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规范养殖户生产行为是从源头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浙江省342户池塘养殖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最优—最劣选择实验法,建立序次优劣混合Logit模型分析养殖户对不同绿色健康养殖方式及其支持措施的偏好,并探究偏好的异质性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户对四种绿色健康养殖方式的接受意愿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使用配合饲料、减少药物使用、实施低密度养殖和开展尾水处理,其中养殖户对开展尾水处理的负偏好最为明显。在支持措施方面,养殖户对技术指导的偏好高于养殖保险,但二者间的偏好程度差距随着最劣选择的介入显著缩小。偏好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和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采纳减量施药的意愿越强,养殖收入占比越低、养殖面积越大以及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参与尾水处理的意愿越强,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少、养殖规模越大、养殖经验越少和风险偏好越小的养殖户对养殖保险的偏好越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生产环节外包对农户福利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六个长江流域粮食主产省份1027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在反事实框架下分析了生产环节外包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检验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较高比例的样本农户选择了生产环节外包,但主要集中在整地与收割环节。第二,生产环节外包能够通过资源配置与专业分工机制改善农户福利,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实际参与生产环节外包的农户若未参与生产环节外包,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将下降6.0%,实际未参与生产环节外包的农户若参与生产环节外包,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将增加9.6%。第三,从生产环节差异性来看,田间管理环节外包的福利效应高于其他生产环节,而播种环节外包的福利效应不显著。第四,从群组差异性来看,决策者受教育水平较高、家庭劳动力数量较多以及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生产环节外包的福利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3.
生猪生产组织化是推动传统的家庭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现代养殖经营转变的重要举措。本文对美国生猪契约生产模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剖析了其蓬勃发展的内在逻辑,探讨了其实践成效、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对中国的启示。研究表明,双方追求潜在利润的内在动力及所依存的外部环境是生猪契约生产模式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生猪契约生产模式发展促进生产专业化、规模化,进而稳定生猪生产波动的实践效果,以及美国契约农业制度环境、生猪市场环境和支持政策等外部环境条件的有机结合,验证了本文分析框架的适用性。本文据此得到如下启示,应引导不同规模养殖户采取适宜的经营方式,完善契约农业相关制度环境,推进地方生猪品种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大对生猪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全产业链的建设,注重生猪产业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灵活性,以及健全对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政策的监管和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畜禽废弃物污染问题是实现我国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突出障碍,引导养殖户参与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解决畜禽废弃物污染问题和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政府行为外部性视角,通过构建“反事实推断”倾向得分匹配,探究政府规制对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意愿和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依据社会认知理论,从多维度养殖户认知特征角度,运用Ologit模型分析其内在机理。结果 (1)性别、家庭年收入、养殖户收入占比、养殖数量、畜禽类型对养殖户感知的政府规制程度具有显著影响;(2)政府规制对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意愿和沼气发酵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政府规制能够分别通过提升养殖户的处理方法认知和防治法规认知,进而提高其资源化处理意愿和沼气发酵行为选择概率。结论 为解决我国畜禽废弃物污染问题、实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应准确识别政府在引导或规范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关键途径,计划实施更为有效的规制措施,注重养殖户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行为意愿和实际采纳,力求从少数养殖户的被动参与,转变为更多养殖户的主动响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山东、河南、四川三省342户养殖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s模型,研究养殖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知对其参与意愿的影响,并引入环境规制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分析环境规制政策对养殖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认知—参与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①养殖户畜禽养殖废弃物水体污染认知、环境保护政策认知以及财政补贴政策认知对其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财政补贴政策认知对养殖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②约束性环境规制政策对养殖户畜禽养殖废弃物水体污染认知—参与意愿关系以及环境保护政策认知—参与意愿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激励性环境规制政策对环境保护政策认知—参与意愿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但约束性环境规制政策对养殖户畜禽养殖废弃物大气污染认知、土壤污染认知、健康危害认知—参与意愿关系和财政补贴政策认知—参与意愿关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前景认知—参与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激励性环境规制政策对养殖户畜禽养殖废弃物大气污染认知、水体污染认知、土壤污染认知、健康危害认知—参与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对财政补贴政策认知—参与意愿关系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前景认知—参与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参与两个方面表征互联网使用,依据陕西、宁夏和山东831户创业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绩效水平的影响效应,并采用Fields分解法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创业绩效差距的作用方向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均显著提升了其创业绩效。基于反事实假设,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农户若未使用互联网采购及互联网销售,其创业绩效分别下降12.79%和4.54%;未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农户若使用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其创业绩效分别提升44.15%和14.19%,即参与互联网采购对农户创业绩效水平的正向影响大于参与互联网销售的正向作用。研究进一步证实,互联网使用扩大了农户创业绩效差距,参与互联网采购和互联网销售对农户创业绩效差距的贡献率分别为5.51%和3.94%,即参与互联网采购对农户创业绩效差距的贡献率大于参与互联网销售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农业技术扩散缓慢在中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对肉鸡养殖户的调查数据,结合农户风险偏好的实验结果,对农户风险偏好与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是否采纳技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技术采纳可能性越低。(2)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技术采纳时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技术采纳时间越晚。(3)参与契约农业有助于缓解农户风险厌恶程度对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参与契约农业,而参与契约农业可以促进农户采纳技术。研究和验证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农业生产资源趋紧和环境承载压力的双重考验下,合作社能否以及如何带动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成为亟待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501户柚农的调查数据,以施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测土配方施肥3种绿色生产技术采纳为例,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1)加入合作社能促进农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在反事实假设条件下,加入合作社农户若未加入时,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积极性和采纳强度会降低,未加入合作社农户若加入时,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积极性和采用强度会提高,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2)加入合作社促进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主要通过提升农户绿色生产认知这条路径实现,其中介效应占比为20.7%。(3)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存在群组间差异,加入合作社对规模较小农户、参与完全横向合作模式农户的带动效果更显著,合作社产前的统一农资和规定农药化肥清单、产中管理的生产检查和田间技术指导、产后的统一包装和销售等管理和服务,以及合作社分红,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带动效果更显著。[结论]要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户加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农户退耕还林参与行为视为动态的过程,从退耕程度高低和退耕时间早晚两个方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以期为基于农民收入增加的退耕还林政策优化提供决策参考。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利用多项内生转换模型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的估计结果表明,就退耕程度而言,退耕程度高会显著地提高退耕农户收入,但退耕程度低则会显著地降低农户收入。表现在于基于反事实假设,退耕程度低和程度高的农户若选择不参与退耕,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分别上升8.50%和下降15.56%。就退耕时间而言,与未参与退耕的农户相比,参与退耕时间早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不明显,但参与退耕时间晚的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显著减少。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退耕时间晚的农户若选择不参与退耕,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上升6.66%。因此,可以采取激励退耕程度低的农户扩大退耕规模,延长退耕时间早的农户补偿年限及提高补贴标准等方式,继续巩固已有退耕成效,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意愿,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意愿的主要因素,并检验养殖户禀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户对标准化养殖场的了解程度较低,经信息强化后,养殖户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意愿较高;养殖户的参与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能显著提升他们参与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意愿,参与态度对养殖户参与意愿影响的总效应和直接效应均最大;感知有用性、相容性、社会群体支持、自我效能和资源便利条件间接影响养殖户的参与意愿,相容性发挥的间接效应最大;养殖户的决策人年龄和学历、养殖规模在部分路径中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河南省和湖北省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借助Probit和OLS回归估计方法,分析技术推广对养殖户绿色行为修正采纳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农业技术推广有助于提升养殖户绿色行为采纳与否,却对养殖户绿色行为采纳程度影响不显著。因此,拓宽技术推广主体、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增加技术推广投入,提升养殖户对新技术的认知,对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引入社会互动变量改进目标导向行为理论框架,探讨生猪规模养殖户对环保饲料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湖北省生猪规模养殖户为研究对象,应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规模养殖户对环保饲料的支付意愿。[结果]大多数规模养殖户(8134%)愿意采用环保饲料,且平均意愿支付水平为每头生猪饲料成本的669%(4680元/头)。社会互动中的干群互动、同行互动均能显著提升规模养殖户对环保饲料的支付意愿,但同时同行互动不利于其意愿支付水平的提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环保饲料支付意愿决策上,社会互动较少的规模养殖户更容易受到制度规范的约束,而社会互动较多的规模养殖户则更易受到感知养殖热情的影响。[结论]政府部门应加大生态环保宣传力度,并借助多种方式推动规模养殖户进行社会互动; 同时可依据社会互动程度的不同,分别制定相应措施以促进规模养殖户对环保饲料支付意愿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四川省538份社员微观调查数据,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教育对社员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机制,并分析社员认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文章运用Oprobit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并利用工具变量法(IV-Oprobit)进行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结果](1)合作社培训频度整体一般,提高培训次数,可显著提升社员绿色生产意愿。具体而言,合作社培训每增加1次,社员“非常愿意”参与绿色生产的概率提升3.6%。(2)合作社培训能够显著增强社员绿色生产认知,从而提升其绿色生产意愿,即社员认知是这一影响的重要传导中介,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9.85%。(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年轻或者年老社员,合作社培训对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均正向显著。[结论]农民合作社培训教育对社员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显著,社员认知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绿色生产培训教育体系、多渠道全方位提升社员认知水平、持续增强社员参与绿色生产的内在动力、优化农业绿色生产的支撑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肉牛四大产区1045个非规模肉牛养殖户调研数据,在对不同资源化模式下肉牛养殖废弃物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实验设计肉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补偿方案,建立Mixed-Logit模型识别养殖户对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各属性的偏好,量化养殖户受偿意愿,测算资源化利用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肉牛养殖废弃物具有极大的资源化利用潜力与价值,不同产区对于资源化利用模式的偏好存在差异,同时随着养殖户家庭收入水平、养殖规模、务农劳动力以及环境认知程度的提高,其参与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加,在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且全面技术支持的属性水平下,规范堆肥还田、垫料化、户用沼气和经济动植物生产的补偿标准分别为1004.2元/户·年、861.9元/户·年、1042.2元/户·年和1133.3元/户·年。最后,提出制定阶段性、差异化的补偿政策、加强生态补偿参与主体与补偿方式的多元化建设、促进资源化利用的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尤其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探讨农户参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控的支付意愿及支付强度,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具有指导性意义。[方法]基于大理州276个奶牛养殖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农户参与洱海流域奶牛废弃物循环利用支付意愿及支付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62.68%的奶牛养殖户对参与奶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具有支付意愿;(2)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奶牛养殖头数、耕地数量及牛粪还田方式等因素对奶农支付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奶牛养殖头数、耕地规模及牛粪是否还田对奶农支付意愿的影响呈正相关,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呈负相关;而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牛粪是否还田户主受教育程度奶牛养殖头数耕地规模;(3)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牛粪是否还田等因素对奶农的支付强度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户主年龄对奶农支付意愿强度的影响呈负相关,而后两者表现为正相关。[结论]最后,提出了促进洱海流域奶牛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对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生猪供应具有关键性作用。分析政策认知对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的影响,旨在丰富“认知—行为”研究思路,同时为政府引导养殖户理性补栏、完善系列稳产保供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从补贴、信贷支持、用地、环评、疫病防控、运输六方面构建政策认知指标,基于河北、陕西、河南3省884份生猪养殖户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政策认知水平,进一步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M)实证分析政策认知对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的影响。结果 政策认知显著正向影响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反事实假设下,政策认知程度低阶段养殖户若处于政策认知程度低阶段认知状态,其补栏程度将降低24.2%;政策认知程度低阶段养殖户若处于政策认知程度高阶段状态,其补栏程度将提高87.9%;若样本养殖户均处于政策认知程度高阶段,总体补栏程度将提高56.1%;风险偏好、养殖规模、上一期生猪销售价格、是否加入养殖合作社、新冠疫情影响程度也会显著正向影响养殖户补栏行为,受教育程度、与上一期相比单头生猪饲养成本变动、2019年是否发生非洲猪瘟则显著负向影响养殖户补栏行为。结论 政府相关部门需多渠道广泛宣传、解读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提高养殖户对相关政策内容、申请程序等方面的了解程度;积极跟踪政策落实情况,避免政策形式主义,切实解决养殖户面临的各种实际难题和风险,引导养殖户合理补栏;进一步加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合作社技术培训、疫病防控等多种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农户生态养殖意愿的形成机制,对促进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应用,推动养殖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道德激励理论(NAM)的整合框架,文章以江西省、湖北省和云南省527个水禽养殖户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生态养殖采纳意愿的形成机制。[结果]农户生态养殖意愿受到利己和利他动机双重影响,且利己动机的影响更大;态度对农户生态养殖意愿的提升作用最强;农户的过去习惯虽对其生态养殖意愿无显著影响,但会通过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产生作用;后果意识和责任归属通过个人规范间接提升农户的采纳意愿。[结论]政府激励农户采纳生态养殖模式时,要兼顾农户的利己与利他动机,一方面要培养农户进行生态养殖的积极态度,强化其对生态养殖模式的认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户非生态化养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教育;重视相关群体对农户养殖行为的影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农户对环境问题的普遍认识,培养其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吴金岸 《山西农经》2023,(9):114-116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不断增大,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宾阳县畜牧业正处于由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规模化、科学化养殖转型时期,受养殖技术水平、养殖户文化水平、资源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宾阳县畜牧业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社会化技术体系不完善、环境卫生和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种养结合模式不完善等问题。现代化畜牧业可以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畜牧业养殖与经济发展、生态绿色和谐发展。文章阐述了宾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为宾阳县畜牧业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及其效应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武陵山区657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文章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收入效应。[结果](1)山区农户关于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用水平还有待提高,11.58%的农户未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同时采用科学用药技术与理化诱控技术的农户占样本农户的一半不到。(2)农户关于科学用药技术与理化诱控技术的采用行为存在互补关系,影响农户采用两种不同技术的因素存在差异性。(3)基于反事实分析框架,绿色防控技术可使未采用技术的农户农业收入提高6.04%;技术采用农户若未采用技术,农业收入水平将下降8.08%,且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与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技术采用收入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结论]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可显著提升山区农户农业收入水平。建议从鼓励农户多技术采用,拓宽农户信息获取途径,引导农户实现规模经营,以及强化技术培训与资金支持力度方面促进农户技术采用,实现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20.
《农业技术经济》2021,(6):84-100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水稻社会化服务现实情况的调查,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度稻农生产技术效率,运用多值处理效应模型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农户社会化服务参与程度越高,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不同社会化服务模式对农户技术效率影响有显著差异,相比未参与服务农户,市场化服务模式促使农户技术效率提升0.1170,合作化服务模式促使农户技术效率提升0.1198,产业化服务模式促使农户技术效率提升0.1985,产业化服务模式对农户技术效率促进作用最显著;产业化服务模式主要通过强化服务契约联结、服务利益联结、服务惠顾联结和服务组织联结促进技术效率提升。本文认为,在发展多元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中,应重视服务交易中的契约安排、利益分配、惠顾手段和组织联合,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