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农村经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迁.劳动力转移、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农村已婚妇女的家庭照料负担.在本文中,我们利用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了照料父母对农村已婚妇女劳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照料老年父母对已婚妇女的农业劳动时间没有影响,而对于非农劳动而言,照料自己的父母不会影响妇女的非农劳动时间,但是照料公婆对妇女的非农劳动时间却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农村传统的父权意识仍然对家庭内部照料资源的分配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留守家庭成员时间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于家庭留守成员的时间分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运用1997-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成年人出外打工对妻子、儿童和老年人家务和农业劳动时间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丈夫出外打工显著地增加了妻子的农业劳动时间;父亲出外打工对于儿童家务劳动有显著的增加作用,并且对女孩的影响比男孩大;有成员出外打工的家庭,老年男性和女性在农业劳动中的时间投入都显著增加,家务劳动方面,老年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DID方法研究了撤点并校政策和父母外出务工对我国农村地区儿童辍学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撤点并校政策显著降低了农村地区儿童辍学的概率;母亲外出务工对儿童辍学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父亲外出务工和父母均外出务工却对儿童辍学影响不大。此外,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人均收入越多的农村地区儿童越不容易辍学;家庭规模越大和家庭拥有土地越多的儿童辍学的可能性越高。我国农村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仍值得关注,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农村地区儿童辍学率。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转移、留守老人健康与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理论上讲,农村劳动力转移既会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可获得的经济给养能力,又会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得到的生活照料质量,从而影响留守老人健康.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留守老人健康的影响,并利用“家庭所在社区总人口中外出打工人数所占比重”作为工具变量来克服估计中存在的联立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总体上有利于留守老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但是,在农村养老公共服务缺失的条件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留守老人健康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旨在增加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肖琴  张琳晗 《科技和产业》2021,21(1):138-142
通过对不同儿童照料方式研究发现,祖辈提供的隔代照料会显著增加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19% ~28.4%;隔代照料对女性参与劳动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正式照料,这可能与现有的托育服务欠缺有关;当家庭面对外在冲击时,父亲照料可以显著促进女性劳动参与.建议政府在鼓励生育的同时,加快完善托育服务资源配置;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推动男性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承担家庭责任;缓解女性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从而更有效地影响生育率.  相似文献   

6.
解决儿童贫困问题是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关键,儿童贫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我国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的角度出发,通过儿童健康、教育、医疗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女性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儿童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儿童多维贫困的影响越显著,提高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对于缓解儿童多维贫困有重要作用。应加大农村女性教育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农村女性受教育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吴培材 《南方经济》2020,39(1):95-111
基于2015-2016年五个国定贫困县137所农村小学两期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差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总体上并不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进一步的检验发现,父母外出务工的"分离效应"会显著降低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而"收入效应"会显著改善儿童的身心健康,抵消"分离效应"的负面影响。在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充分发挥父母外出的"收入效应",减少"分离效应"是缓解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发生发展的,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打工,儿童留守农村得不到特有的关爱,生活、情感、心理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关爱机制一旦缺失,对他们的成长会带来不可逆的影响。所以,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关爱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建立和完善关爱机制是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9.
健康对劳动力退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NS)分析健康对劳动力退出的影响。非连续时间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对全体样本而言,健康是劳动力退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健康对男性劳动力退出的影响显著,对女性劳动力退出的影响微弱;健康对农村劳动力退出有显著影响,而对城镇劳动力退出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是对一个特定儿童群体的称呼,一般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长期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尤其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我国当前儿童权利保障、儿童福利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也因人数巨大、分布广泛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众多问题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儿童权利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中城市城镇化空间的逐渐饱和以及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出现,就近城镇化成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模式。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研究政府推动的就近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发现:政府通过征地、户口改革方式推动的就近城镇化并不能够消除工资歧视,实现就近城镇化的农村劳动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工资水平仍然低于城镇本地职工,这一结论在纠正自选择偏差和样本选择偏差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城镇劳动力市场针对实现就近城镇化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的歧视与隔离已不明显,同工不同酬成为实现就近城镇化者面临的主要歧视形式,而城乡劳动力之间教育回报率的差异是导致同工不同酬的主要原因。进一步讨论发现,就近城镇化对于农村劳动力参保城镇职工保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自我雇佣的就业形式则有助于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歧视。文章拓展研究了就近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为政府进一步推进以县域城镇化为主要形式的就近城镇化提供了研究参考。未来应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异,加强农村劳动力"同工同酬"的保护力度,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就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概括为人力资本型分割和户籍型分割,分析了在分割的市场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并构造了以劳动力流动率为因变量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全面地解释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程度、城镇部门和农村部门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前期的城乡劳动力比以及以工资率为中介的两部门相关变量.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通过提高城乡工资率差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可行的措施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土地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加.他们的家庭教育现状任人堪忧,学校必须采取各项措施来进行缓解甚至解决,并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大规模的“打工潮”而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数量迅速增长,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面临的“留守儿童”严峻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监测与评价调查数据,运用倍差估计方法,分析了父母外出打工及返乡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者的性别对子女成绩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父亲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并无显著影响,而母亲外出打工会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相对于父亲监护类型,母亲监护更有利于儿童的学业成绩。此外,父母外出打工之后是否遐乡并不会显著的提高留守子女的成绩,这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同时存在“收入效应”和“教养缺失效应”的双重作用,打工带来的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父母养育角色缺失所导致的社会化过程不完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殷明君 《魅力中国》2013,(31):213-2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弦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近针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应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对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部门选择行为展开经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农村迁移劳动力部门选择过程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分解,以研究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部门之间的性别歧视。主要研究结论为:工作搜寻渠道和个人人力资本状况(特别是教育水平)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部门选择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家庭和迁出地等特征变量对其部门选择的影响较小;同时,虽然农村迁移劳动力在部门选择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其性别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体特征变量之间的差异,纯粹性别歧视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迁移微观行为机制的理解,同时认为加强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是推动中国二元经济快速转型、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马斯洛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S-1)及自编问卷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感进行测试,旨在研究亲子沟通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在性别、年龄、留守时间等变量差异不显著;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亲子沟通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亲子沟通越频繁,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就越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在亲子沟通方式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别(P<0.05),正面积极的亲子沟通有利于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发展.因此认为亲子分离后,亲子沟通的频率与方式显著影响着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近些年劳动力流动数量较大,对该省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但针对甘肃省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将劳动力细分为农村劳动力和人才.从这两个方面对甘肃省劳动力流动现状、流动特点、流动原因进行分析,以及不同类型劳动力流动对甘肃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最后分别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人才流失两个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聂正彦  张成 《开发研究》2021,(1):114-121
运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将城市劳动力按照户籍和劳动力是否跨县流动划分为本地城镇、本地农村、外来城镇、外来农村4类,并运用Oaxaca-Blinder方法对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与工资收入差距进行分解,分析了2012年至2016年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歧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劳动力遭受的就业和工资的户籍歧视程度在下降,但面临的户籍歧视仍不可忽视,外来劳动力遭受的户籍歧视比本地劳动力更严重.此外,教育对就业获得及工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劳动力可以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率.  相似文献   

20.
刘昱君 《理论观察》2013,(11):54-56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繁荣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这些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带来了很多问题,留守老人就是其中之一.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经济供养与生活照料.其中,生活照料通常是以较近的空间距离为基础的.子女外出务工,与家中父母的空间距离拉大,年迈的老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有关农村留守老人的相关研究,其次总结了农村留守老人在生活照料方面的一些困境,最后分析了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