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不容小视.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具有相当规模的评级机构体系,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评级机构的影响,而当前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评级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国金融主权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从而实现对内不受任何利益组织所控制,对外不为任何国际势力所左右.  相似文献   

2.
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一直垄断国际信用评级市场,对从国家到企业等所有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有约束,提着"评级大印"畅行于全球金融市场,三大评级机构的一个简单评级声明可以扰乱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为了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我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国际化评级机构,在全球金融市场拥有中国的话语权;同时因我国对评级管理的忽视,三大评级机构已经逐步渗透并控制了本土的评级机构,这成为金融安全的一大隐患;我国必须将构建本土独立的国际化评级机构上升到国家战略,不仅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需要,也能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健康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经济导刊》2003,(2):96-96
评级债务是在资本市场上发行的拥有由一个或多个评级机构对其所作的信用评级的债务。这些机构独立从事信用评估业务。现今最知名的机构是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ddy's Investors Services)和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Poor's)。信用评级是可以选择的,公司必须要求评级机构提供一个发行债务的评级。信用评级给债务证券的持  相似文献   

4.
郭瑞云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97+142-97,142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地位具有"非独立性"。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的有效需求不足、对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不重视、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和借款企业对高信用等级的偏好影响了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降低了信用评级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信用评级是金融行业的"看门人",国家信用评级对于国际投融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在介绍国家信用评级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家信用评级进行比较研究,对世界三大评级机构的发展历史、评级划分、评级方法、评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进行量化评价,得出具有权威性的评级结果。与此同时,认为国家信用评级行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完善评价指标和优化评级方法、降低依赖性、防范"评级失灵"和打破评级垄断、创造中国话语权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机构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给贸易往来、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因此得到市场和监管机构的一致好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信用评级机构为世界经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因国内证券业市场的发展孕育而生,并通过多年的发展,信用评级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第三方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的现状及不足,提出完善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级债危机形成中的角色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这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论文重新审视了芙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通过揭示信用评级机构对次级债危机形成的责任,提出我国要以次级债危机为鉴,通过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承担金融风险监督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如今再次看到诸如"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又下调西班牙信用评级",或者"惠誉将希腊信用评级降低至垃圾级"的标题时,竟全然没有接着阅读全文的兴趣了.的确,这样的剧情已经持续上演了两年多,却像苦情电视剧一般依旧不断地在各种媒介上重复播出.  相似文献   

9.
夏倩 《经济视角》2012,(6):62-63,61
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不容小视。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具有相当规模的评级机构体系,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评级机构的影响,而当前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评级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国金融主权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从而实现对内不受任何利益组织所控制,对外不为任何国际势力所左右。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理性选择:强化竞争与弱化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信用评级机构已经多次与重大的金融事件有关:1970年Penn Central运输公司的破产案、1994年的橙县破产案、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安然破产事件和2002年worldCom破产事件,再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无不存在信用评级机构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强化信用评级市场的竞争和减少对信用评级的依赖是如此的重要.而2006年的<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和2010年的<恢复美国金融稳定改革法案>的相关规定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雪蓉 《经济师》2008,(12):50-51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还存在着信用评级机构数量多、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评级结果的社会影响力较小,核心竞争力不足,缺乏客观、可信的评级资料,信用评级业缺乏独立性和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要大力发展评级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拓宽业务范围,评级机构还要不断改进评级技术,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建立资信评级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的建议,国家要完善管理制度,促进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国家信用的直观体现,信用评级的调整往往具有助涨和助跌的作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国际金融合作越来越频繁,评级对于国家声誉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义越来越重大.但长期以来中国对主权信用评级缺乏话语权,一些评级机构不负责任的评级往往会造成我国金融市场的动荡.本文旨在探究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历次重大调整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以此分析我国金融市场受评级调整后影响程度的趋势.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国际合作,逐渐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不断增强我国对抗不良评级的能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13.
尹中卿 《资本市场》2012,(12):22-23
随着信用评级的数量不断增加,业务方位不断拓展,信用在今天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都有很大的影响。但很不幸的是,在世界范围内,信用评级机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责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国的安然事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爆发的目前正在演化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都充分暴露了世界现行评级模式的弊端,凸显出在金融新型产品和主权评级领域,确实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收益债券其实是在海外大名鼎鼎的"垃圾债券".当然,发行垃圾债券的公司业务与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并无关系,之所以沾上"垃圾"二字,主要是因为公司债务还本付息的违约风险较大,以至于信用评价机构对这些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债券给出了较低的信用评价,俗称"垃圾级"信用评级.这一"垃圾级"信用评级并非只适用于企业,也可适用于主权政府、地方政府等其他发债机构.  相似文献   

15.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公司没有及时揭示风险,并误导投资者,事后又加剧投资者恐慌,扩大了危机的破坏程度,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期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与规范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谈志琦 《经济师》2011,(12):81-81
我国知名的资信评价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2010年7月11日发布了对50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报告,成为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涉足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资信评级机构,并率先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评定为AA级,并两次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与国际上许多经济人士的看法一致,大公国际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大公国际在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制度中关于一国的主权信用外币信用级别可能高于高于其本币信用级别,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大公国际在接受铁道部委托对其发行债券进行信用评级时,将铁道部综合信用评级评定为AAA级,超过了大公国际给予中国主权本币信用AA+的信用等级,这一评级结果让人难以接受。希望大公国际在评级实践中,通过反复摸索,形成科学合理的评级理念和方法,评级结果被广泛认可,使中国的评级机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在信用全球化时代,信用已经成为了资本的一般形态,主权信用评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一国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在主权信用评级中均存在一定的分歧,这种评级差异是主权信用评级中本土偏好的一种表现形式。导致主权信用评级中产生本土偏好的主要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差距和评级程序本身。正确认识主权信用评级中的本土偏好,对发展中国信用评级产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信用评级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揭示信用评级机构的金融机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主权信用评级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金融开放条件下主权信用评级波动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和传递机制,探讨了主权信用评级、国际投资银行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加强对外资机构在华信用评级业务范围和评级流程的监督管理、推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建设、理顺评级过程中所涉各方利益、探索投资者的法律保障等5个方面,就促进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公正和稳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2010—2014年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为样本,构建了新的声誉指标,分析了声誉机制和评级机构竞争对债券信用评级质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声誉的评级机构出具的债券信用评级具有较高的评级质量;评级机构竞争加剧了评级虚高,降低了债券信用评级质量;声誉机制能够抑制评级机构竞争导致的评级虚高,提高债券信用评级质量。本文为衡量我国评级机构声誉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