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潇 《当代经济》2002,(9):55-55
一、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此问题已有很多研究。概括起来,我国农业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价格方面。我国农产品价格普遍偏高,主要原因是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成本。其中仅有生猪具有比较优势,大米和棉花略高,其它则都处于绝对劣势状态。 (2)质量方面。我国农产品在病虫害防治,减少污染,粮食与食物的营养构成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在优良品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研究加入WTO对山西农业的影响的基础上 ,对山西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提出了山西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总体思路、方向、格局、原则及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试论调整农业结构与构建区域特色农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宁  曾尊固 《经济地理》2001,21(5):564-568
本文从阐述世纪之交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入手,分析调整农业结构与构建区域特色农业的关系,进而就构建区域特色农业问题提出若干理论思考和实证探讨。  相似文献   

4.
提升湘南地区农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昭云 《生产力研究》2004,(4):33-34,44
湘南农业发展条件较为优越 ,但农业竞争力较弱 ,不适应 2 1世纪农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因地制宜 ,发挥湘南农业的比较优势 ,将区域内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提升湘南地区农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陕北特色农业培育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北土地资源丰富、潜力大,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本文在充分分析陕北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与区域布局思路,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以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环杭州湾地区农业区域布局与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环杭州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化布局调整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将环杭州湾农业划分为一圈二带,提出了农业区域化布局与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宁夏地处西北,地域区情分银北、宁夏平原和银南三部分,区域农业有其自身特色如水稻、小麦、玉米、畜产品、蔬菜、水产品等,本文认为宁夏农业的发展既要发挥其区域特色,又要结合自身的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跨越式发展特色农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特色农业是一个系统的产业工程,是以产业化经营为表征的市场农业,以质量和效益为标准的高效农业,是突出品牌效应的精品农业。它既包含产业规模,也包含体制和组织的创新。辽宁省本溪市农村自然状况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不足1.5亩,粮食商品量极低。面对“入”的新形势,我们认为本溪应该强调发展特色农业,这是农业转型的主体形式,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捷径,同时也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独厚自然条件对果业优势的贡献 ,围绕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从多方位、多层次深入阐述了晋陕黄土高原农业与整体经济的辨证统一关系 ,针对长期以来重矿轻农带来的资源浪费、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通过对比研究周边发达地区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产业结构与先进经验 ,提出了“靠山用山 ,以山兴农 ,农中抓特 ,特产加工 ,工农结合 ,以工促农 ,突出果业 ,综合并进”加速发展区域特色高效农业经济的战略构想。并对其技术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是高原特色农业最基本的特征,加快土地流转是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根本问题,当前最为关键的是降低土地流转中的交易费用。文章从云南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流转形式、流转行为、流转市场以及对流转行为的保护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特色农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孝坤  王忠诚 《经济地理》2002,22(3):368-371
本文在对特色农业基本内涵认知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市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重庆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并对在力发展各区县特色农业,加强区域合作,培植特色农业“大户”,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科技兴农等方面提出了重庆市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苏南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苏南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并剖析了苏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六大观念障碍:①资源优越观;②优势要素替代观;③消极依赖观;④自我封闭观;⑤重工抑农观;⑥片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大陆台资农业的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投资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纽带之一,也是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1980年代初期台商开始进入大陆进行农业投资,主要选择与台湾地理相近、气候相似的东南沿海地区。虽然两岸农业经贸关系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台商在大陆的农业投资规模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投资的区域分布结构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通过分析台商在大陆农业投资的区域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台资农业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世界造船工业布局特征与今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耀光  李春平  董丽晶 《经济地理》2002,22(6):716-719,723
对近百年来世界造船工业的发展、造船王国的转移、当前世界不同类型船舶产量与世界造船工业布局形成与演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由于世界海洋物流发展与海洋运输的增长对船舶市场的需求,对造船工业步入“亚洲三国”时代与主要船舶类发展进行了预测展望。  相似文献   

15.
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23,自引:8,他引:223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光农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发展的,它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趣等提供了新的空间场所.目前观光农业按其功能可分为观光、品尝、购物、务农、娱乐、休闲、疗养、度假等多种类型.观光农业多集中在大城市郊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特色农业区.北京市是特大城市,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类型多,效益高,是全国观光农业较发达的地区.观光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观光农业必须强调因地、因时制宜,充分考虑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尽量与旅游业相结合、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农业景观学是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创建、改善和塑造具有吸引力的农业自然景观和农村人文景观,是发展观光农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点—轴系统”演进研究——以陕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点—轴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提出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文章认为区域旅游"点—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特征具体体现为:吸引物集聚、旅游者集聚、旅游设施集聚、良好的可达性和充盈的客源市场促成旅游节点,具有一定规模旅游客流流动的交通干线是旅游轴线形成的标志。研究发现区域旅游"点—轴"结构系统发展经历"点—轴系统"发育前的均衡、"点、轴"初步发育、"点—轴系统"成长发育和"点—轴系统"成熟发育四个演进阶段。在2000年以前,2000—2002年,2002—2005年,陕南区域旅游"点—轴系统"分别经历了"点—轴系统"发育的前三个阶段,但之后,陕南旅游发展缓慢,至今未迈进旅游"点—轴"结构系统的成熟发育阶段。文章进一步探讨推动陕南旅游"点—轴"结构系统发育成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分布和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市场个数,规模,投资成本,成交额等方面总体分析了市场布局,并对分类市场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市场成交额总量,不同地区成交额和典型市场的成交额进行了分析预测,并对市场选址提出相关建议。最后,结合国外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变化,对北京市商品交易市场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本文在分析我国区域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今后10-15年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的基本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提出我国区域发展的总方针应是:在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同时,推进沿海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制度创新理论的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静  陈懿赟 《经济地理》2009,29(2):271-274
制度创新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主要还在于制度创新上偏差和不足,存在市场性目标与公益性目标的冲突.明晰责权利,推进组织创新和产权改革,并在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初期辅以必要的政策支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