消费环境,开拓城乡市场,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经济运行基本正常,但出现减缓迹象值得注意 去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遇到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困难.外贸出口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幅下降,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经济增长出现下滑趋势.为保持国民经济继续稳定增长,党中央、国务院把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适时进行了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政策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政策目标由解决经济过热转向解决经济过冷,调控重点由控制通货膨胀转向防止通货紧缩,投资政策由适度从紧转向扩张性的反周期调节,消费政策由限制消费转向鼓励消费.  相似文献   

15.
构建多维框架景气指数系统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多维数据结构框架,通过建立物价、房地产业、出口、汽车行业等不同领域和宏观经济总量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景气指数系统,监测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波动,进而从结构上来把握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清楚地发现宏观经济各层面发生的变化,洞悉经济结构发生的转变,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并有利于政府及时采取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本文还利用所建立的多维框架景气指数系统对2006年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6.
开放条件下宏观调控的损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对任何一国家而言,他们在制定本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时,都不能只考虑本国的情况,而必须同时考虑其他国家的影响.当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另一国则应很快地对本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因为各国间宏观经济政策始终处在动态平衡之中,这是宏观调控政策宏观损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17.
我们已经指出,宏观调控政策协调在实现1993—1997年经济“软着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现1998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1998年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协调包括以下6项重要内容:第一,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战略相配合。1998年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仍然是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把经济增长率确定为8%的合理增长区间,就这些方面说,并无变化。但是,鉴于1997年夏季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的蔓延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加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减弱,以及我国经济周期性回调、潜在矛盾显性化和接连发生特大自然灾害,从内外两个方面增大了我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王阳辉 《企业经济》2005,(10):12-13
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首先必须明确所需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般来说,常见的宏观经济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此外,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还包括资源最优配置、收入均等化、环境保护等。不同的经济政策工具有着不同的传导机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适度从紧,也可以适度从松,依情况而变化,是有松有紧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发生转变、"热钱"的存在极有可能导致通胀上升或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影响导致货膨胀与经济萎缩同时输入概率加大三个方面阐述我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由"两防"为"一保一控"的原因及背景,试图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做一剖析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