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前进 《金融研究》2016,431(5):35-50
本文从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出发,融入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变动,考察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目标规则,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规则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及潜在机制。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央银行最优货币政策参数为0.144055,央行货币政策是逆周期操作,也意味着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赋予通货膨胀目标更高的权重;同时我国货币政策是逆房地产市场周期、顺股市周期的。进一步,本文从最优货币政策的角度考察了我国货币状况指数的权重。根据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货币状况指数权重为0.302876,即利率上升1%相当于汇率下降0.30%,意味着利率变动的效果要小于汇率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08,(11):56-75
本文基于货币状况指数理论与国际实践经验,测算出1978~2005年的中国货币状况指数,首次采用未观测净金融投资占均衡GDP的比率与未观测跨境流动资金占贸易总额的比率分别替代民间利率和黑市汇率,构建了中国的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拟合货币状况指数和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发现: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基本能够反映未观测金融对货币运行的扰动程度,对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调控具有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的新中介目标——加权货币总量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介目标选择对于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而言至关重要,当前多数中央银行倾向以简单加总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由于各层次货币资产存在的流动性差别及非完全替代性,从理论上讲简单加总难以准确描述货币作为交易中介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货币资产的“使用者成本”作为权重的divisia加权货币总量指数,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货币结构,且具有逆周期性特征,目前在国外已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文章介绍了divisia加权货币总量指数的编制原理,并运用该模型计算比较了我国divisia加权货币总量指数的表现,以期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BEKK模型和GARCH均值方程模型分析了房地产价格、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波动相关性以及它们的各种波动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的波动以及房价与货币供应量的联动对GDP增长速度有显著影响,会导致GDP增长率的下降;但房价的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波动没有显著影响,而且货币供应量与房价的联动变化非常剧烈,房价与经济增长的联动对经济增长的波动影响也不显著。这说明应该控制房价波动,但是目前中央银行没有必要动用货币政策去直接干预房地产价格。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爆发前,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对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的主流认识是反对把资产价格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只需在泡沫破灭后通过下调利率进行干预,然而,历次国别或全球金融危机都充分暴露了主流认识存在的诸多缺陷。因此,本文运用我国1999至2010年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了资产价格对货币流动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资产价格上涨与货币流动性增加正相关,因此,我国中央银行应考虑将资产价格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目标,逆经济风向行事,实行更为对称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几点启示:以上仅就美国、英国、德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但仅此三国,即可窥见一斑。因为三国货币政策传导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具典型性,表明了当今世界三种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类型。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是分别以三国为其蓝本而进行各自货币政策传导模式设计的。三国模式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模型的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归纳起来,三国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有四。  相似文献   

8.
9.
货币替代和反替代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我国当前同时存在着货币替代和货币反替代,其中货币替代的程度在不断下降,而货币反替代的程度则不断增强。通过构建包含货币替代和货币反替代的粘性价格货币模型,本文运用回归方法检验了货币替代和货币反替代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程度。结论是,货币替代和货币反替代都会影响到我国的货币供给,进而会降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货币替代的影响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25日,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和《财经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的“2003年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围绕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汇率机制和商业银行改革等主题进行了研讨;认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1 999年围绕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进行过五次大争论。这五次争论依次是 :一、日本银行是否应采取进一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即“零利率”政策 ;二、是否应将适度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三、是否应将货币供应量和资产价格也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四、是否应增加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操作工具 ;五、货币政策是否应兼顾汇率等。这些争论几乎涉及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整个体系 ,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操作工具以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争论的焦点是面对通货紧缩这一新情况、新问题 ,中央银行应采取哪些货币政策以克服通货紧缩 ,刺激经济增长。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1 997年之后我国经济遇到了与日本非常相似的问题 ,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出现过类似的争论。本文在着重介绍有关日本银行货币政策争论的同时 ,阐述了对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看法 。  相似文献   

12.
货币状况指数本质上是一种用于衡量货币紧张与否的指数,它等于利率和汇率相对于基期变化的加权和,将利率和汇率纳入对货币环境的影响因素。由于货币供应量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特殊作用,本文拓展货币状况指数的概念,综合考察利率、汇率和货币供应量三个因素,以1993-2010年季度数据为样本,在估计中国总需求曲线和菲利浦斯曲线之后,构造反映中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货币状况指数,对货币状况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将所测算的货币状况指数与样本期季度实际GDP累计增长率,及CPI走势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货币状况指数变化基本能反映中国的货币环境"松紧",中央银行有必要估算并公布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将其作为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参考指标,减少货币政策决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法定目标是货币政策的正当性基础,在法律意义上是货币政策决策、执行的目的要件。各国货币政策的早期法制基本上采取多重目标的模式,但是由于诸法定目标彼此冲突,以致实践中货币政策遵循动态单一目标。20世纪90年代通胀定标制兴起,各国货币政策法制转向单一法定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几经转变,从不规范、不明确走向法定、清晰,但是三重目标的法律表述仍然存在问题。我国应当引入通货膨胀定标制,明确"物价稳定"为货币政策的单一法定目标,授权国务院对物价稳定目标予以量化,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相似文献   

14.
很多学者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但都未将资产价格纳入其中。由于资产价格是对未来收益的贴现,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也是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一条重要传导渠道,因此本文在新凯恩斯经济学框架下对中国1992-2009年考虑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包含资产价格的扩展泰勒规则,发现若忽略资本市场资产价格对产出的影响,估计的规则函数系数会偏大,这会导致社会福利函数损失增大。基于此扩展泰勒规则构建中国的金融状况指数,对未来通货膨胀有较准确的预测能力,这一指数可以作为国内外投资者、政府有关部门判断中国金融状况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东亚经济体汇率动态和汇率相关性检验表明:人民币两次汇改后,东亚货币整体关联度较高,出现了联动的态势。本文基于新外部货币模型估计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中隐含锚货币的权重,同时测度汇率制度弹性指数,重点考察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的影响。各经济体汇率制度出现在钉住美元——钉住货币篮子切换的趋势。人民币对一些东亚货币的影响明确显现。未来东亚区域锚货币的选择中,人民币具有潜力成为区域锚货币。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金融加速器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的DSGE模型,尝试分析当发行比例逐渐增大时,数字人民币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数字人民币在短期内可以放大产出、消费以及通货膨胀对技术、利率和汇率冲击的反应,长期影响较小。第二,数字人民币发行比例的增加提升了央行的宏观调控力度和监管效率。在技术冲击下,短期内可以降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需求,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成本下降,经营绩效提升,企业投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投资和企业净值增加。第三,数字人民币可以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联动机制。随着数字人民币发行比例的增加,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冲击下,短期内汇率和常备借贷便利反应幅度加大;在汇率冲击下,贷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波动显著,短期联动效应较强。从长期来看,数字人民币的引入较为中性。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证实了我国在数字人民币渐进式推进过程中采用“试点城市”模式的科学性,还为在开放经济体下深入研究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利率、资产价格和信贷这三个渠道各自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不是平行地、各自独立地发挥功能,而是形成有机的整体。然后,通过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体系的现状,认为仅仅改善和疏通信贷渠道并不是提高货币政策效应的关键,建立货币政策传导体系是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西方货币供给理论,是我国近五年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眼前治理整顿时期中央银行宏观决策过程中颇为现实的一个问题,过去几年中有人提出我国中央银行应建立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与目标。为此,理论界曾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与宣传。近正内随着经济形势的某些变化,一些同志似乎对该理论开始持有将信将疑的态度,甚至怕有政治上的嫌意之忧。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回顾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五年操作实践,重新探讨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运用的特点与限制条件,不仅对弄清理论是非而且对今后提高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与操作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