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部控制是企业自身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重要内在机制。尤其在"营改增"全面开展的背景下,内部控制更是解决当前我国港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措施。本文将在具体阐述当前我国港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提出今后促进我国港口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对策建议:多方面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强化和完善资金管理;建立全面风险评估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
罗莉 《商场现代化》2005,(35):68-69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内部控制的学习性表现在哪?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内部控制设计的贡献在哪?内部控制如何获得学习能力?内部控制系统的开放性、适应性、动态性是其学习性.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内部控制设计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环境和"软控制"的影响上.内部控制可从三个方面获取学习能力使用原型法与生命周期法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设计内部控制;灵活使用不同控制方法;充分发挥"软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作为社会各类组织自身的"免疫系统",是组织的一道重要防线。但在我国的许多组织中,内部审计机构却是"精简的对象"和"摆设",其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质量低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许多问题。应加强内部审计团队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同时注重控制环节的连接和控制功能的延伸,以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企业检验和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优化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理念引入企业领域,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之中,是企业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和健康发展的现实诉求。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明确"、"一创新"、"一强化"三条内部控制审计思路,希望有助于内部审计人员更好的了解内部控制,对内部审计人员在实践中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一系列内部控制规范的出台,揭起了企业新一轮加强和改善内部控制的热潮,本文先从暴露问题入手,阐明了内部控制定位和运行两个基本问题,对现有内部控制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领导导必须高度重视。二是从小处着眼,由点到面,避免"空大全"。三是加强事后监督,既提意见又提建议。四是定期进行评价,不断发展完善。五是注意成本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内部控制的学习性表现在哪?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内部控制设计的贡献在哪?内部控制如何获得学习能力?内部控制系统的开放性、适应性、动态性是其学习性。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内部控制设计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环境和“软控制”的影响上。内部控制可从三个方面获取学习能力:使用原型法与生命周期法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设计内部控制;灵活使用不同控制方法;充分发挥“软控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沪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表明,"强制披露"的执行力不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还属于"规范推动"或"通知推动",而且自评报告的"自信度"比较高,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随意性强,业务依据和判断标准不一致。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市公司、监管方和注册会计师的长期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从 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看 ,一个企业对其经营活动的控制是一个调节的过程 ,在调节过程中 ,笔者认为 ,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控制是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的 ,而内部审计是控制环境的一个特殊因素。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 ,它可以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 ,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一般来说 ,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特殊地位 ,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  相似文献   

9.
翟璐 《中国市场》2014,(38):71-72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几大要素,不难得出,企业的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要素的总称,也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内部控制中"内部环境"要素的角度浅析1997年之前老"巨人"的衰落与1997年之后新"巨人"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实用性差、体系不完善,岗位控制不到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预算执行不到位。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是: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建立科学、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把关岗位分配;加强对会计部门的控制力度和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加大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企业的历史演变紧密相关。文章通过对二者的分析得出三个结论:一是企业目标与管理的一致性决定了内部控制要素的基本框架;二是企业生产要素的社会化决定了内部控制内容的丰富化和范围的扩大化;三是企业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决定内部控制目标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吴蓝萍 《财经界(学术)》2010,(14):207-207,209
从我国企业改革进程明显看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走公司治理之路,而建立内部控制是强化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所有者一经营者"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凤姣 《商业会计》2012,(11):36-37
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本文认为这些研究都忽略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问题,均是基于假设企业当局能够识别和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基础上研究的。本文基于内部控制指引提出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的问题,并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方法进行探讨,进一步构思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企业想要发展,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体系,有道言"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基于此背景,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现状、战略意义、政策建议等诸多方面展开"一揽子"阐述。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的普及对企业传统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形成巨大冲击,在控制环境、控制范围、信息存储等方面带来显著的影响。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有:做好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授权审批;会计信息的安全控制;风险检测及预警;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以来,各上市公司和具备条件的企业相继开展实施了内部控制制度。为了构建完善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分析现代企业经营风险案例,指出了内部控制"空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危害,旨在说明企业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内部控制"空心化"的防范措施。企业应该转变思想认识,彻底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定期检查、测试内控制度的符合性与有效性;不能忽视小问题;实行内部轮岗制度;采取外部审计方式,从而积极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内部控制搞好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与机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 能够保证业务活动按照恰当的授权进行 ;2 能够使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 ,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进行记录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3 有利于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4 有利于通过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符合这四个方面的要求 ,企业采取的内部控制方式应该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随着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内部控制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内部控制规范化成为趋势,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纷纷按照COSO内部控制的框架建立起了内控制度,但实施内部控制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从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相对薄弱的现状来看,相比于制度的缺失或不健全,更多的问题表现在内控环境的基础缺陷。深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有助于统一内部控制认识、更新内部控制观念;有助于统一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从优化控制环境入手来强化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观念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层理念是一个独立的内部控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风险观念、正规化观念、会计观念、法制观念和内部控制观念,它主导着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调",影响着全体员工的控制意识,决定着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程度,是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内部控制同企业的组织管理、风险管理一致,其本质都是为了降低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增强员工的认同感。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大量学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概括了内部控制的涵义以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衡量标准,阐述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对企业的影响。最后为新时代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部控制效力提出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