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劳动价值论问题,我既不赞同错解、曲解和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也不赞同用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态度固守只有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观点,而是主张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如商业劳动和某些精神生产劳动可以创造价值。我认为,不应该区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统一的。经济学的价值概念是商品经济概念,所以创造价值的劳动应该体现商品经济关系,劳动的重要性不能用是否创造价值来衡量。  相似文献   

2.
要求"拓宽"劳动价值论的呼声早就存在,"拓宽"的实质是力图把实现商品形态变化的劳动和生产商品的劳动混为一谈,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劳动和生产商品的劳动混为一谈,把精神生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混为一谈,把一切社会关系都看作是商品交换关系。"拓宽"的要求在理论上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上是没有意义的。问题的关键是:应科学认识价值的内涵和本质;把创造价值的职能和不能创造价值的职能区别开来;把物质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来;把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产业和非产业、工人和非工人、工人阶级和服务阶级区别开来;把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3.
试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是为社会生产新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物资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劳动,或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并提出服务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问题,界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非生产劳动,阐明了现阶段智力劳动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及在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新价值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树厚 《生产力研究》1995,(6):15-17,14
雇佣劳动制是社会生产的人力因素,通过劳动力商品交换实现与生产的物质要素相结合的劳动组织形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商品属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劳动组织形式仍然是雇佣劳动制。在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条件下的杜会生产主体不充分占有生产要素,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广义条件。雇佣劳动制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交换不是劳动力买卖,而是劳动力租赁。雇佣劳动制本身并非天然具有剥削性。剩余劳动的剥削性占有根源于该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而不是雇佣劳动形式本身。  相似文献   

5.
狭义劳动价值论与广义劳动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价值范畴特指商品价值,只有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抽象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必须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论点。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是在马克思商品价值框架内,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创造价值的活劳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是扩展商品价值范畴,使狭义的商品价值向广义的产品价值或经济价值乃至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华华 《生产力研究》2005,26(11):23-25
研究劳动的价值创造性时区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生产实物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性的,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则不创造价值的看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应该用劳动的“广义物质规定性”来替代“狭义物质规定性”,将劳动概念统一为常态劳动,这一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它们都具有自然物质属性,均能创造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的生产过程和性质特征都类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剥削”观与我国现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来,理论界在讨论劳动价值理论问题中。涉及到“剥削”问题。见解很不一致,有人说:剥削“指的是一种应当否定的负面社会现象,尤其是在我国,确认某人存在剥削,几乎等于宣判了该人政治上的死刑”。有人说:过去认为“一切非劳动的报酬都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剥削,因而是不道德的,应当受到谴责。可是按照生产要素创造价值论,就不能说存在剥削”。有的虽承认剥削,只是指在劳动力价值以下给付工资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收入。有的学者持相反意见。讨论中事实上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看待“剥削”问题和怎样认识我国现实经济中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未过时,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在社会商品经济条件下,技术是商品,本身不创造价值。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生产要素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不等同于剥削,判断是否存在剥削的关键是劳动者是否享有与贡献相应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影响商品单位价值,影响价值总量在生产者之间的划分。同样依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将剥削分为完全竞争剥削、不完全竞争剥削、阶级剥削和非市场剥削等四种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保护完全竞争剥削,限制不完全竞争剥削,防止阶级剥削和大量经济剥削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面临着严峻挑战 ,只有发展才有出路。在各种发展思路中 ,彻底反思劳动和价值这些基本范畴的内涵和外延 ,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劳动扩展到非物质生产劳动 ,从第一、二产业劳动扩展到第三产业劳动乃至全部人类劳动 ,把狭义的商品劳动价值论发展为广义的产品劳动价值论 ,是一条重要的发展思路。沿着这条思路发展 ,可以使劳动价值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解释力 ,展现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对“剥削有功论”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必然涉及我国现阶段的剩余劳动和剥削问题。过去我们对刘少奇“剥削有功论”的批判是完全错误的,当时的资本主义剥削在我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进步性,资本家组织生产、发展生产的确有功,剥削对工人阶级也有利,剥削关系不能让资本家个人负责。我们现在引进外来资本主义的剥削,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本国私营经济中存在按资分配和剩余索取,但本质上不是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谈消灭剥削,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  相似文献   

12.
十余年前苏星、谷书堂、何炼成三位教授就劳动价值理论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 ,我国经济学界10年来基本上是围绕苏星、谷书堂和何炼成之争中的主要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又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基于这一理念 ,我们认为 ,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试图用扩大生产劳动这一概念的外延而把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纳入创造价值的范畴是不科学的 ;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 ,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 ,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分别作用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 ;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 ,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什么消失了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产品的价值决定和收入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产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而收入分配的方式则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能因为我国现阶段提出要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13.
甄增荣  高钟庭 《经济经纬》2004,1(5):10-11,14
物化劳动不是商品价值的惟一存在形态。是否创造有形物质产品不是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物化劳动只是有形商品价值的存在形态。服务劳动是一种商品,活劳动是其价值存在形态。因此,商品价值应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物化劳动形态,另一种是活劳动形态。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的辨证法与联合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商品内在矛盾,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最终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指导无产阶段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支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保,建立联合劳动价值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联合劳动价值论以建设社会主义辩证法为指导,强调把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实物生产劳动和服务生产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以及自然等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和实现使用价值和价值,正确处理商品内在矛盾和不同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张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不正确的,片面强调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也不是全面的。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的一元论 ,承认只有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们应该扩大生产劳动的范畴 ,认为凡是有益社会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各种非生产劳动要素虽不是创造价值的要素 ,但却是创造价值的前提、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 ,因而现实中生产决定分配的内涵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必然要求 ,按要素分配不存在剥削 ,按要素分配并不违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6.
资本增殖与增值存在本质区别,资本通过占有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而得到价值的增加就是增殖;资本、剩余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增殖过程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不同社会存在的不同所有制的资本可以反映不同的经济关系,并不是只反映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资本反映的是劳动者共同占有资本及其增殖收益的互助合作关系;“资本一般”不只是指特定社会形态中各类资本的共性,而是不同社会形态存在各类不同的所有资本的共性;不能认为中国的各类资本都“属于我国全体劳动人民”,也不能认为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章否定了“资本能增殖”的观念,实际上《资本论》从始到终都认为资本“增殖也就是自行增殖”,而且资本增殖的价值是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服务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市场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服务经济的特色,服务是发达市场经济中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与物质生产相结合表现得更为鲜明,服务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的结合和交融,是现代劳动的新特征。根据现代服务的新特点和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业的性质,肯定服务劳动具有的价值创造功能是合理的。加深对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用效果的服务劳动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不仅是有理论依据的,而且是有着重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论证“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论证“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有些人引用了马克思的一段论述,即“利润中也包含一点属于工资的东西(在不存在领取这种工资的经理的地方)。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是作为劳动的管理者和指挥者出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家在劳动过程本身中起着积极作用。……这种与剥削相结合的劳动……当然就与雇佣工人的劳动一样,是一种加入产品价值的劳动”。我们查阅《资本论》有关论述之后,觉得引用者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论述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同时,马克思对经理人员的管理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直接论述的。而“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理论根据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  相似文献   

19.
<正> 正确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关系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科学范畴,而且直接影响计划、统计的指标体系。近半年来,我国报刊陆续发表了一批文章,对这个问题有所讨论,提出了不同于过去的见解。有些同志认为:凡是在社会主义生产体系中进行的,不受剥削的、并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劳动,就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不限于生产物质资料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知识经济对劳动价值论的挑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知识是否创造价值。本认为,知识本身并不创造价值,知识劳动运用于生产过程,作为高智力劳动和科技创新劳动创造价值。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生产劳动的概念已进一步由直接生产领域扩展到间接生产领域,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物质生产领域和物质产品的生产现场,劳动创造价值的方式也进一步社会化和复杂化,大量的知识性劳动、科技创新劳动发生与物质生产间接有关的社会化过程中。在以知识劳动为基础的企业中,把人的创造潜力充分调动出来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承认知识劳动创造价值,就必须对给具有高知识含量和创造能力的人力资本合理定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