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而觉悟比素质更重要."对于这句箴言,我一直以来都没有深刻的理解,直到最近看了一篇寓言,才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两个和尚分别住相邻的两座山,每天都会下山挑水,久之便成了朋友.忽一日,右边山和尚发现左边山和尚不再下山挑水,于是他去了左边山,却看见老友正悠闲地打太极拳,他好奇地问: "怎么不见你下山挑水了,你难道不用喝水么?"左边山和尚带着右边山和尚来到一口水井前,笑着说: "我每天都会抽空来挖井,现在终于挖成,不用下山挑水了."  相似文献   

2.
《汽车观察》2012,(10):120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上只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去溪边挑水,时间长了两个人便成了朋友。不知不觉5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就没有太在意。  相似文献   

3.
两个和尚     
《轴承工业》2010,(4):32-32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4.
肖安华 《中国石化》2009,(10):38-38
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家和右边那家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顾客盈门,人进人出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家总是比右边那家多出百十来元。天天如此。于是,我走进了右边那家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不加鸡蛋?”我说加。于是她给我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5.
既然有人说我"藏招"了,我只好自招,再讲个事例跟你们唠唠. "张固,你的活儿进展慢了,赵伸,你的活儿咋干得这么毛愣昵?"班长王棋又喊了. "王棋呀,你过来."这时工会覃主席叫他.他屁颠颠地跑过去:"啥事呀,主席."看你这进度看板弄的这个埋汰,勾勾抹抹的,前两天没干咋地?"覃主席,这两天我忙,忘填进度了,马上填……"王棋又颠颠地跑着取记录本去了.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似乎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 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理好. 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 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7.
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 "你们在做什么呢?" 工人A嘀咕: "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 工人B有气无力地说: "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天60块钱的工作呢." 工人C哼着小调,欢快地说: "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 几年后,那个人再次问当年的砌砖工人: "你们现在在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对斯蒂芬·科维(Stephen R. Covey)还不熟悉的话,那你一定对他的这句话耳熟能详: "我给你鱼,是给你一天的生活;我教你如何钓鱼,才使你受惠一生."正是这位教人"捕鱼"的智者,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采摘到沉甸甸的成功果实.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岁死了父亲,四岁跟着改嫁的母亲到了山东淄州长山县(今邹平县)朱家. 范仲淹在一座山上的破庙里读书,每天早晨晚上,读书的声音特别大,所以山里的和尚都认识他.他每天只煮一盆粥,粥凉之后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一点姜蒜,拌一点腌韭菜,就开始吃,吃完之后继续读书.后来,范仲淹到应天府读书,继续保持这一习惯,有个"官二代"看他生活清苦,出于好意,就送了些美食给他.他却一口不尝,"官二代"埋怨他,他说:"切粥割齑的生活我过惯了,我怕吃了你的美食,往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相似文献   

10.
一天深夜,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地质所科技中心的两位同志因为有事找王明培,推开门的一瞬间,看到裹着被子加班的他正在不停地跺着双脚,感动得他俩半天说不出话来.其中一位动情地说:"老王,你真是拼命呀!我一定给你买双电热鞋,免得受冻."一周后,一双保暖的电热鞋送到了王明培的手中.  相似文献   

11.
余刚 《广西电业》2010,(2):67-67
"<不抱怨的世界>讲了一个道理:成功只垂青积极主动的人,只要你敢于担当,勇于接受挑战,任何艰难险阻都会变成坦途.我在网上看了不少这本书的评论,一直没时间去买,没想到‘书香南供'给了我一个惊喜."3月10日,南宁供电局变维所一位员工接到该局赠送的书时激动地说.  相似文献   

12.
"<不抱怨的世界>讲了一个道理:成功只垂青积极主动的人,只要你敢于担当,勇于接受挑战,任何艰难险阻都会变成坦途.我在网上看了不少这本书的评论,一直没时间去买,没想到‘书香南供'给了我一个惊喜."3月10日,南宁供电局变维所一位员工接到该局赠送的书时激动地说.  相似文献   

13.
理查德·布兰森是最不像商人的商人,他曾亲自开坦克辗过放在美国时代广场上的可口可乐,宣布维珍集团正式进军饮料界;他曾男扮女装穿着一袭婚纱出现在"维珍婚纱"公司开业典礼上,吸引媒体的眼球;在海湾战争期间,布兰森派遣一支营救航班前往巴格达;他还开办全球第一家同性恋用品专卖店.人们对他总是充满疑惑:这家伙下一步将要干什么? "维珍是一条厚脸皮小狗."这是布兰森常说的一句话.他最喜欢趁浑水摸鱼,他说:"我喜欢搅浑水.不仅是有兴趣,尤其是当大公司提供价贵质次的产品时,我就想从他们的收入中分一杯羹."有段时间,他非常郁闷地面对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整个地球上,不同肤色不同国度不同爱好的人,喝的只有两种可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几十亿人一生就被这两种可乐包围,这太令人悲观了.布兰森决定改变这一局面,他要打造新的可乐品牌:维珍可乐.这个新生力量很快蹿红,在欧洲,维珍可乐的销售量比百事可乐还要多.  相似文献   

14.
在班组管理中,语言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班组长若能正确运用好语言这一工具和艺术,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益". 赞扬给人以力量 赞扬是激励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动力,可以增强职工思想工作的效果,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语,都会使人感到无比的温馨,正如马克·吐温说的那样:"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高兴两个月." 对职工成绩的称赞,既是一种鼓励和肯定,又是一种信赖和友好的表示.有一位青工,在磨床加工中对手工在砂轮上用金刚石打制弧形,速度慢又难保证产品质量,提出改装辅助夹具的想法,并构思出夹具草图,但又担心不成功被人笑话.班长知道后,对青工的想法作了充分的肯定说:"你是一个好动脑子的青年,思路很对,你一定会成功,对产品产量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作为班长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15.
项目经理A经常与自己的员工一对一、面对面地谈心.一天,他把一名能力不错的年轻部门主管B喊到办公室. 经过一番沟通之后,A对B说: "你得尽快离开我这里,把位置让给新上来的有能力的员工."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鄂西乡下老家,把人说成物件似乎成了约定俗成了,人们脱口而出的是"你这个物件","他这个物件".比如说:"你这个物件啥恁犟呢?""你这个物件啥恁不听话呢?"还比如:"他这个物件就直巴啦.""他这个物件就爽快啦."等等.人们在使用"物件"这个词语的时候,把人当成了真正的人,当成了自己的知己,当成了最亲密的伙计,言语里满是真诚、信任和爱慕.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就是你平安回家的脚步。"这是我常对丈夫海勇说的一句话。我是一名教师,每次对学生讲起安全知识,都会想起正在上班的海勇。石油石化是易燃易爆的高危行业,他每次去上班我都会牵肠挂肚。每次出门前,我都会给他说前面那句话。女儿希希每次从新闻里看见石油石化企业发生事故,就会问:"这是不是爸爸那里啊?"我每次都要耐心地给她讲:"不是的。"小家  相似文献   

18.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曾与部将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刘邦问道:"我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只不过能统帅十万."刘邦反问:"那你呢?"韩信回答道:"臣多多益善."刘邦笑道:"那你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答:"陛下善于带领将领."  相似文献   

19.
魏嘉 《汽车观察》2012,(8):70-75
"我在汽车厂工作30多年,玩摄影20多年了,我要给工厂和自己有个交待." 张卫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出一本"汽车工业元素"的画册,为了这个梦想他在二十年间拍摄了成千上万的镜头,那些都是车间里的元素不但有人物、生活、设备、工具甚至还有零件、材料等等. 从1987年第一台傻瓜相机开始,张卫的摄影之路就再也没有停歇过,拍片的过程也是他获得快乐的过程,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拍片.张卫对拍摄已经痴迷到让相机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的程度,每天上下班都背着它,每当照片被大家认可的时候就是他最快乐的时候,给工人拍照都要自费冲洗,工友家里有结婚的过生日的都会请他帮忙,而他也一直坚持免费服务.  相似文献   

20.
1992年,爸爸去世的时候,我和姐姐都在法国.那一年,我在法国做博士后研究.临出国前,爸爸挺不愿意让我走,嘴里说着:"又走啦?"看得出来,他舍不得我出国. 爸爸1992年5月生病住院后,我爱人给我打电话说:"爸爸的时间可能不多了,在医院呢."我总觉得他能挺过来.1980年、1983年父亲住过两次院,都挺过来了.我以为,爸爸还像前两次一样能好起来.没想到,那一次他真的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