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谈农民工医疗卫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医疗卫生状况差体现在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强度大、劳动保护不够、权利保障差、生存压力大、健康意识薄弱、经济承受能力差等方面,主要由制度缺失、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农民工自身的弱势处境和社会缺乏应有的关注等原因造成。要改善农民工的医疗卫生状况,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国情和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保障制度,试行政府托管下的市场化、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社会多方协作治理结构,以多种方式帮助农民工,增强农民工的维权和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2.
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生产力中最具影响力的、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社会保障缺失的困境。本文基于公平正义视角,深刻剖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与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的农民工却被排除在这一制度之外,这不但侵害了农民工的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本文重点分析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状况及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改革和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探究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当地创业对其土地流转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以期在已有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式上进行更深入的理论补充和归纳评述。研究结果:国内外学界对土地流转的研究现状可从4个视角分析,即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方面展开论述。经济学中的土地供需均衡和理性人思想以及政府管制、土地产权界定均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返乡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研究结论:今后我国返乡农民工土地流转行为研究应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政府普惠金融和土地市场运作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带来的土地流转影响;从产权规范角度细究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深入探究面向农民工心理因素的土地流转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5.
加强贵州农民工管理服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城农民工既是农民,又是都市边缘群体,他们是由经济、社会诸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有双重身份的弱势群体。20多年来农民工所构成的非正规就业有增无减,要解决贵州的就业问题.必须从三方面入手: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制定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建立政府目标责任制.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切实保障农民工台法权益,妥善解决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保障水平差异较大,各地方政府财政实力也存在较大差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应采取分阶段、分地区,逐步过渡实现的策略。在空间上考虑地域性差异,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在时间上考虑过渡性,采取分步策略,中期则要继续引入统筹基金账户,注意保留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险间的连通关系,允许同一体制内多样化的保障方式与保障机制存在,为不断实现其融合与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我国人口大规模"非正式迁移"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从经济学视角看,户籍制度在不同等级城市政府间出现改革程度及进度的差异有着内生性根源,数量模型推导的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原动力来自城市和农村效用最大化的组合决策,依附于户口差别的收入和福利差距以及城市和农村两个维度的户籍门槛内生性地调控着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的规模,同时引导着非农就业转移劳动力及其附载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的户籍配置。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阶层"亦工亦农",游走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既不能完全融入城市,也没有完全脱离农村,是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社会冲击最深刻的体会者,其复杂的社会心态是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剧烈碰撞的反映。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农民工阶层的代际更替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工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社会心态趋向于更加理智、健康。  相似文献   

9.
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国城乡二元制度改革、缩小二元差距的牛鼻子,以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社会制度改革是中国未来三十年社会制度改革的重心。重庆市推进以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一个试点和示范。但是城乡二元制度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巨复系统,制度之间相互约束;同时制度改革隐含巨大的改革成本。重庆市一方面要循序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同时在已有土地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农村教育制度等系列改革基础上,还应推出农村退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承包地退休退出制度、农村住房保障制度等关键制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削弱和消除因制度原因造成的农民工市民化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反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与国际通常的发展轨迹不符,这并不能说明是城镇化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因为城镇化水平与地区城乡基尼系数呈反方向关系,表明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因为有其他诸如政策因素、劳动生产率等的影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最终的总体表现是扩大,扩大的收入差距通过半城镇化、内需、就业率等因素的传导作用,使得城镇化速度下降,从而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形成正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现有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农民工培训现状与问题的研究和完善农民工培训的对策与建议方面的研究。已有的研究无论是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都进行了重要的尝试与突破,但不免存在着某些不足,这也为今后探讨农民工培训问题提供了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不公正的二元制度决定了当代中国农民工在身份、社会经济地位和未来发展前途上的特殊性。从身份看,农民工是国家将国民划分为城乡两种身份、并实施不同待遇的结果;从社会经济地位看,“农民工”是对农民“低贱”地位的继承和延续,具有制度锁定性;从发展前途看,农民工的未来令人堪忧。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二元制度以彻底改革,以“制度公正、国民平等”为主旨,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外劳模式"的农民城市化,是一种"浅度城市化",产生了大量"准城市人口",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土地换身份模式"是各地政府为解决"浅度城市化"、"准城市人口"相关问题,实现"农民市民化"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其面临交易风险、就业及社会保险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且受到"局部性"的限制."权利与义务对等模式",基于"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的原则,使农民工作为纳税人享受与城市人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是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的"农民市民化"模式.为推动这一模式的实施,应积极推行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基本层面建立覆盖全体非农业劳动者,进而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改革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收益分配制度,让失地农民获得更加公平和充分的土地补偿.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对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度模式的选择及其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紧紧地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随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是大势所趋。为此,当务之急,应从建立不同制度的衔接机制、降低农民工养老保费标准、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强化企业社会保险责任、提高农民工参保意愿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文献,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核心问题以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述评,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旅游市场开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里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层次都不同于老一代的农民工,是一个潜在的出游率较高的客源市场.文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旅游市场开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新生代"农民工旅游市场开发的意义和前景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开发...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多维贫困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镇化进程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自身却带有多重的相对贫困化特征。主要表现在:物质贫困、权利贫困、精神贫困、能力贫困和福利贫困。其原因主要是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分割,城市中的“孤鸟效应”,教育和培训机制缺失及制度岐视。为此,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稳步增加农民工工资,增加经济、医疗等保障,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以尽快解决农民工多维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内学术界主要在货币供应量与贷款总量对于经济增长及实际产出的影响孰大孰小,及究竟是货币渠道重要还是信贷渠道重要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并形成了大量的文献;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阻滞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年旅游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旅游市场已经成为业界不得不关注的细分市场。总体来看,国内关于老年旅游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与滞后。本文基于对老年旅游概念体系的构建,着重从老年旅游的主体特征和客体市场两方面归纳和萃取国内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养老这一社会性民生问题探讨和展望了老年旅游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20.
农民流动务工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现实,其社会价值体现在农民流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推进社会制度的完善,推动社会结构变迁,促使国民素质提高,增进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