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素积累、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占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尽管我国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一直快速增长,但技能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劳动收入占比的上升,相反,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对于这些与已有理论相悖的"谜",本文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借助于资本与技能之间的互补效应机制对其进行了解释.本文认为,由于机器设备与技能劳动是互补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在提高技能劳动者工资的同时,也会提高资本的收益,这就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进一步地,通过将技术进步的方向内生化,我们发现:技能劳动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呈"驼峰形"特征,这与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先升后降的变化特征相一致;技能劳动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呈"U"形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在技能劳动供给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劳动收入占比呈现"U"形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祁毓  李祥云 《南方经济》2011,(11):42-53
当前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动与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行为决策有着很大的关系,地方政府放松对劳动的保护在相当程度造成了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走低。本文基于省级数据,运用动态面数据的GMM方法着重考察和检验了财政分权驱动下放松劳动保护对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机理是,在财政分权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可能放松对劳动的保护并将其作为引资“优惠政策”和争取本地选民的重要手段,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者应获得的劳动报酬及福利。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而财政分权正是通过弱化劳动保护进行传导进而影响到劳动收入占比,因而财政分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显著地决定着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动,此外,2005年以来所实施的有利于改善劳工保护的系列政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果。最后,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下国企改革的重点,而在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劳动收入占比变化将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实施,因此,研究国企混改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2007-2020 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对国企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改股权结构深入性和混合度仅提高了高管劳动收入占比,对总体劳动收入占比和普通员工劳动收入占比没有显著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国企混改程度越高越能降低总体雇员规模,具体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雇佣数量下降,但提高了高管人员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者的劳动收入占比,高管雇员人数的变化在混改和高管劳动收入占比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国企所属层级、国企功能分类以及董事会独立性差异的企业中,混改程度对国企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研究结论有助于剖析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优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助力国民收入格局合理化。  相似文献   

4.
卡尔多“特征事实”再思考: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这一领域的理论探讨主要有四个层次:在新古典假设条件下,劳动收入占比与资本产出比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对新古典假设做出修正,将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归于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收入占比的产业差异,在整个经济的劳动收入占比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开放条件下,探讨全球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考察"劳动收入占比"的决定因素,它们包括:资本产出比、技术进步、全球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非正规部门规模和对劳动力的保护程度等。本文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卡尔多"特征事实"再思考: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这一领域的理论探讨主要有四个层次:在新古典假设条件下,劳动收入占比与资本产出比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对新古典假设做出修正,将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归于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收入占比的产业差异,在整个经济的劳动收入占比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开放条件下,探讨全球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考察"劳动收入占比"的决定因素,它们包括:资本产出比、技术进步、全球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非正规部门规模和对劳动力的保护程度等.本文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王兴华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46-48
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比较了两种不同的分析劳动收入占比的理论框架,发现运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比较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数据计算,说明了提高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原因:我国劳动收入占比总体上有下降趋势,但是这种下降并没有带来利润率的增加,反而带来了围绕工资问题的劳资冲突增加。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提高我国劳动收入的占比会遇到两重基本困难,即利润率下降的可能和劳资冲突依然增加并升级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孙慧文 《改革》2012,(7):122-126
工业化进程中,我国的技术进步呈资本偏向型,在劳动力缺乏弹性的基础上,伴随着技术的提升,资本替代劳动力的趋势不断增强,资本-劳动比率呈上升趋势,这一发展路径带来的结果,一端是低劳动力成本条件下的资本深化,资本收入份额增加,另一端是技术的选择不断偏向资本替代劳动的路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其解决路径有: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减少对技术引进的依赖;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技术进步的效率;发展劳动偏向型的技术进步,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要素市场仍存留的政府干预这一现象出发,发现国有经济面对较低的资本价格和较高的劳动力价格,非国有经济面对较高的资本价格和较低的劳动力价格,两类企业的要素密集度存在异质性差异。在新古典分配的框架下,要素密集度差异扩大会导致要素替代弹性变大,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更为容易,这降低了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结论能够得到一定的证实。因此,中国未来应从户籍制度、利率制度等方面着手进行要素市场化改革,从而提高居民收入,减轻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10.
李强 《南方经济》2016,35(11):81-94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2-2011年的企业微观数据,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和倍差法,研究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能够显著的提高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仍然是稳健的;从企业异质性的估计结果来看,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以及出口产品多样性的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更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时,全要素生产率随着出口阅历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出口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要素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成为核心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积累可以帮助一个经济体建立比较优势。文章使用数据要素指标及其分项指标,刻画一个经济体的数据要素禀赋,并使用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各行业的数据要素密集度,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也是比较优势的来源,即数据要素越丰裕的经济体出口越多的数据要素密集型产品。文章还区分了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发现数据要素驱动的比较优势都具有较强解释能力,特别是针对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据此,提出了加快数据要素积累以提升数字竞争力、培育制造业及企业数据要素的比较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构建CES生产函数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结构调整偏向对比较优势变迁及其共同作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82~2014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结构调整持续朝偏向于技术方向发展,存在结构调整技术资本偏向。同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结构调整偏向和比较优势存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效应,综合效应更多反映纯结构调整偏向效应,而且不同地区呈现分化趋势,这说明结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变迁相匹配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构建CES生产函数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结构调整偏向对比较优势变迁及其共同作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82~2014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结构调整持续朝偏向于技术方向发展,存在结构调整技术资本偏向。同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结构调整偏向和比较优势存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效应,综合效应更多反映纯结构调整偏向效应,而且不同地区呈现分化趋势,这说明结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变迁相匹配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以比较利益学说为核心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都认为各国的比较优势,或生产率优势,或假定生产率相同前提下的自然禀赋优势,是构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各国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来生产和输出那些劳动生产率上占有优势,或密集使用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输入那些劳动生产率上  相似文献   

15.
毛雁冰  薛文骏 《改革》2012,(5):33-3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占比近年来出现下降的趋势。从产业结构变动,城乡结构变动以及出口结构变动等角度,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模型检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出口依存度与居民收入占比之间存在的关系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应当以提高居民收入为目标,要充分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优势促进就业,建立收入增长的有效机制并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实现扩大消费、增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要以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两个参照系以及要素成本和要素质量两个比较元素来分析深圳高科技产业的比较优势。深圳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具有要素成本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相比,具有要素质量优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的对外贸易发展,使我国部分出口商品初步具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然而肇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吃紧,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研究金融危机对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把从绝对优势理论发展到比较优势理论作为贸易理论的一大突破。事实上这种观点受到一系列假设前提的限制,特别是对于生产要素不可流动性和国家作为主体直接参与经济竞争的假设。放弃这两个假设与当今的现实世界更为接近,在贸易理论的分析上我们也应该从比较优势理论回归到绝对优势理论。  相似文献   

19.
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看比较优势的适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学说和竞争优势学说并非对立的理论,而是从不同角度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解释和研究。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包含有竞争优势的內容和思想,竞争优势的促成需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动态化的比较优势论对中国经济仍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中国不论是以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为参与国际贸易和分工的原则,都需要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实质是一种动态要素禀赋理论。文章利用研发支出占GDP的比值和资本形成总额劳动比两个指标分析江苏的技术、资本和劳动力三项要素的禀赋,认为江苏的技术禀赋尤其是潜在的技术禀赋已经接近美国。资本禀赋将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中国的劳动力禀赋明显优于美国,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并据此提出相关的产业建议: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质量;调节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创新相关产业的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