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产品质量法》规定,当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缺陷致使他人人身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时,受害人有权请求侵害人对其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侵害人则有义务给受害人相应的赔偿。但是,据对当前质量投诉调查发现,有些用户、消费者没有注意对产品质量侵权证据的保护,致使受害的证据遭受破坏甚至灭失,结果是虽受侵害,但索赔失败。笔者认为应该提醒消费者注意保护质量侵权证据的完好。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期以来,王海买假索赔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有报道说上海、福州等地也出现了“王海”现象,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现代人在享受各种产品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又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侵害,啤酒瓶爆炸、热水器泄漏等事故更是给消费者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消费者与生产者、销售者间的纠纷日益  相似文献   

3.
说索赔     
凡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都有权索赔.这是法律赋予被侵害者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手段,也是对侵害者的一种警告和惩罚.所以,索赔也对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有一定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现行法律虽然对造成侵害如何赔偿作了规定,但因种种原因,起威慑力还是相当有限的,他应发挥的作用还没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受到损害时应该获得何种索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如果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一、人身损害的民事责任及赔偿人身损害是指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残疾、死亡以及侵害...  相似文献   

5.
索赔与维权,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然而,在选品购物、消费生活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挽回损失,却是许多消费者不甚熟悉的。为帮助广大消费者全面系统地了解依法维权、合法索赔,本刊在“质量与法”栏目中特辟出“索赔”专栏。本专栏将介绍广大消费者在产品质量、医疗、消费、生活服务等方面受到损害的维权知识与索赔方法,并列举典型案例,运用“责权辨析”阐述法院或仲裁机构处理问题的原理,对如何进行索赔专门介绍“索赔依据”、“索赔对象”、“索赔内容”、“索赔途径”。同时,针对现实生活中索赔情况的复杂性和各类事件的多变性设“特别提示”,指明索赔中各种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尽快达到索赔和维权目的的各种方法,以期给广大消费者更多的帮助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编者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过程的各个环节,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很多,也正因如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经常受到各种侵害。消费者要真正实现科学消费,不仅有赖于一个科学消费环境的建立,更要科学地掌握维权的利器。本文通过形形色色的典型维权个案启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要以科学的眼光审视经营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科学地掌握各种维权知识,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及时、科学、合理地提出索赔要求。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受到精神损害该不该索赔,怎样赔?这一至今尚无明确的司法解释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过,精神赔偿并非完全没有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侵犯消费者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第四十三条规定,违反上述条款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这就是消费者名誉权、人身自由权受到侵害时要求精神赔偿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
胡怀 《上海企业》2004,(11):35-36
工程施工索赔是承包商在工程施工期间因非自身过失蒙受损失而向业主或责任方索取赔偿或补偿,工程索赔除因对方违约给承包商造成损失提出索赔外,还可以因无法预料的自然或人为事件导致实施工程受阻或已实施工程受到损失,从而使承包商有权索赔。索赔通常依据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受到精神损害该不该索赔,怎样赔?这一至今尚无明确的司法解释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过,精神赔偿并非完全没有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侵犯消费者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第四十三条规定,违反上述条款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索赔多少钱是合理的?目前我们的法律法规没有具体规定。尤其是劣质商品,只规定修、换、退和由此造成的其他损失。一支冰激淋索赔50万,一般人也确实感到吃惊。但告诉读者,"索赔50万"便要判3年刑,您可能更吃惊。二审法院,最终作出公正判决。然而,为什么在一审时,公安、检察机关和法院却做出错误判断昵?  相似文献   

11.
正索赔是指在建设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一方对于并非自己的过错,而是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和(或)时间补偿的要求。索赔是双向的,既包括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的索赔,也包括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的索赔(通常称为反索赔)。  相似文献   

12.
农村消费者投诉难和投诉案件处理难,是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农村、农民问题从来是我们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解决农村消保这两难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党政关系的重要渠道,是社会主义维权体系的拓展,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行动,必须认真对待。 一、农村消保“两难” 的成因 (一)造成农村消费者投诉难的原因:1、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交通条件差,到消协基层分会投诉需走几十里乃至上百里路,消费者受困于长途跋涉的艰辛,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以自认倒霉作罢;2、农村消费者普遍文化偏低,缺乏消保知识,依法护权意识不强,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到哪里投诉,应该怎样投诉,也往往因此放弃自己的权利;3、农村消费者投诉、申诉网络服务  相似文献   

13.
当新买的皮鞋只穿了十几天就掉了底时,当开启酒瓶突然爆炸造成人身伤害时,人们往往会想到索赔。那么,索赔需要掌握哪些证据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法》)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受害者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受害者不论投诉还是起诉,都应该提供与商品要素相符的购物发票、商品说明书、广告承诺、质量检验单等证据。《消费法》规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索赔;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  相似文献   

14.
商标侵权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这已为人们所认识。但今天这里介绍给大家的并不是假冒商标,原告商标尚未获批准,被侵权的也不是原告的商号。但这确确实实是侵权,侵害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权利,而且是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的许多权利正是在自己不知不觉中被侵害的,而法律也在你不知不觉中保护着你。  相似文献   

15.
品牌与质量,应该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花了钱,买个假冒的品牌和质量低劣的产品,是消费者最窝心的事。然而,市场上一些知名品牌被假冒,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产品造成一起又一起的质量事故,不仅严重地扰乱了市场,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对企业来说,也是损失巨大,苦不堪言。德力西集团作为中国电气行业的  相似文献   

16.
国家体改委社会调查系统对全国城市居民连续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消费品质量的满意度只有8%左右,公众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感受中消费品处在最差的位置。各界对厂家店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宏观上都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碰上了,又忍气吞声。从某种角度分析,这种忍耐助长了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呼和浩特市的一个小学生站出来投诉商家能给我们一种启示:维护消费者权益应该从每个人每一次消费开始。  相似文献   

17.
“投诉难,索赔难,先行赔偿帮你办”,这是一些技术监督部门为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消费者受了损失索赔难这一问题向社会作出的公开承诺。有的执法部门与一些信誉较高的流通企业达成协议,对其因产品质量应承担民事责任由执法部门先行负责,个别地方还成立了“先行赔偿中心”等办事机构。对此,消费者传为美谈,新闻媒体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笔者认为,从法律关系、依法行政和社会现实上看,这种方式都不尽妥当。 从法律关系上看,主体不能错位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其因产品质量受到的损失能及时获得赔偿,《产品质量法》规定凡是属产品的瑕疵担保的,即使是生产者的责任,也应当由销售者先行负责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对因产品缺陷造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受到侵害,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主要是生产者、销售者、服务的提供者。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其他的有关主体也可能承担责任。(1)生产者:生产者对其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消费者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如果销售者先对消费者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可以依法向生产追偿。(2)销售者:对消费者来说,商品销售者是最主要的责任承担  相似文献   

19.
去酒店消费遭受损失该如何索赔?在商场购物遭遇假货怎么办?如何“对付”经常碰到的上述“麻烦”,以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依法维权是关键据重庆市高级法院民一庭庭长戴军介绍,目前,为消费者维权的法律法规很多,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与维权、索赔与法,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然而许多消费者在选品购物、消费生活以及维权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太如人意的事,为了更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全面帮助消费者了解依法维权,本刊特开设质量·维权·法栏目。本栏目分个案分析、维权知识、维权热线三个板块,主要介绍当广大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消费、生活服务方面受到不法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满、索赔无门,也可拨打维权热线。开设此栏目也旨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