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资本流动与房价走势 (一)我国资本流动轨迹与房价走势 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资本账户顺差.外商直接投资(FDI)项下有大规模的资本流入,但1998-2001年因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了资本外逃,致使我国资本连续三年净流出。2001年因资本账户巨额顺差才使得我国资本净流出状况得以改善。2002年,我国经济从东南亚危机阴影中走出,并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人民币有强烈的升值预期.资本大规模流入。除了2006年有少量的资本净流出外,其他年份资本都是净流入。同时.反映游资(HM)流动的净误差与遗漏也于2002发生了根本逆转,由1998年187亿美元的净流出到2007年1170亿美元的净流入。  相似文献   

2.
中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及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普"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规模大、增速快,以中青年为主体、男性比重较大,空间分布以东部为主、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迁移距离由近邻流动为主转变为近邻流动、中程流动、远程流动并重,人口净流入、净流出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地区差异较大,务工经商作为导致人口流动的首要因素作用更加突出,向城市集中趋势更加明显。定量分析表明,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与地区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人口迁移流动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但大量流动人口也带来了治安、住房、教育和欠发达地区"未富先老"等问题,需要政府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移民时期"带来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3.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有重大影响。本文选取2002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3季度的数据,对中国分类账户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美利差和股票市场收益率对证券投资国际流动影响较大,全球风险变动对中国证券投资国际净流动基本没有影响;第二,相较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经济增长对直接投资净流入的影响更大;第三,通过其他投资、遗漏资本以及虚假贸易套利资本流入中国的“热钱”对于资金成本、全球风险以及资产价格非常敏感,尤其是虚假贸易套利资本流入,与房价上涨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反馈;第四,全球风险上升导致“热钱”净流出。文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而资本流动是解释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方面。文章依据"物随钱流"原则,测度了民族地区资本流动状况。从测度结果来看,民族地区在1998—2014年基本处于资本净流出状态;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民族地区资本流出显著增加。从资本流动渠道来看,民族地区获得国家财政资金多于其他地区,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获得能力显著低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正> 一、上海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 当前及今后几年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主要是两个: 1.资本净流入格局有可能发生变化。 在前两轮“三年大变样”中,上海经济之所以能够获得高速增长,主要是形成了土地批租、引进外资和金融市场三大外部资金流入渠道。这三个渠道的资金流入催化和崛起了六大工业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和证券期货业三个产业群,形成了三个经济新增长点,基本上扭转了80年代资本净流出的局面。据测算,“七五”期间,上海资本净流出为1500亿元,“八五”期间转变为净流入800亿元。但近几年由于受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上海土地批租和引进外资势头明显下降。去年在前年基础上又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6.
一、资本流动与房价走势 1.我国资本流动轨迹与房价走势 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保持资本账户顺差,外商直接投资(FDI)项下有大规模的资本流入。1998—2001年因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了资本外逃,致使我国资本连续三年净流出,2001年因资本账户巨额顺差才使得我国资本净流出状况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法,对中国1998~2009年省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内涵型增长效率进行深入考察。对内涵型增长模式实证考察结果显示:忽视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传统效率评价方式对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存在效率高估;工业总体内涵型增长状况不容乐观,但东部地区先于中西部地区向内涵型工业增长模式转型;中西部地区面临着工业增长与环境相协调的艰巨任务。本文的研究结果验证了我国工业部门增长中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结果不支持污染避难所假说。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为了追赶周边省份或者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制定的地方政策促进了污染排放;环境规制依旧是减少污染排放的强有力手段;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污染排放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外商直接投资的提高有效抑制了污染排放,进一步支持了"污染光环"假说;人口密集度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污染排放,而技术创新可有效抑制污染排放。分区域检验表明,当将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时,不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促进了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9.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差距经历了差距拉大—逐渐缩小—缓慢增大—逐渐缩小—维持不变的过程,逐步趋于收敛,其深层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基础、资本投入、区域要素配置、区域要素使用和制度因素的地区异质性。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不断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资本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开放水平,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完善与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要求相适应的宏观区域政策和区域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是新兴市场大放异彩的一年。一边是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一再疲软,一边是新兴市场强劲增长,资金竞相追捧。然而,2011年,这一局面恐怕会出现逆转。全球资金流动追踪集团(EPFR)和德意志银行2月11日的报告显示,截至2月9日的一周,新兴市场基金在经历了34周的净流入之后,已经连续三周录得净流出。而发达市场基金因新兴市场资金的回撤也连续录得净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