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叫汽车     
你们人类把我叫汽车,因为我是件东西.总该有个名.这我暂且认了。可你们把我当人.这使我十分困惑。  相似文献   

2.
《广告大观》2005,(9):16-16
我的广告主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更多广告主?在渠道制胜、终端为王的今天,媒体大都在这方面比较困惑。  相似文献   

3.
王蓁 《销售与管理》2005,(10):55-57
最近收到这样一封来信,是一个从事酒水批发的经销商的一个困惑,内容如下:最近我困惑极了,我代理的产品主要走商超渠道,在进入商超之前,我就做好了全血腥销售规划,我们占据了最好的货架端头,也严格地按照产品陈列标准进行陈列设计,可谓完美无缺。  相似文献   

4.
笔者不久前去某大城市一家四星级酒店,因正值金融危机,酒店餐饮明显下滑,总经理与我探讨应对良策。我提出高星级酒店的餐饮要兼顾家常化,融入民生,这是长久持续之计。然而,老总颇为疑惑地反问我:“搞家常化餐饮,那会不会与我店商务客人的餐饮冲突呢?”这位老总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笔者在此作一剖析,冀望有困惑者能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5.
李林秋  邹臣堡 《商》2013,(22):316-316
拿到这个题目,思考了很久,纠结于到底是写成泛泛而谈还是专题探讨呢。其实个人对于明朝这段历史还是相当感兴趣的.也在了解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困惑,但要说对明史始且算得上认识的那么一点东西,也不过局限于《明朝那些事儿》和老师这门《通俗明史》课了,再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文章。所以在缺乏详实的史料支持和系统的历史学方法指导下,我也不敢对某一事件或人物妄加揣测和评论。下面就结合自己了解学习到的一点东西,谈谈自己在认识明史过程中产生的两点最大困惑。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都有许多困惑和思考,下面就我在教学和课改实践中学习思考的几个问题浅谈如下,仅与各位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7.
戴颖 《经贸世界》2005,(11):64-65
“直销曾让我困惑不已。”这是范韬面对记所说的第一句话。  相似文献   

8.
我想在自己家乡所在的一个县级市开一家IT专卖店,但是现在自己比较困惑的到底怎么区分专业店和专卖店?  相似文献   

9.
《糖烟酒周刊》2005,(21):B029-B029
小唐,您好!我是贵刊多年的忠实读者,最近有一件事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希望能听听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袁方 《广告导报》2004,(7):142-143
很多外资企业的朋友和我交流时,常有一种困惑,为什么许多国际非常知名的品牌,轰轰烈烈来到中国,不过几年,却是江河日下,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大城市尚保持知名度,而在整个广阔的中国市场上却迅速地被本土品牌所超越?这其中有种种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水土不服,不能适应中国这个全球最有特色的市场。具体到企业市场  相似文献   

11.
赵树明 《广告大观》2011,(11):24-26
我有一个困惑:由学院派教出来的学生,进到广告公司,几乎没有一个是直接能用的。我有一个问题:搞广告理论研究的学院派们,你的理论不能应用,你这不是在坑爹吗?  相似文献   

12.
前一段时间.我跟很多公关公司在一起交流的时候,谈到了公关公司怎样能变成IMC公司,或者怎样做网络公关?在这方面.大家有很多的困惑,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把传统做公关的方式复制到互联网上。但是我肯定地说,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错误     
薛大营 《广告大观》2005,(8):166-167
苏拉拉到底看上我什么了呢?与其说这个问题让我独自欣喜,倒不如说让我深度困惑,我是策划总监,其貌不扬,却拥有被公司所有人公认的智商最高的脑袋,但人家苏拉拉可是天使级的美人哪。  相似文献   

14.
尼尔森  马旗戟 《广告大观》2007,(11S):115-117
“度量互联网”,看着约稿说明,我实在有点困惑和为难.而且从专家角度发表看法也并非我最擅长的,且文章写得太专业,恐怕就没几个人会有兴趣看了,因此.我选择了另一种说话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夏晓 《广告大观》2005,(7):101-102
2003秋,我带着对商业设计的困惑,踌躇满志去合肥学市场营销,前途茫然,但信心实足;一年后我回到南京,信心依然十足,一年的磨炼,我不再是只会做摆弄图形的毛头小子。  相似文献   

16.
致广 《商界》2001,(1):56-57
如今我已不是京城广告界的业内人士了,但岁月的尘埃一直没能封存我那段困惑不堪的职业苦旅,那段曾经傻傻地当经理的片片记忆……  相似文献   

17.
赵平 《中国工商》2004,(1):156-159
人员的高频率调整,组织结构的分分合合.国美似乎一直在试验,设法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国美的困惑正是这一类高成长企业的困惑。其实.调整背后的真正问题是企业的飞速发展与管理模式滞后造成的管理失控。我们试图从这个角度深入下去,虽然不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但一定能为这一类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光斗 《中国广告》2005,(10):205-206
企业的困惑有很多,为什么我的品牌老是落在别人后面?为什么我的品牌不能后来居上?我的品牌什么时候才能超越对手成为第一品牌?其实在中国就有这样的奇迹,我们看到了一个品牌从出生到冉冉升起,到成为行业第一的过程,这个是所有企业家梦寐以求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出一个词就是“插位”。  相似文献   

19.
夏宏 《创业家》2011,(1):57-58
这是新三板第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登陆新三板的时候,公司只有14名员工。如今它虽然稳步增长,但始终未见突破。它想融资,它在彷徨,这是大部分小公司的共同困惑  相似文献   

20.
有效代理品牌的五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秦川 《市场周刊》2004,(8):22-23,80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品牌的代理工作,这是品牌代理商都很关心也很困惑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五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